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玫 此時有聲勝無聲

2013-07-05   | 高玫
高玫(中)在北區文字大共修課堂中分享,聲音能恢復正常,感恩這一切的好因緣!體會「福不是用求的,是用做的。」(照片提供:高玫,日期: 2012/10/20)
我穿著灰天志工服,像個小跟班似地緊黏著洪綺伶,擠身在龍山國中活動會場的人群中,2011年中正萬華區慈濟歲末祝福,現場不斷湧進參與的民眾。以往我都是跟著大眾參加,沒想到這次竟然有機會參與人文真善美勤務,頭一次加入大型活動的報導,心情既期待又興奮。

綺伶一邊向我說明人文真善美的功能與使命,擔任文字志工的樂趣,一邊觀察會場動態,帶著我前繞後繞,提醒在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大眾的反應,散場的時候再進行採訪……許多注意的細節,我心想:「應該要叫綺伶『老師』吧,哪是『師姊』!」

會場正播放著人品典範的故事影片,人文真善美團隊個個像是鷹眼一般,目光不停搜索現場大眾的反應,鎖定將要採訪的對象。我看著真善美夥伴動作迅速又熟練,馬上找到預備採訪的場地,錄影志工架起錄影機開始對焦,照相志工也在周圍準備,綺伶轉向我說:「等一下就要散場了,群眾出來人會很多,要注意不要錯過受訪者,一出來就趕快上前,妳在旁邊注意不要讓人從錄影機前經過。」

此時我開始感到忐忑了,眼珠子直盯住會場出口。活動結束,群眾一湧而出,綺伶眼尖即刻找到預定受訪人,夥伴們在人聲鼎沸中進行採訪,我眼觀八方,張大雙臂以肢體擋著,一邊注意不要讓人從錄影機前走過,一邊觀察綺伶如何進行採訪。看到受訪人淚流滿面的陳述,綺伶也跟著拿出手帕拭淚,我被這個畫面感動了。雖是如此,我心裡很明白自己是做不到的,因為在這樣吵雜的環境下,我其實跟啞巴沒有什麼不同。
高玫(身著灰天志工服)因為聲帶麻痺,無法發出正常音量,參與人文真善美參訪工作時,在一旁協助拿麥克風。(照片提供:高玫,日期: 2011/11/13)

人生轉彎 走進慈濟

2007年,因為感冒導致左側聲帶麻痺,讓我講話完全沒有聲音。突然失去聲音,對我來說好似從高峰跌入谷底,由於從事外銷業務工作,溝通協調與表達能力是我職場生存的利器,沒了聲音,工作只能暫停。而這個打擊更是在父親往生之後。

2006年父親病逝,母親因而加入慈濟,並於2008年受證委員。母親對慈濟的投入,並沒有影響我跟進。我的聲音雖然不是全啞,透過聲帶的復健與調養,說話仍需使勁,才能勉強震出低沉沙啞的氣音,這樣的狀況使我對於戶外或團體活動相當排斥。特別是慈濟活動常有分享的機會,這一點更是我的地雷。

資深志工陳雪華得知我的情況,2010年歲末,藉著居家關懷的機會,邀請我參加大愛媽媽成長班,「我們大愛媽媽成長班很需要一位能寫,又會打電腦的志工協助做場記,不需要分享,也不需要講話。」我覺得這是自己可以勝任的工作,而且每週時間固定,於是接受了誠摯邀約,踏進慈濟。

閱讀和寫作是我的喜好。邊聽邊記,回家再整理文稿打字,細細消化證嚴上人的法以及講師們的精彩內容,這些內容如滴水穿石般影響著我,感動於上人與精舍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生「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心想:就算發聲受影響,總是可以做一點「為眾生」的事吧!於是決定參加慈濟委員培訓。

高玫參加大愛媽媽成長班擔任場記,細細消化上人的法與講師們的精彩內容,如滴水穿石般影響著她,進而決定培訓。(攝影者:王慧鈺,日期: 2012/03/16)
此時,雪華又對我說:「人文真善美筆耕工作非常缺人,妳的場記做得這麼好,可以參加筆耕。」「筆耕是什麼?」我不解地問。「就像我們寫場記這樣啊,我請筆耕師姊跟妳聯絡。」就這樣認識了人文真善美文字志工洪綺伶。

萌生退意 峰迴路轉

懷抱著對文字的熱情,培訓這一年,我很認真地上課並參加文字共修,愈深入了解,才發現自己的不足。原來,寫慈濟大藏經並不是照自己的風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寫人物列傳,也不是像在職場寫企劃書,除了文句通順流暢,文字還要有畫面,這下可難倒了我!

這期間,我也嘗試著獨立作業,跟著資深錄影與照相志工出勤務。在一次慈少班的勤務中,不只一個孩子問我:「妳的聲音怎麼這樣?」孩子直接坦率的提問,讓我一時語塞,在心中留下難忘的印記。為了順利完成採訪,我會請受訪人到較安靜的地方再採訪。聲音的限制,讓我出席大型活動或採訪的任務上,感到很不方便,而萌生退轉的念頭。

「人文真善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一定都要講話。」綺伶及時鼓勵,使我難以拒絕,我還是繼續上課學習。每一次上課都能學到新東西,感覺一點一點在進步,常聽慈濟人說:「從不會學到會,完全免費。」這是真的!講師們不藏私地傾囊相授,使我深感不好好把握良機,更待何時!

此時,綺伶開始帶著我參與新書的校對。憑藉著我的文字基礎,加上共修課程的學習心得,我對於校對做得十分歡喜,可以從閱讀大量的文章中學習,每校對完成一部分,也增添了一分成就感。也因為校對,而結識資深志工曾美姬。當美姬聽到我說話的聲音異常,便主動向我詢問緣由。美姬曾患右側聲帶麻痺,透過聲帶的手術而恢復嗓音,於是熱心推薦當初治療的醫生給我。

高玫(左一)參與北區編採共修課程,不僅學習如何記錄活動重點,瞭解團隊運作的重要,同時體會自己的不足。(攝影者:陳昭賓,日期: 2012/02/23)
五年來,我嘗試各種中醫、西醫,民俗療法等,每次總是抱著希望,卻一次次落空。這一次,再提起勇氣,動了手術,治療後我聽到自己的聲音,音量分貝由細微漸次升高,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聽到接近正常的聲音,內心百感交集,感恩這一切的好因緣!

2013年5月,萬華靜思堂第一次舉辦社區浴佛,當我採訪第一次擔任司儀的劉懿萱,能夠順利表達提問,完成錄影採訪。我首次體嘗到自己真正像一位文字志工,可以完整地完成這次的採訪報導,就像年輕時通過大學聯考考上大學,第一天踏進大學校門那般雀躍興奮!

上人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我在付出的過程中,體會「福不是用求的,是用做的。」,其實受益最大的,是自己。我期許,無論能不能寫,寫得好不好,都會在人文真善美追隨大家的腳步。此時對我而言,「有聲」勝「無聲」。

(文:高玫 臺北報導 2013/07/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