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娥 堪忍苦 成就百花豔

2013-09-30   | 林玲悧
「人人都是未來佛,我如果成佛,一定是那尊最細緻莊嚴的菩薩!」承擔人文真善美教培與行政,堪磨忍苦,張翠娥認為是增上緣的修行。(照片提供:張翠娥)
「人人都是未來佛,我如果成佛,一定是那尊最細緻莊嚴的『觀世音菩薩』!」張翠娥苦笑地說自己,這也是她從受證十年來,一直為中區人文真善美教育培訓、行政庶務而歷練成長的心路歷程。

承擔中區人文真善美教育訓練及行政幹事共有將近十年時光,她看見自己剛強的習氣在與志工互動和繁複瑣事中,不得不調伏;「讀眾生相,聞眾生聲」的過程中,她學會了堪磨能忍。2013年更是親自歷經病苦,驀然回首,那落在身上一鑿一斧,都是感恩與祝福。

一念間差 阻擋先生菩薩路

從迷到悟有多遠?時光回溯到1991年,她跟著資深志工林美蘭的妹妹學習插花,而認識林美蘭(王萬發)夫妻,因而常常隨著老師四處到慈濟辦活動現場布置。當時,臺中分會草創階段,《渡》的錄音帶及一場又一場的茶會,讓張翠娥一心嚮往佛教而隨林美蘭皈依當時中區慈濟委員口中的「臺中師父」──上達下宏法師。

當時她的先生黃忠義事業、家業皆有成就,也跟著王萬發去訪視、助念,做的當中,戒掉了打牌賭博的習氣,更讓張翠娥對慈濟心生歡喜。

「當時我先生的慈誠號碼已造冊好,但受證前夕,對於先生當初時常因為做慈濟忙到很晚回家而以孩子還小為由,阻擋了他的受證因緣。」說到當年的一念無明,張翠娥至今仍感懺悔不已,這也是造就她受證後,日夜不休地做慈濟而從不喊煞車的原因之一。

「來不及」感 排除萬難全心投入

一念之間,岔離如今她與先生的慈濟人間路,又在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的賑災中,看到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身影,而當中卻少了她自己──她慨嘆:「我應該是在賑災隊伍中的啊!」

張翠娥(右)認為能與團隊一起成長,雖然過程中跌跌撞撞,剛強的心起起浮浮,只要是把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做就對了。圖為她在營隊中採訪。(照片提供:張翠娥)
是的,1991年就認識慈濟、且皈依達宏法師,「我為何還在門外徘徊,而沒有在賑災行列中?」面對無常災難,有心付出的她有伸手不能及的遺憾。

於是,她重新開始,帶著兒子做環保,急急募款培訓,有著「來不及」的危機感,不論工作多繁忙,孩子還小讀書需接送,她義無反顧,想盡辦法、排除萬難,全心投入志業。

由於原生家庭裡,父母因忙於生意場中,身為大家庭長女的張翠娥常被教導:「做好是本分,做錯即被罵」的嚴謹家教,也養成她作風強勢的性格。從小長輩都稱讚她「是堪得人講(能接受別人批評)」的好韌性,面對責難,她如疾風勁草,抗壓性十足。

帶著凡事要求完美,同時也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的性格特質,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走過十年,坎坷有餘,成長收穫也最多。

心急求好 虛心學習為大局

因為她的細心與認真學習,從2004年通識課程開始即協助人文真善美團隊財務和文書工作。後來也跟著資深志工陳安永學習教育訓練的工作。

然而求好心急的個性,往往忽略了說話的語氣。「課程是很棒啦,但是翠娥師姊布達訊息時好嚴肅喔!」參加過通識課程的學員這樣回憶著。在團隊中,看見她公事公辦的俐落與不留情面,當下就傷了志工的道心。這些是張翠娥剛進真善美人文團隊時給人的印象。

有心培養她接教育訓練幹事的陳安永,不只在事相上傳承,對於年輕、能力強的張翠娥更是恨鐵不成鋼,但有時看她在臺上布達事情顯得語氣過於直接,而怕得罪到新進志工,會以一位長輩的身分,給予嚴厲教導。

張翠娥(左一)在浴佛典禮中承擔典禮組,經過精雕細琢後的慧命成長,是她做慈濟以來最大的收穫。(攝影者:歐明達)
「這樣講話太銳利了,在大庭廣眾之下,那樣子的話會傷人。」看見張翠娥凡事講求效率,說話欠缺圓融的缺點,陳安永的惕勵琢磨也是直言不諱。

陳安永以少將位階退伍,擅長規劃,嚴格管控進度,在中區人文真善美三合一成形的草創期,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帶著團隊一路往前衝。但是長期的軍旅生涯,也養成他是非對錯分明,擇善固執不拐彎的態度。

有一次,在通識課程中,場面有些亂,道氣不足,被號稱黑臉將軍的陳安永,言語直心,對事不對人,二話不說,直接了當地指責了張翠娥。

她忍住淚水,承認自己經驗不足,的確應該被修正。不但立即按照陳安永的指示逐一維持現場道氣,而且冷靜地圓滿當日課程,讓在場的法親佩服地向她說:「讚!」

學習縮小自己 家業志業兼顧

爾後,張翠娥的不服輸和韌性,慢慢調整在做事、說話的強勢風格,在人與人之間學習縮小自己,繼續為中區教育培訓任務努力不懈。

「我學了很久,才學會不可以這麼強勢。」張翠娥說。但是陳安永也教她要放大格局,以促使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成長為重。接了教育訓練幹事後,為了協助社區招募志工、培養各類專業種子講師,張翠娥在每一個假日幾乎都犧牲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全心陪伴志工共修各項專業課程。

