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白袍 是商機還是責任?

2012-11-23   | 吳立萍
吳森醫師對病人總是視病如親,不但親切,還經常跪著幫病人看診。(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醫師總給人至高無上、收入豐厚、生活無憂的感覺……」製作人王顯斌表示;但是,在這齣戲裡,三位醫師各有不同的人生際遇,他們的生活不見得都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他們也曾經遭遇困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大愛電視長情劇展11月26日播出《白袍的約定》,敘述三位醫師--洪宏典、吳森、葉添浩當年誓願披上白袍、懸壺濟世,經過人生的挫折歷練後,各有不同的體悟。同樣在高屏區人醫會,同樣奉獻專業和愛心,除了服務更多人群,為了尋找人生的真諦和快樂的方法,他們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追尋人生的意義--洪宏典

出身於農家的洪宏典,從小一家人靠著小小一方貧瘠的稻田艱辛的生活;雖然日子過得辛苦,卻栽培他一路讀到醫學院畢業。

洪宏典當上醫師之後,不斷的自我提升,赴日學習、精進醫術,在青壯年期就已是南臺灣地區唯一學習「顯微手術」、為病患「再接斷指」的外科醫師,財富的累積速度更是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

飾演洪醫師的尹昭德表示,當時的洪醫師有名望、有地位,可以開名車、住豪宅,物質上的生活幾乎已經達到頂峰!「但是,他的生活就是一直工作和賺錢,幾乎全年二十四小時無休;長時間工作的壓力,讓他成為一個嚴肅、不苟言笑的醫師。」

洪宏典醫師(左)親自向演員尹昭德(中)與周曉鵬導演說明醫療原理。(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直到有一天,醫院發出父親病危通知,洪宏典崩潰了;身為醫師,面對親人受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這個打擊,讓他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他在事業上如此成功卻仍然不快樂?人生除了努力工作及賺錢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追求?

「我和洪醫師聊過,希望能在戲裡多加些他情感的波折;但他告訴我,醫師不能哭,不然怎麼能安撫病患及需要被幫助的人。」導演周曉鵬仔細體會洪醫師的這番話,「他說得很有道理。我也因此更瞭解,在醫師嚴肅的背後,其實是為了病患著想。」

沒有物質財富依然快樂--吳森

相較於洪醫師的內斂,第二位出現的主角人物吳森醫師,則是一位比較外向的醫師。他長年練太極拳,是箇中好手;此外,他的故事更是顛覆一般人對醫師生活優渥的印象。吳醫師也是出身清寒家庭,經過一番努力從醫學院畢業,後來當上小兒科醫師,同時還是一位國際中醫「耳醫學」的名醫。

行醫的生活十分忙碌,換來豐厚的收入;吳森更將四個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受最好的教育。看似一切美好順遂的生活,卻發生母親中風去世、妻子罹患大腸瘤、兒子罹患腎病等種種打擊。飾演吳醫師的吳朋奉表示,「一般人很難體會,身為一個醫師、面對親人的病痛卻束手無策的那種痛苦。」

洪宏典(左)與吳森醫師兩人在義診時,互動良好。(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偏偏禍不單行,俠義心腸的吳醫師替朋友作保,因為對方財務出狀況,使他受到牽連;不僅所有積蓄都給了銀行,房子、土地被查封,還欠下銀行一大筆債務,孩子也無法留在國外繼續讀書。

當時,吳醫師除了想要拿把槍去把這些不公不義的人轟掉之外,每天晚上都自責得不成眠。「吳醫師是很特殊的例子。一般來說,醫師的經濟條件都很不錯,他卻失去了物質財富。」王顯斌表示,這是他們之所以選擇吳醫師做為第二段故事主角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物質財富,卻可以活得很快樂,他是怎麼做到的?」

找回醫療的熱情--葉添浩

第三個主角人物是葉添浩醫師。他的家庭環境優渥,從小在父母的期望下長大,成績優異,一路順遂的念到醫學院畢業,成為一位整型外科醫師。

「念書的時候,他是個標準的乖乖牌,是大家眼中的資優生。」飾演葉醫師的梁正群表示,葉醫師離開大醫院自己開業之後,每天面對提出各種不同需求的病患;而醫病之間關係的改變,更帶給葉醫師莫大的衝擊,這是他詮釋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整型外科主要是創傷後的復元,但許多人將它與醫學美容畫上等號;被誤解的專業,是造成葉醫師最大的衝擊來源。

葉添浩醫師(後一)跟著人醫會醫療團隊,進入山區義診。(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學醫的目的是什麼?我到底能做什麼?」這個疑問不斷的自他內心響起,令他非常不快樂。以前葉醫師在大醫院看診時,比較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但是,開業後就不一樣了,許多沒有必要動刀的人都來,甚至有人希望藉由整型挽回丈夫的心。

由於診所經營的現實困難,讓葉醫師為了生計,被逼著只能向錢看齊。他發現自己漸漸失去了對醫療的熱情,身為醫師的尊嚴及價值蕩然無存;他開始懷疑自己不是個醫師,而是個商人!梁正群表示,葉醫師於是開始苦口婆心的勸不需要動手術的人回去;對一個經營者來說,把人推出醫院大門,這會少了多少收入來源?面對經營診所的壓力及從醫的理想,他該如何抉擇?

