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立三願 二十七年恆持

2019-09-06   | 蕭智嘉
鄭惟詰(中)師兄進入慈濟二十七年,期許自己每日薰法香,吸收上人的法,能用於日常生活中、斷一切煩惱。(攝影者:蕭智嘉 地點:嘉義聯絡處 日期:2019/06/02)
「我的名字以前叫『鄭英年』,有一次去助念時,往生者年紀才十八歲,助念時左邊拉我的褲管、右邊也拉我的褲管,叫我抬頭看,我看到四周都是『英年早逝』,助念結束後,師兄師姊叫我一定要改名字。」鄭維詰說,他並不忌諱,不過剛好過幾天收到皈依證,上人賜法號「惟詰」,他索性順大家的意,把名字就改成「鄭惟詰」。

 從「英年」改名「維詰」這段令人莞爾的往事,也緊緊繫著他和慈濟的因緣。八十一歲的鄭維詰自豪加入志工行列第一天就改掉戒酒。「我的觀念是這麼「美善」的團體,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壞習慣而破壞。」
 
1992年12月26日,鄭維詰被推薦在臺中分會受證慈濟委員,隔年在臺南受證慈誠,是嘉義第一批慈誠隊員。1993年(民國82年)回精舍,上人問起「嘉義有做環保嗎?」大家都不敢回答,因為沒有做,當時他在心裡就發願回來一定要推動「環保」。
 
佛前發願 如是願如是行
 
「一、要帶動嘉義縣市的環保。二、從今天起三餐都茹素。三、把全部時間都給慈濟。」1994年(民國83年)1月1日,鄭維詰來到佛堂上了香,跪拜在佛菩薩前發了三個願。
 
鄭惟詰師兄在1994年1月1日跪拜在佛菩薩前發了三個願:一、要帶動嘉義縣市的環保。二、從今天起三餐都茹素。三、把全部時間都給慈濟。(攝影者:蕭智嘉 地點:嘉義聯絡處 日期:2019/06/02)

做環保,鄭維詰帶頭衝,只要哪裡通知有資源回收物要給慈濟,一定會去載。當時還沒有環保車,所以有時候就用志工阮慶萬的水肥車或其他志工車子有空檔,就趕快去載。
 
一方面附近宣導資源回收,另一方面辦茶會講慈濟事、做環保的好處。以前辦茶會有時候還要跑到偏遠的地方,如布袋等。辦活動的器材都要從嘉義市載到嘉義縣鄉鎮,佈置完之後還要上臺分享環保,活動結束後再將器材搬回嘉義歸定位,「當時志工跟著我一起做,真的很幸福!我有一個使命就是一定要把環保推動起來。」
 
哪裡有需要 就往哪裡去
 
1996年(民國85年)10月13日大林慈濟醫院正式動土興建,興建期間鄭維詰積極投入,需要灌漿時,因為一臺水泥車要一次全部灌完,不可中途停頓,他都是自願的留在現場看顧灌漿工程到隔天。
 
鄭惟結也是第一批醫療培訓志工,「那一梯次有六百多位,2000年1月培訓完之後就一直在醫院當志工。當時有受過心肺復甦術CPR的訓練也比較年輕,所以就被安排在急診。因為從一大早到晚上都要待在那裡,中午也不能休息,所以需要很好的體力。」
 
鄭惟詰(左)師兄在大林慈濟醫院第二期宿舍基礎座鋼筋綁好,需要灌漿時,因為一臺水泥車要一次全部灌完,不可中途停頓,他都是自願的留在現場看顧灌漿工程到隔天。(攝影者:蕭智嘉翻拍 地點:嘉義聯絡處 日期:2019/06/02)

2003年3月1日下午兩點,阿里山小火車由沼平車站開往神木車站,兩點零四分行經神木站前鐵橋時翻覆,十人當場死亡,七人送醫急救不治。「我記得很清楚,因為當天剛好是我小兒子在臺南訂婚。」鄭維詰下午回到嘉義聽說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死傷相當嚴重。於是打開電視,真的很多車廂翻覆,現場很多救難人員。

當時嘉義十幾位慈濟志工都已經到災難現場助念。鄭維詰也換上藍天白雲制服到就近的聖馬爾定醫院關懷傷患及家屬,直到隔天凌晨兩點才回家。
 
嘉義聯絡處以前是「稚暉中學」的校區,共有二千九百零六坪。上人說:「雖然地方不是很舒適,但有教室,要發揮功能,不要再向別人借地方共修。」於是1996年(民國85年)鎮江街的共修處就遷移到聯絡處。1999年(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教室大樓有點傾斜,於是拆掉後改到後棟餐廳二樓共修,直到靜思堂蓋起來。
 
從鎮江街共修處到嘉義聯絡處,清晨開大門的都是鄭維詰,持續了十四年半,直到前幾年騎機車要到聯絡處「晨鐘起、薰法香」的路上,夜色昏暗,一條黑狗趴在路上,為了閃避它而摔倒受傷,家人怕他已上年紀,早上四點就要騎車來聯絡處,相當危險!不放心,所以才交由其他志工來開門。
 
進慈濟二十七年,在慈濟路上鄭維詰感恩有菩薩的保佑及志工們的陪伴關懷,讓他的三個願望都能圓滿。「雖然現在年紀大了,無法做很多事,但是出來參與活動,對年輕人就是一種鼓勵。」他說,在慈濟沒有壞的可以學,而好的會再更好!他期許自己每日薰法香,吸收上人的法,用於日常生活中、斷一切煩惱。【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智嘉 嘉義報導 2019/06/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