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黏在精舍的這塊土地上

2012-01-29   | 林碧珠、邱淑絹、蘇錦琍
春節已近尾聲,然而靜思精舍彷佛有股無形的安定力量,讓人一腳踏上這塊土地,就甘願被黏而歡喜地待下去。(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農曆初五,已是春節的尾聲,各行各業大多恢復生活步調。平日大家落實社區推動慈濟,過年時返回心靈故鄉齊聚一堂。出世卻又入世的靜思精舍彷佛有股無形的安定力量,不論是資深靜思弟子,或是初來乍到的會眾等,一腳踏上這塊土地,就甘願被黏而歡喜地待下去。

重新找到一個家的真正幸福

「這是早期精舍師父製作的水泥袋。」導覽志工林秀琴指著展示常住師父自力更生,承擔各類工作的海報。對來自彰化的黃雅玲而言,二十多年前,就曾與媽媽來到靜思精舍參觀;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她則帶著孩子前來。「這裡變了好多,我小時候來,慈濟醫院還在建設中……」她的丈夫蕭志明笑著說:「慈濟志工第一時間就到海外救災,讓海外的民眾知道臺灣人關心全世界。」

靜思精舍的另一個角落,就讀慈濟大學的陳家麒等待著承擔導覽的媽媽。談到媽媽,他有一分光榮:「她會去訪視關懷戶、做環保與教導手語。」受到母親鼓勵決定就讀慈濟大學,能在這裡學到人文關懷,並認識許多好朋友,他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旅居智利的慈濟志工朱香芸,曾經將自己埋首在工作中,一度想要放棄酗酒又賭博的丈夫,她在人文講座中暢談擔任慈濟志工,讓她修復了幾乎破裂的婚姻。

加入慈濟,讓旅居智利的朱香芸(左)修復幾乎破裂的婚姻,重創智利的大地震,讓她的先生同入慈濟、見苦知福並戒酒。(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我以前可以工作十七、八個小時,然後逃避掉我不知該如何面對的家庭問題。」朱香芸回憶起剛移民到智利時,一直抗拒移民的先生,長達七年的時間都想著要回來臺灣。先生不願意融入當地生活,讓她與兩個兒子更難適應移民生活。因此,她埋首工作,任由先生藉飲酒與賭博消磨時間。

兩年前重創智利的大地震,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困境。先生於災後與志工一同勘災,因見苦知福而戒掉了酒。被先生感動的她,跟隨著慈濟志工去訪視遊民。「以前不喜歡遊民,但有人說他們很和善,只是需要有人傾聽與陪伴。」朱香芸逐漸放下偏見,並向遊民伸出了友誼之手;原來,這就是幸福。夫妻倆也從逃避這個家庭轉變成珍惜。「我很感恩上人,感恩慈濟讓我們重新找到一個家的真正幸福。」她真摯說道。

而陪伴她回臺灣的兩個兒子,也跟隨父母行善的腳步走入老人院,將自己家庭的溫暖撒播給智利許多需要關懷的民眾。

年年糕昇傳熱力

掛著「年年糕昇」的點心區,經過煎、炸的蘿蔔糕、年糕、發糕,帶著誘人的焦黃外衣,一片片漂亮地擺上盤子、紙盒,等著被發送到各站工作人員的手中。「像資訊組的、醫療站的,很多人沒有用早餐,所以我們就會趕在八點半時,讓他們用點心。」德枰師父說。

「年年糕昇」點心區,熱鍋上煙霧蒸騰,擺動的手兒不停,將沾染麵衣的甜年糕放進熱油鍋裏溫炸。(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我們連警察局、普明寺也有送,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鄰居;還有要回去,坐車的,要帶便當,也有……」德枰師父手兒不停,心,仔細地解說。

那裝載點心的盤上,輕輕地鋪菩提葉,再置上炸煎好的點心,德枰師父表示,菩提葉是摘自精舍園裏的菩提樹,「像這下雨天,我們也是拿著梯子去摘,回來後,第一道,第二道用水清洗,第三道再用煮過的開水洗,這樣吃點心的人才不會吃到生水……」 

「還有,那粉(麵衣)也很費功夫,要有時間發釀,都要前一天或至少前半天就拌好、攪好……」點滴用心,都包含在小小的點心上。

「年年糕昇」點心區,已不是靜思精舍的新招,而是十幾年來,年年不忘的舊情。負責此站的陳寶珠(靜妙),年年回來負責此區。六天來,每天站上好幾個鐘頭她都不說累;八十幾歲的她說:「不要說年紀,就是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天天甘願與歡喜


