佛典戲劇 多元化的讀書會

2016-04-05   | 蔡尚奮
開春大戲「祇樹給孤獨園」,敘述長者捐地、太子捐樹,供養佛陀有個講經說法的場地。(攝影者:黃裕銘,地點:臺南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日期:2016/03/27)
為了讓研讀佛學經義的讀書會展現出多元化,慈濟志工團隊用心企劃,每個星期都以不同的方式創新呈現,讓讀書會呈現的內容不僅僅只是法繹導讀,也包含了手語表演、千歲合唱團還有戲劇演繹。

今年(2016年)第一齣戲劇「祗樹給孤獨園」,3月27日晚上在臺南東區的德光里活動中心粉墨登場。活動團隊運用巧思,將回收不用的布料加上別針拼湊成一套套的戲服。讀書會由法繹團隊志工林永昌導讀《靜思妙蓮華.序品第一》下卷,這次戲劇的主題放在「供養」及「發心立願」兩大重點。

法性皆空 虔誠而恭敬供養

「菩薩為眾生說法,有的方便法,有的直指明心見性,讓大家了解一切法性如同虛空。」說到這裡,林永昌舉出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回到花蓮靜思精舍的例子。

黃思賢回到精舍面見證嚴上人,上人看他忙進忙出的就問說:「五百元給你吃飯有夠某?(閩南語:五百元給你吃飯,夠嗎?)」黃思賢回答:「夠。」上人慈示:「夠,那你勒謀營啥?(閩南語:夠,那你還在忙什麼?)」上人短短幾句話猶如電流一般,受攝了黃思賢的心。

法性本虛空,因緣俱足就能領悟佛法微妙的智慧。如同上人和黃思賢的對話,「你有夠某?」這句話讓黃思賢瞬間頓悟,心無所著地接受上人的法,內心感動而發心立願,放下事業專心跟隨上人的腳步。

慈濟志工林永昌導讀《靜思妙蓮華.序品第一》下卷,帶領大眾大聲唸誦經文。(攝影者:黃裕銘,地點:臺南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日期:2016/03/27)
接著,銀幕上播放著目犍連尊者供僧救母的故事。目犍連尊者以恭敬虔誠的心來供養僧眾,以達成救母的心願。經文上「造諸塔廟,供養舍利」,藉由供養莊嚴的塔廟以彰顯佛陀的德行,讓眾生內心因而生起敬仰之心。

供養的力量來自於人心的恭敬及虔誠。有形的供養,如臺南靜思堂是莊居士捐獻所建、慈濟志工謝復恩提供場地作為東區環保站……;大家布施時間來圓滿慈濟事,這則是一種無形的供養。供養、佈施、耕福田三者環環相扣,在菩薩修行過程中,才能體會佛法中的六度萬行。

戲劇傳法 更加深主題印象

開春大戲「祇樹給孤獨園」,敘述給孤獨長者見到佛陀本尊相貌莊嚴,邀請佛陀到舍衛城講經說法,發心立願以黃金鋪地購買土地,祗陀太子捐樹木,兩者以土地及樹木供養佛陀。太子捐樹所以稱「祇樹」,長者捐土地就稱「給孤獨園」,從此佛陀講經說法的地方稱為「祇樹給孤獨園」。

長年研究「臺灣傳統戲劇史」的林永昌,在戲劇上的編、導有著相當專業的能力,他此次編寫戲劇時,將主題放在「供養」及「發心立願」兩大重點,在劇情上加入一些詼諧逗趣的臺詞,讓整齣戲更有戲劇效果。

林永昌所編導的「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愛電視臺《菩提禪心》最大的相同點,都是以戲劇傳法;而差異在於一方是專業,另外一方則是業餘,但讀書會戲劇最大的優勢,來自於臺上、臺下互動的歡笑聲及掌聲,更重要的是「臨場感」,加深會眾們對戲劇主題呈現的印象。

回收習氣 把握因緣種福田

王榮輝(左)表示,做環保不只是垃圾變黃金,清流繞全球,更重要的是回收自己的習氣。(攝影者:林根本,地點:臺南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日期:2016/03/27)
戲劇開鑼喔!表演人員走上臺前,劇情來到了長者「發心立願」的部分。「佛陀要來舍衛城講經說法,但是連找了幾塊地都不理想,只有祇陀太子的那塊地最理想,不知道他肯不肯賣給我,去找他談談。」「只要金子與錢能買得到的,即使傾家蕩產,我一定要完成心願。」給孤獨長者這麼說著……

一直是環保站得力幫手的王榮輝,在「祇樹給孤獨園」劇中飾演長者角色。一拿到劇本,王榮輝就覺得長者是個有善念、樂於布施的人物,以黃金鋪地的方式購地,發心立願的供養,讓佛陀及僧眾有個講經說法的場所。

這一幕,讓王榮輝連想到長時間以來,在環保站看到志工們布施出自己的時間及體力,無所求的付出。做環保不只是垃圾變黃金,清流繞全球,更重要的是回收自己的習氣,猶如長者以黃金鋪地在供養同時,也在「捨」掉有錢人的傲氣。

「整齣戲用閩南語表達,不僅老菩薩聽得懂,更別有一番鄉土味。」志工鄭延卿一直都很發心布施自己的時間,不論是大愛媽媽、靜思語教學、精進組排班助念都看得到鄭延卿的足跡。對於長者和太子的供養,鄭延卿認為,凡事都要把握因緣結善緣,靜思語有一句話:「因緣來時不要推,因緣走時不要追。」

供養布施 帶來法喜與智慧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人生有悲歡離合之時,戲劇也有高潮迭起、軒然落幕之美。故事來到最後一幕,佛陀為長者和太子開示「合心齊供養」:「既然是這樣,我就用你二人的名字為名。」太子捐樹,所以稱「祇樹」;給孤獨長者捐土地就稱「給孤獨園」,合稱「祇樹給孤獨園」。

對於長者和太子的供養,鄭延卿(左)認為凡事都要把握因緣結善緣。(攝影者:林根本,地點:臺南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日期:2016/03/27)
陳國樑是馬來西亞華僑,在劇中飾演佛陀,他的太太楊秋燕說,「第一次飾演佛陀角色,國樑心中不敢懈怠,找到片刻時間有機會就練習,尤其臺詞又是閩南語語發音,更讓國樑不敢鬆懈。」

擔心表演要講臺語,陳國樑不是臺灣人,說起閩南語口調上不是很字正腔圓,讓人聽起來有點「臭乳呆」(閩南語:含糊不清)。第一次來讀書會看父親表演,陳依杉、陳依葶認為爸爸飾演佛陀的角色,在莊嚴的神情裡有著可愛和勇敢。

「布施供養是付出無所求,要發心做利他之事。」許秀鈴分享,在布施的過程中,不管是貧、病的苦,或者求不得的心靈之苦,在在都提醒著大家要感恩目前所擁有的,以及見苦知福,所以這種付出之後的喜悅,正是布施所帶來的法喜以及智慧。

一齣傳法的戲劇,讓志工們法水湧心田,內心收穫滿滿。臺南東區讀書會活動團隊時時創新,希望來參與的每個人也能多多用心,讓佛陀的教法能更普遍地在人間流傳。【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尚奮 臺南東區報導2016/03/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