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緊鑼密鼓 法華經演繹將登場

2021-04-28   | 花蓮人文真善美
慈濟55周年感恩祈福,將在花蓮靜思堂演繹《法華經》,演繹共十幕,四千四百八十個地標錯綜羅列,在藍色的燈光下,有如宇宙星空。(攝影者:葉宜家,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4/24)
花蓮靜思堂二樓講經堂燈光一打,錯綜複雜的地標、曲線交織猶如湛藍的星空躍然於地板⋯⋯
 
欣逢慈濟55周年,懷抱感恩祈福的心,慈濟特別舉辦「靜思・靈山.法華」經藏演繹,展演《無量義經》與《法華經》,恭敬祈禱疫情早日消弭,祝願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首場將於5月5日在花蓮靜思堂呈現,自4月11日起志工即開始整理場地、搭建舞臺,貼地標,緊鑼密鼓投入前置準備。
 
繼專業的舞臺及燈光搭建完成之後,貼地標的任務隨即進駐,由臺北地區二十六位志工和花蓮十五位志工合力承擔。地標攸關著圖案及隊形的變換能否完美呈現,這次的演繹共有十幕,每一幕各有四百四十八個標記,共四千四百八十個,複雜的程度不言而喻。
 
地標攸關演繹隊形和圖案的呈現,動員了北區二十六志工和花蓮十五位志工,合力完成。(攝影者:曾恕元,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4/22)

歡喜承擔 使命必達
 
「明天就要彩排,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完成。」只有一天的作業時間,總窗口詹龍禎將人力分成六組,一再叮嚀,「場地會有重疊的時候,大家要互相體諒。」十年前(2011年)《水懺》演繹的地標也是這個團隊承擔。十年前《水懺》動用了許多人也接引了許多人,詹龍禎說:「55周年,更是要把慈濟五十五年來所做的精神點和上人所要傳的法呈現出來,讓每個人都能法入心、法入行,更廣為傳法,所以我們要使命必達,好好地把貼地標這個事情完成。」
 
雷射水平垂直儀,先測水平,穩定後再抓垂直線,志工根據圖形需要,以科學儀器確實測量,「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用心在每一個細節,或跪、或蹲忘卻年歲,使命必達。志工團隊中,不乏營造業、測量、室內設製及專業製圖的人員,人人卻能放下身段,齊心協力——畫錯了,擦掉重來;討論再重畫,互相細細研討⋯⋯
 
戴著眼鏡,眼睛專注在手上的圖樣紙上,七十五歲的楊義重工作起來毫不馬虎,笑著表示,「做這都不會老人癡呆。」費神費力的任務,矍鑠的他做得歡喜。
 
迎接演繹志工到來,志工投入寮房的準備,希望給法親家人有回家的感覺。(攝影者:陳毅麟,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4/15))

找到定位 方向不偏
 
承擔演繹大種子的陳俐芬,把握因緣參與貼地標任務,也因為擔任演繹人員,貼起地標感受更不同,「似乎每一幕的場景都浮現眼前,邊貼就邊想,要在幾秒鐘內走到自己的位置,考驗自己的定靜,好像在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樣。」
 
陳俐芬進一步分享:「就像在法理中受到滋潤,『文殊師利法王子,我見彼土種種相,諸多事相入眼簾,略說其中我所見。』這段偈文唱誦不禁映入腦海,慈濟菩薩足跡也一一示現。」
 
密密麻麻的地標終於完成,最後每一組窗口再一起確認,才算大功告成。《法華經》是慈濟宗門的精神依歸。五十五年來,慈濟志工在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再對應到經文的時候,體會更深,更直接。
 
搭建舞臺的粗重活,銀髮志工更是比比皆是,他們笑稱自己雖然體力不如年輕人,但多人合作,仍能完成任務,「雖然年紀大、體力差,但能做就儘量做。」(攝影者:蕭寂興,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4/20)

隨分付出 見證法華
 
演繹的場地搭建布置之外,迎接演繹志工的到來,寮房組動員了一百四十位志工合和互協,共同成就。志工們用心清掃,連窗櫺的灰塵亦不放過,而且為落實防疫,每個房間入住人數減少,打掃的範圍相對擴大,但他們歡喜承擔,每個地方都用紫外線和漂白水消毒,涼被也趁著大太陽時拿出去曬。
 
志工中,不乏滿頭白髮的老菩薩,甚至是行動緩慢,穿著護腰也想來盡一分力。「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一幕幕讓志工邱麗君見證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的不可思議功德力,以及「甘願做,歡喜受。」的法喜。
 
另外,經藏演繹種子志工楊秀萍在參與寮房勤務中,也有一番感受。「《法華經・藥草喻品》:『佛慈愍念深心行,佛恩普被如雨雲;示佛知見恆殷勤,導引眾生入佛境。』感覺自己像是小花小草,被證嚴上人法語滋潤,何等歡喜!」她期許自己把握時間付出,不可懈怠!
 
搭建舞臺的粗重活,銀髮志工更是比比皆是,他們笑稱自己雖然體力不如年輕人,但多人合作,仍能完成任務,「雖然年紀大、體力差,但能做就儘量做。」七十六歲的廖學勳協助搬運舞臺材料到講經堂組裝,不錯過能付出的機會。
 
因緣殊勝,只要能為演繹付出,人人無不把握難得機會,在55周年感恩祈福的路上,留下足跡。

(整理自:55周年感恩祈福會前置作業簡報 花蓮報導 2021/04/11-24)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