從奉獻中找到行醫價值

三個看似各自發展的故事,因為三位主角彼此互相影響而串聯在一起;由錦雯飾演的陳元俄,則是貫穿三個故事的靈魂人物。錦雯表示,「由於元俄師姊的牽線,三個不同人生際遇的醫師,在內心最困頓的時候加入了人醫會。他們奉獻自己的專業,到偏遠地區及海外從事義診及衛教宣導;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從困境中走了出來。」在詮釋這個關鍵性的角色時,錦雯也深受人醫會醫師及陳元俄無私的奉獻所感動。

尹昭德表示,行醫三十多年的洪醫師,九二一地震時跟隨志工團體進入災區服務;身為外科醫師,見過無數病痛與生老病死,災民的痛卻撼動了他的心,而藍天白雲的愛也讓他決心加入慈濟人醫會。在眾人的推薦下,洪醫師成為高屏區慈濟人醫會召集人;他發心立願,要以三倍速來做慈濟,希望年近七十的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多多奉獻。

由於醫療十分專業,為了忠實並正確的呈現醫療過程,劇組都請醫師本尊前來現場進行指導調整。周曉鵬印象最深刻的是九二一救災的戲;當時動員了消防局、警察局等各單位的協助,場面浩大逼真;洪醫師本尊也到現場指導,對劇組認真求是的精神非常感動。

《白袍的約定》敘述三位醫師同樣在高屏區人醫會,奉獻專業和愛心,服務更多人群,尋找人生的真諦和快樂的方法。(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周曉鵬也以吳醫師的故事為例說明,一個需要別人幫忙的人,後來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就是因為「反正什麼都沒有,去幫助人也不會少了什麼」。吳醫師深切瞭解,當一個人需要幫助時那種渴望別人伸出援手的感覺,所以他樂於付出,並在當中得到快樂。直到現在,吳醫師的經濟狀況仍然不是非常好,但他的快樂一點也沒減少!

另外,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葉醫師,把志業當主業、醫院的工作當副業,他也樂在其中。他的人生轉捩點是受到洪宏典醫師的感召,不僅在醫學的專業上視他為老師,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以他為榜樣。葉醫師等到孩子都大了之後,逐漸放下生活重擔,便追隨洪醫師到各地義診。在戲裡,周曉鵬設計了一個畫面,讓葉醫師從洪醫師手中接下他的醫療箱,表現出傳承志業的意象。

父子傳承人醫之愛

《白袍的約定》除了以三位醫師的故事為主軸,另一個重要的旁支是洪醫師的兒子洪碩穗。他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對醫學深感興趣;而洪醫師對於兒子是否習醫一事,表示尊重孩子。因為,當時洪醫師正值事業高峰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況且,洪醫師當年學醫也並非出自興趣。所以,他尊重孩子對於自己未來的決定。後來,碩穗在考量維繫家庭並繼承衣缽的前提下,選擇留在臺灣就讀臺大醫學系,將來好在國內行醫。

尹昭德表示,洪醫師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父親也是老師。「碩穗在醫師家庭長大,父親的行誼影響了他。後來,他努力成為一位醫師,也和他的父親一樣,在志工團體奉獻自己的專業,並體會到付出的快樂。」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當時碩穗已在臺北長庚擔任骨科醫師,日常工作相當繁忙。有一天,父母親到臺北探視,全家人難得團聚,原本要去臺北近郊踏青;但醫院的一通電話打來,詢問病患相關處置問題,洪醫師便要碩穗立刻趕回醫院,並藉機告訴碩穗,一切要以病患為先。這番話讓碩穗銘記在心。

洪醫師更以行動影響碩穗。當臺北慈濟醫院籌建時,他數次帶著碩穗前往工地勘察,藉此希望他接受人文薰陶,而不是只知懵懵懂懂的賺錢營生。於是,碩穗加入臺北慈濟醫院的醫護行列,更在洪醫師的鼓勵下,暫時放下繁重的工作到海外義診,從此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尹昭德表示,「當然,這也間接造就了碩穗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改變;他的身段愈來愈柔軟,父子二人也漸漸有了更多話題。」

「披上了白袍,所代表的是一個人人稱羨的職業、社會地位的提升、財富累積的速度增加,還是承擔更多救助病患的責任?這齣戲藉由三個醫師的故事,以溫馨勵志的定調,探討嚴肅的人生課題。」王顯斌表示,觀眾欣賞這齣戲劇,可以看到醫師嚴肅外表下較不為人知的柔軟內心。他們就和一般人一樣,面臨人生的課題時,也會有衝突、猶豫、困頓的時候;如何跨出一步、海闊天空,他們用寶貴的人生經歷給大家一些啟發。

(文:吳立萍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11/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