在假日要共修時,她先將孩子送回娘家安頓好,一整天全程參與課程。有時候非假日晚上要共修,送孩子去補習,並於共修完後火速接回孩子,在先生回家前,看好他們的功課,簽好聯絡簿,該做的家事也做好。她說:「我要在先生回家門時,讓先生看到一個完整的家,感覺到我這個太太好像整個晚上一刻都沒有離開過一樣。」
剛進入人文真善美的張翠娥(右一),抓住任何機會學習促使自己能加緊腳步,跟得上慈濟菩薩跑道。(照片提供:張翠娥)

臺下看百花爭豔 園丁的驕傲

承擔教育訓練幹事後,她自己已經忙得分身乏術,想跟著社區團隊去享受創作影片的機會都沒有,有時候苦心安排的課程不被志工接受,還需忍受著社區的強烈反彈:「課太多了,假日都排滿了,我們如何出勤務?」讓張翠娥感到很挫敗。

「學佛要修養到無論發生什麼事,心中都沒有絲毫委屈感。」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總是能讓她的心在混亂中再度安靜下來。面對各方壓力,能夠快速地調整自己做事的態度與方向。

深耕十年,透過教育訓練課程,中區人文真善美人才輩出。真善美志工的作品在網路上留下不容抹滅的電子足跡。而張翠娥則選擇站在舞臺下,真心為別人的傑出鼓掌。「一座花園的百花爭艷是園丁的驕傲,更甘心當一個無名的擺渡者,運載群生過渡彼岸。」正是她十年熬成婆的寫照。

忍住身體不適 國際賑災不願空手回

除了日夜家業、志業的繁瑣事務,她不甘停下腳步,在2011年,為了與志工到北朝鮮賑災發放,她向老闆請假要跟著去紀錄,讓上司非常訝異,以為她「特別假全用在做慈濟,還要請事假去玩?」

雖是家業、志業庶務繁忙,張翠娥(右)仍然請假去參加北韓發放出勤紀錄。(照片提供:張翠娥)
當老闆得知她是去賑災,不僅准假還不斷提醒著:「雖然你是隨慈濟去國際賑災,安全應該沒問題,但還是要小心!」老闆再一次的寬容與貼心叮嚀,也讓她更堅定不偷閒的決心。

北朝鮮位於北緯攝氏38度,冬季動輒攝氏零下一度到十五度低溫,對於身處臺灣四季溫暖的志工來說,能到天寒地凍的北韓賑災,是一項破天荒的體驗,也讓與張翠娥同行的志工林玲悧看到這位表面看似「女強人」不為人知的一面。

「幫我壓一下背好嗎,我手腳都麻了!」張翠娥小小聲地求救於林玲悧。兩人半夜勤筆耕,雖已經沖過熱水澡,幫自己「解凍舒壓」了,張翠娥不多久後卻又感到全身痠麻。

「這樣的身體,你怎麼做慈濟啊!」林玲悧心疼地問她。

「出門(做慈濟)生龍活虎,回家就像一條蟲啊!」張翠娥答得輕鬆,但玲悧心疼的是中區幾乎每週都有的教育訓練課程,三不五時還要接受「客訴」抱怨課程太多,作業太多,這位強人又是如何稱得過來的?上班族的她拿什麼時間來休息調養?

「我好不容易來這裡,怎能空手而回?」張翠娥用毅力勇氣支撐,在惡劣的環境中,也圓滿達成紀錄使命。

精雕細琢的菩薩 看到生命風光

2011年也是她接任合心行政窗口的時期,諸如人文真善美團隊行政事務、跨功能協調整合、共修月會召開、人文真善美年度工作計畫策訂、協助窗口推動真善美會務……等工作內容,都在她的掌轄範疇內。

然而,各功能團隊、社區狀況不同,想法和目標難免南轅北轍,極欲執行有效策略的張翠娥常常深陷在重重包圍中,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協調才能達到團隊共識。

也曾經因標準太高、專案推不動,讓後繼者難以企及,而讓她深感乏力而消極萌生退意。再次想起上人的法語:「選擇正確的事情,定好目標往對的方向走,全力以赴,起點與終點就能對準,做就對了。」

終於看到落後的人慢慢跟上,她也一邊修正自己,平復沮喪的情緒而繼續前進。「雖然推動的會務與專案看不到立即效果,甚至還窒礙難行,但是大家的信心卻愈來愈穩實了。」她安慰自己。

憑著傻勁、憨膽,和急切踏上慈濟菩薩跑道,不管是寫文稿、錄影、剪輯……她樣樣學習,雖不是專精,但能與團隊一起成長,雖然過程中跌跌撞撞,剛強的心起起浮浮,但她認為把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才能精雕細琢出最美的菩薩顏容。

(文:林玲悧 臺中報導2013/09/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