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德 親身走過陪到最後

2013-10-01   | 陳素蘭
志工人數不足,李威德不只承擔攝影,有時在活動中,也協助其他勤務,圖為他協助慈青社宣導活動。(攝影者:施文謙)
「錦竹師兄,我是李威德,提醒你明天早上七點四十分四張犁國小攝影,別忘記電池先充飽電、三腳架要帶著,我也會到場,明天見!」只要是新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攝影志工,各類活動的出勤,李威德不只會事前通知,並且陪伴直到他們能單獨作業為止。

為了培養更多人才,李威德選擇了一條漫長的道路,「想想看,難得師兄、師姊有心加入,如果沒有積極的、持續的關懷與陪伴,直到他(她)可以獨力作業,孤單、無助都可能讓他們退卻。」為了留得住新進志工,他用盡心思保護。

好奇心驅使 深入慈濟

2001年從軍中退伍下來,李威德原先並未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涯要做些什麼?因為喜歡看歷史劇,買了幾十套光碟,每天悠閒地在家看影片,吃吃零嘴,日子過得很愜意。

不過,因為對電腦有些興趣,認為要「活到老,學到老」,先後報名兩家電腦教學公司,學習各種電腦軟體操作與運用。下課後,他還很認真地使用簡報軟體做筆記,而且是一步一步,做成厚厚的筆記本。「有了年紀,為了便於複習及回憶,需要花工夫才行,有了筆記紀錄,說不定可以跟同好交流。」當時,他的妻子陳素蘭已經加入慈濟教師聯誼會,而他偶爾也會參與慈濟的社區活動。有一次,李威德在臺中志業園區作大型義賣,看到志工們都頂著大太陽,四處招呼來參加的民眾,口中不停,說的都是「感恩」,讓他想更進一步瞭解這個「慈濟功德會」。

參加了多次活動後,在2004年9月,當時的慈誠中隊長魏秋勇問他:「威德,聽說你喜歡拍照?」

「興趣而已。」他順口回答。

「我們的社區活動需要人來拍照、留記錄,你願意來幫忙嗎?」

李威德看了看身旁的妻子。「這是個機會,就答應吧。」陳素蘭每回看先生長時間盯著電視、吃零嘴,實在忍不住就會叨念幾句;而李威德聽煩了,兩人就是口角、冷戰。所以藉這個機會,陳素蘭希望他能藉此改變退伍後的生活。

軍人本色 毅然學習

2005年,李威德接受志工們的邀請,參加見習志工與慈誠培訓,「有時我也會想想,退伍後沒有再去工作,做做志工也不錯。」李威德就抱著學習的心,答應下來,兩年後就受證慈誠,也進入人文三合一,開始在社區活動中穿梭拍照。

李威德於戶外學習活動結束前,跟學員分享攝影心得,這是他隨時隨地積極菩薩招生的用心態度。(攝影者:林炳昌)
幾次之後,他檢視自己的陽春型的數位相機,發現性能不太好,就毫不猶豫地購買一臺當時最先進的NikonD70單眼數位相機,並且認真研究,興致高昂的出現在社區活動裡。

2008年底,社區志工幹部邀請李威德承擔社區人文真善美窗口。他考慮到自己求好心切的個性,不敢貿然答應,並徵求妻子陳素蘭的意見。陳素蘭尊重他個人的考量,只說:「等我退休,文字部分就交給我,我們分工。」

「第一次去參加合心人文真善美月會,看到自己社區各項資料繳交狀況都敬陪末座,傻住了!」李威德暗自發願,要將社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帶起來。

資深經驗傳承 漸進抓住訣竅

當了窗口,攝影實務更不能落後,於是李威德每個月都參加中區人文真善美專業的圖像組共修,透過學習,發現自己都沒有掌握住活動的主軸、節奏,難怪老拍不出理想的照片。

透過不斷地參與課程學習,李威德漸漸地已能抓得住重點,整理出一套「如何拍出有感覺的照片」的準則。李威德說:「時間累積經驗,大型活動的『彩排』,是最好的取景時機,應毫不猶豫拍攝你要的畫面,因為正式活動時,動線、參與者的視線及會場莊嚴性,都會影響取景自由度,因此,出班前先做完整的規劃,與事後檢討是非常重要。」

有了出勤和拍照心得後,他積極網絡人才,每個月定期舉辦社區人文真善美月共修。2005年,在社區專職照相的就李威德一個人,第二年從培訓的見習志工,增加林萬教與林炳昌,一起參加進修,後來經他與窗口張金妹的努力,漸漸地圖像組人數增加到九位。負責文字的妻子陳素蘭也在2009年底退休後,投入文字編採、上傳與社區年表,夫妻倆合作,相互鼓勵,再加上張金妹的努力招生,人文真善美成長由從屈指可數的個位數,逐漸成長,最多時將近二十位。

陪伴新進 勇於承擔

一路走來,李威德發現人文真善美的工作,除了當事人參與的意願強弱之外,「『陪伴』非常重要,當時我進入,沒有前輩陪伴,深感孤單。後來,簡宏正師兄給我很多的指導與關懷,我以『同理心』來帶領每一位發心的志工,互相補位,把任務順利完成,這才是維持長久的做法,同時也增加團隊凝聚力。」李威德語氣和緩中卻又透露出軍人堅毅的特質。

李威德(左)於臺中慈院祈福會的音控、視訊布置會場,和攝影志工周士龍(右)討論照片的問題。(攝影者:陳素蘭)
「我是李威德……哦,明天你無法出勤務,沒關係,我來找人,感恩。」一貫的負責態度,有時接到夥伴臨時無法出勤的電話,又找不到人,他就自己「補位」,以確保為社區活動留下完善紀錄。

「我們是志工團體,要與人結善緣。所以在出勤務時,要隨時做到『感恩、尊重、愛』,對事如此,對人更是如此,這樣才能展現慈濟精神。」李威德告訴自己:「脫下軍服,換上慈誠制服,當上人在我的胸前別上『佛心師志』,那一瞬間,我告訴自己,要勇於承擔,要做好本分事。」

(文:陳素蘭 臺中市報導 2013/09/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