片片可口誘人的點心,需要事前的切做,看來彷佛簡單,但日日要供應幾百人食用的數量,沒有「兩把刀子」,是成不了事的。這「兩把刀」的功夫,就在從事建築設計的劉銘中與太太蔡玉露身上。

常住師父對於食材的呈現非常用心,年糕、蘿蔔糕等亦不能馬虎,片片、塊塊都要切得方寸合宜,方便入口。從事專業建築設計的劉銘中,習以點、線、面的隔局設計,切起了年糕等這些小點,真是合適剛好,這項工作就非他們莫屬。

來自臺南的陳山中,參與「年年糕昇」點心組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天天在點心區,卻炸得很歡喜。(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然而要油炸的年糕,可不是才起鍋的軟年糕,而是自冷藏庫裏拿出來的,大塊大塊的年糕,簡直快要和石頭一樣硬,要做裁切而且是早也切,晚也切,一切就是一整天,拿刀的手磨著,磨著,要它不起泡都難。

「手痛還是要切。」年年經驗下來,夫妻倆找到了對治的辦法。蔡玉露說:「我們手套戴兩層。一層薄的布手套,一層塑膠手套,兩層手套中間用硬紙板隔著,再手握著刀,借力使力地切……」用手上下比劃著,蔡玉露自在自信地解說著。

「年年糕昇」點心組,團隊近二十人,年年切、煎、炸;炸、煎、切,翻面、盛鍋,簡單到有如機器人的動作,卻是人人年年跟著來,年年不嫌煩。

來自臺南的陳山中,參與「年年糕昇」點心組已有六、七年的時間,一個大男人天天在點心區,卻做得很歡喜。任職於衛生所的陳山中說,點心時間結束,剛好又可接上大寮的上菜時間,他又會去幫忙上菜,如此行程排得剛剛好,天天時間都好過,日日充實,「這是我甘願來的,雖然會累,但晚上沐個浴,睡個覺後隔天又精神飽滿了。」

十九年固守在當地環保站的陳山中說,除夕前的週六、日,他還在做環保,隔天小年夜,他就「回來了」。他說:「做點心,不會忙啦!在衛生所還比較忙哪!」

比年糕還黏的力量

相對於陳山中是甘願來的,只是捐款會員的陳蓉芯,被也是第一次來的朋友、已是慈濟委員的呂佳璇拐來的。陳蓉芯說:「她說要來做香積的,我覺得好玩,就跟著來了,早知是整天炸年糕,我應該帶三套衣服來。」

會員陳蓉芯(右),被也是第一次來的朋友呂佳璇拐來,然而,她沒有轉頭就走,反而整天炸年糕炸得很歡喜,也決定待到初五,可到了初四時,她決定再延到初九。(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陳蓉芯表示,當她來到點心區,知道要炸年糕、煎蘿蔔糕時,整個人都沒力了,「因為要整天薰油煙啊!」可她也不知自己為何沒有轉頭就走,「師姊們都對我很好。」為此,她決定待到初五,可到了初四時,她又決定延到初九。「上人有來跟我們講話耶!我有領到紅包跟結緣品,很開心。」

陳蓉芯說,拿到了靜思禮券一百二十元,她是絕對不會花的,要把它供起來,「要買靜思人文的產品,我再拿錢去買就好了啊!」她發願說:「明年,我一定要再來,而且要禮拜《法華經》。」

邀約陳蓉芯來的呂佳璇,在家可是不進廚房的,因為她最怕的就是油煙。但也是第一次來的她,卻也在點心區做得如此歡喜,「我現在很會煎了,回去可以煎荷包蛋了。」

回想溫馨的年夜飯圍爐、精彩的除夕晚會節目,紀邦杰醫師、洪宏典醫師等大醫王們,回來精舍守護所有來訪者的健康、以遊戲方式教導民眾素食如何吃得健康、彩繪竹筒話慈善、非素不可的精彩蔬食料理、十六場豐實心靈的人文講座、靜思春聯好話連年、香醇的靜思咖啡、靜思好茶往來如織的訪客隨時感受賓至如歸的溫馨氣氛,點點滴滴,讓精舍法喜過心年充滿法味、引度人心。

(文:林碧珠、邱淑絹、蘇錦琍 花蓮報導2012/01/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