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話教善 育才淑世
2024-01-16 | 慈濟基金會「善惡拔河,善的跟惡的這樣拉,肯定善的人多,力量就大;若是惡的人多,力量更大。因為善的人總是比較溫和,惡的人力量比較激烈,所以同樣的人要拉,一定會被惡的拉過去,因為善的人不競爭,不爭。這種不爭的力量,因為沒提起,所以都會比較小,就會被他拉過。」
證嚴上人第二梯次歲末祝福行腳,1月13日於臺北新店靜思堂與北區慈青、慈誠懿德會、教師聯誼會進行溫馨座談。上人開示時表達他對未來社會的憂心,若是善人不夠多,容易被牽引往不好的地方,導致社會的不安。
「我們要知道,現在的社會,我們若沒有看清楚就是『退者無言』,真假力大,如果我們再不說話,力更大。這個社會,我會很擔心,因為未來青少年人他們到底是要往何去?我們過去身為教育的人,雖然是說退休,應該退休更需要發揮你們的力量,因為你們的年齡還有很大的力氣,而且還有很成熟的思想,這種成熟的思想也曾經受到『靜思語』薰陶,應該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挺身而出。」
靜思晨語啟善心 身教言教育棟梁
現在的青少年,不僅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更是我們的晚輩,這個地球、這個社會是他們要共生共息的的地方,我們若沒有趁著此時負起責任,把環境維護好,未來他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的景況?
「這一代他們現在正需要學習,要學習成熟,要讓他們成熟些。儘管他們也都叫做『慈青』,慈青在他們讀書的時代是慈青,不過他們畢業開始職業、家業。他們沒有這樣『靜思晨語』的群,這種好話沒有因緣一直說,慢慢就會忘掉,脫離這樣的環境,他們就慢慢忘記。我們也沒有積極,所以變成了好的衰退,就是好話不講、好事不做,不斷說好話,就不斷身心有好念,有好的念,身心有好念,很自然地就會身體力行。」
上人期待教聯會的老師們,要重新深入「靜思語教學」,透過「靜思語」結合自己的身教與言教,讓這群未來的主人翁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
「我自己天天都是自我覺悟,常常都跟他們說,我早上說了什麼?我會問他們,早上好像有人跟我說什麼話?我真的要問他們,真的記憶在退了。所以自己會想說,記憶退,我現在要堅持,不要讓它糊塗掉,(記憶)雖然會退,但是我要趕快要問,我早上跟誰說話?我今天又有什麼事?這種不斷會問大家,把我的記憶再叫回來、再叫回來,所以這都是人生的自然法則,就是會有這樣。」
以愛消恨植善苗 身口意念正道行
上人經常以「合」來提醒大家,人跟人一個口,人人共一心、說好話,這個社會才會祥和平靜。
「看到余居士(余自成),他去土耳其,我也是拜託他說,那裡的孩子要好好教,我們用愛給他灌溉,讓那些孩子心中有愛,若是沒有,在那個的環境,總是,都是難民。那些孩子,敘利亞的逃難者,他們總是心中會有一種恨,這種恨的記憶在心、在腦裡,那種報復,就會有暴力。所以在那裡,我們也要儘量把『靜思語』傳過去。」
敘利亞難民孩童,在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周如意師姊夫婦,以及余自成師兄的陪伴下,一一把孩子們從工廠裡帶回來讀書,從教育著手培養他們的善與愛,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長大,未來也成為利益社會的有用之人。
「有一天我看到了竹筒,大家要下課,孩子銅板一個一個在丟,其中有一位孩子,用一張白紙,寫,摺一摺就丟下去。(胡)光中就去問說:『你怎麼會用白紙?』他說:『我那裡有五塊錢。』『你用紙啊!』他說:『因為我現在沒有錢,我只有我的心念。』小孩子這麼小!」
老師們若能經由說「有愛」的方式,啟動他們助人造福的因緣,讓他們心中的善苗也能發芽茁壯,用愛行蘊於人間社會。
「有一段時間,不管是屏東還有臺北,你們都知道有老師講故事,那段時間,孩子所受的教育很普遍,一路一路,老師、學校這樣普遍去講靜思語。一大早要上課,黑板的上面就寫一句靜思語,跟學生說話,那段時間真的是孩子受益很多。」
曾經在屏東有一個家庭,家中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在學校接受靜思語教授,知道要「口說好話」,回家就寫了一張紙條:「口說好話,心想好意。」孩子將這張紙條貼在媽媽的衣櫥上、爸爸的書桌上,以及他們的床頭上。
「爸爸看到孩子的媽媽,就說:『你孩子又在貼符了。』到處都貼一張。媽媽就說:『這個符還真有用。』所以本來一句很暴力的話要說,變成很幽默的,你孩子,我的孩子,你們的孩子。總是這樣,我們的孩子,那個孩子可以用文字,跟父母說你們的身教就是教我,所以我的老師教我『口說好話』,你們開口傷人,口吐毒蛇。這些都在寫,父母也無形中讓孩子教育過來。」
溫故知新正方向 慧命傳承作典範
如何把教聯會重新組織起來?上人期待教聯會的老師們「溫故知新」,再次提起靜思語教學來引導孩子正確的方向,同時也希望慈青同學盤點自我生命價值,雖然年輕人難免有叛逆的時候,但遇到什麼樣的老師?聽到什麼樣的好話?而翻轉了人生的方向,彼此分享來帶動大家「慧命傳承」。
「我們幾位教聯種子,我們再去箍一下,我們這個時代,總是要讓它繼續。教育的價值觀我們盤點一下,留住了菁華,我們那個時候靜思語如何教育?有什麼樣頑固的學生或者家長,他有這樣的故事,回憶一下,這都是生命的歷史。人人都有生命的歷史,過去了,都叫做歷史,現在回憶一下,文字留下來,我們來出版。」
每個人都是一部值得借鏡的大藏經。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不僅是為慈濟留下完整的文史紀錄,見證臺灣的歷史發展,也讓大家能夠互相學習、彼此警惕。
「這留得人間的價值。我無以回報,唯有用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的生命歷史跟他們好家庭的典範, 這樣留史人間,留歷史在人間,期待慈濟好好地來編書,現在就是要編書、要出版,要編出了真實的故事,這叫做歷史。要談真說實,談真的、說實在,唯有現在人人可以彼此見證。比如說,我要陳居士(陳乃裕)你的先寫,他要寫他的歷史,你們旁邊的老師人人可見證,陳乃裕師兄那個時候就真的是要我們這樣做,他開始人人可見證,這一本書就是很有價值的書,這就是歷史。」
彼此留史,互相見證。上人期待老師們把握生命的菁華,為自己、為慈濟教聯會、為臺灣教育留下深刻的足跡。
「大家一起來,可以寫的人,就要真的自告奮勇。我們有一回《地藏經》在編寫,有一段時間,每一天都有一群、一群在地下室,在那裡編書。類似這樣,我們應該也可以再開始,你們規劃看看……我是希望真的普遍,普遍讓人家知道慈濟人、慈濟事,慈濟事變成流傳後世,就是一個書庫、一個書庫。我們現在精舍開始規劃要蓋個『靜思閣』,就是完全要把慈濟的歷史都好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