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之間 人人都是傳承者

2017-03-26   | 方玉葉、王惠香
何日生與全球靜思生活營的學員分享他與證嚴上人的「師徒之間」。他提到,有人問:「慈濟的傳承要怎麼做?」上人說,人人都是傳承者,每一位是傳承慈濟大愛理念的人。(攝影者:鐘耀賢,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3/25)
「我來慈濟十五年了,但皈依上人已有二十八年。」當年未滿三十歲就皈依上人的何日生,雖在中國電視公司服務,但他很有原則;絕不參加政黨,也不參加政治。有一次機緣,同一個電視臺製作愛心節目的曾慶方(後來成為他的太太),送一本《靜思語》和《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給何日生,邀他一起皈依上人。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3月25日上午與全球靜思生活營的學員分享,他與證嚴上人的「師徒之間」。

明白上人的心 善擴大
 
 早年,何日生在中國電視公司當晨間新聞主播,後來因為同事曾慶方的關係,而皈依證嚴上人。兩人也從同事,進一步談得來,最終成為夫妻。

何日生娓娓道來,上人曾說他是「傻弟子」,黑的也報、白的也報,黑白報。經過多年後,何日生才明白上人的心,要「善擴大」;上人是希望媒體「報真導正」、「報真導善」,啟發人人的愛心。
 
何日生娓娓道來,上人說他是「傻弟子」,黑的也報白的也報,黑白報。經過多年後,才明白上人的心,要「善擴大」;上人是希望媒體「報真導正」、「報真導善」,啟發人人的愛心。(攝影者:鐘耀賢,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3/25)
後來何日生前往美國進修,於2002年回到慈濟,此後生命更開闊也更有方向。「精舍就像個家,是個充滿愛的地方;在慈濟備受關愛,人在愛當中可以獲得自由;愛心擴大,自在就是自由。」回想起當初與太太曾慶方離開電視界進入慈濟,何日生說,以今日來看,是個智慧的選擇。
 
捨得才能放下 靜慮定
 
何日生告訴大家,「我從讀《靜思語》開始,你們有人或許也從這一刻開始。我做了一個骨髓紀錄片,得到『國際艾美獎』,到各國拜訪骨髓資料庫,一路充滿感動。到德國是到一個大愛之友的家拍片,在那裏感受到的都是愛。」
 
生活中,有「靜、慮、定」,靜中生定,愈靜心愈定。慈濟宗門是勤行道,做中有禪定、愛心、靜定。何日生記得上人說,來慈濟,沒有冷氣,沒有大型辦公室,大型的辦公室留在心中。
 
「心不夠定,心沒有定,就無法生出智慧。」上人的教導,對何日生有很大的啟發。記得有一次上人說,要怎樣與人和平相處?「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要捨得自己才能放下,捨得,自己的見解。」
 
何日生時而幽默,時而坦誠地分享,引起學員的共鳴,獲得現場不少的掌聲。(攝影者:鐘耀賢,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3/25)
「真有這麼容易嗎?」何日生問大家。有一次觀看社區志工製作的影片,何日生覺得不滿意,當場顯出很不耐煩的口氣:「以後這種帶子,不要再叫我看!」話才一說完,何日生就警醒到自己說話的態度不佳,不但無法鼓勵新人,也會嚇退人,甚至傷人的自信心;何日生採取變通的方法,請表達溫暖的同事協助溝通。
 
能容納人的人 能領眾
 
何日生簡而有力地說,不說討好的語,要說真實語;眾生習性剛強,上人要我們調伏自心;沒有完美的制度,但要有完美的心;從內心對治自已,才能改變環境,也才能改變體質。
 
「要養德,慈悲心有愛,就有德。人圓、事圓、理則圓,圓融就有德。」2011年何日生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慈濟管理法」;愛的管理、愛的價值,是為企業提升價值典範;信願、理念、承諾,讓企業組織有愛的慈濟精神。
 
何日生以「矽谷阿嬤」的故事為例--人稱矽谷阿嬤的林王秀琴,她不認識英文卻能帶動好多的人做慈濟。有愛、有德就能領眾;意見不同就要去求和,慈濟是留下理念相同的人。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個人都有功能。就像人文真善美志工有很多人是企業家、警察,他們在錄影時常一鏡到底,但對他們不能太過尖銳批評,因志工都是來奉獻的,只能用鼓勵的話:「下次換角度、換鏡頭。」能容納人的人,才是能領眾的人。
 
人人是傳承者 接班人
 
這一場師徒心靈相契,充滿人生智慧的演講,學員專注聆聽,時而勤做筆記。(攝影者:鐘耀賢,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3/25)
為什麼臺灣有慈濟?慈濟以佛教為基礎、吸收儒家思想、西方科學文明,合而為一。上人創建慈濟,不談政治卻能與世界接軌;慈濟重視孝道,上人說最好的養老院在每個人的家庭裡。
 
何日生說,進到慈濟讓他能實現孝道,與父母同住,把岳母接來,住在隔壁奉養。他講到,慈濟理念能融合世界,在非佛教的國家也有慈濟志工。上人是將佛教展開,對世界產生貢獻。
 
不是只在深山修行,更要入世,入眾生心就是深入經藏;每人都是一部大藏經,無量法門在人心中求。上人深有遠見的示範,包括牛津大學佛學中心創辦人龔布齊教授都很支持與認同。佛教是在道德中展現慈悲大愛,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任何宗教都是開展愛的宗教,科學理性、法治理性、人文理性,融合成無私大愛精神。上人以愛管理慈濟這個慈善團體,以戒為制度,人人約束自己,現在開始做,就會有體悟。有人問:「慈濟的傳承要怎麼做?」上人說,人人都是傳承者,每一位是傳承慈濟大愛理念的人,都是接班人。

待人處事圓融 啟智慧


聽了何日生的分享,劉芳(左)特別感恩先生和媽媽對她的包容,「待人處事能用比較圓融的方式處理。我覺得這對我未來,不管是事業發展,還是家庭關係,都特別的受益。」(攝影者:郭明娟,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3/25)
信仰是一種內在的修行,是一種德,透過人的實踐傳到世界各地。何日生說:「感恩上人領導我們五十一年,平臺上每一位都是老師,可互相學習,放下自我,內心對治,就能開啟智慧。」

這一場師徒心靈相契,充滿人生智慧的演講,學員專注聆聽,時而勤做筆記。「何日生師兄說,你從哪一年開始進入慈濟,你就凍齡了。聽了他的分享,我相信這句話,他說自己習性難改,我跟他很像,但是他知道去解決這個問題,知道去圓融。」來自四川的劉芳聽了分享,頗有同感。
 
「當初我來慈濟,其實為的就是希望改善母女關係,我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愛,但就是每天吵,整天都不高興。」劉芳坦言,她向來個性火爆,脾氣特別不好,對先生不貼心,對媽媽也沒好氣。
 
聽了何日生的分享,劉芳特別感恩先生和媽媽對她的包容,「待人處事能用比較圓融的方式處理。我覺得這對我未來,不管是事業發展,還是家庭關係,都特別的受益。」
 
(文:方玉葉、王惠香 花蓮報導2017/03/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