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不及 65歲投入九二一賑災
2019-09-04 | 張如容慈濟志工陳訓源與妻子陳張珠蓮,於1999年9月20日一起皈依證嚴上人,「皈依時,上人有開示來不及!但是我才剛進慈濟,還懵懵懂懂無法體會上人的心境。皈依後,從花蓮回到家那一晚,睡到半夜,突然被上下震動又搖很大的地震給驚醒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九二一大地震。」
六五高齡 義無反顧
那年,他雖已高齡六十五歲,仍義無反顧投入救災行列。自小在困苦環境長大的他,因三年軍旅的服役任務,培養他做事主動、積極的特質。
陳訓源的堂兄是日本留學回來的建築設計師,退伍後他跟著堂兄學習,在堂兄嚴格的指導下,從竹筒屋、木造屋畫起;再來磚造、加強磚造、RC結構,他都畫過設計圖,終於在四十五歲那年,自己正式接案,「在斗南鎮一棟大樓,地下二樓、地上十三樓的設計,安然經過九二一的考驗,是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成績!」
9月21日天亮,一早出來,看到災情嚴重,陳訓源深刻體會人生無常,「當下體悟了,皈依時上人所說的來不及。」
走山勘災 難行能行
一開始,斗六往草嶺村的山路有落石,交通中斷,沒辦法通行,所以第一天慈誠們先了解災情;第二天到災區勘災。
9月24日,志工集合五部車子,載滿物資前往草嶺村,但是斗六往草嶺的交通中斷,就繞道從阿里山公路,經由嘉義縣竹崎鄉石棹村的山區古道進去,陳訓源說:「石棹是好幾條公路的交會點,雖然路途較遙遠,但我們難行能行。」
進入草嶺村,第一站來到村辦公室拜訪村長,村辦公室整片牆壁倒了,村長仍在這地方辦公,陳訓源問:「哪裡受災最嚴重?」村長說:「在堀沓山,簡家這一村莊,整個村被埋掉了。」大家趕快帶著車上的物資,去現場看,或許有受災居民的親屬在那邊,就可以把物資給他們。
大家步行走上堀沓山,看到大自然的力量,很是怵目驚心!整座堀沓山走山,一望無際,現場只見多處凹陷坑洞,黃色的崩土,凹凸不平的地形,改變了地貌,還有一隻找不到主人的黑狗獨自在荒蕪的曠野徘徊,這一震,掩埋了簡家二十九條人命⋯⋯
當時國軍已經在堀沓山救災了,一一挖出簡家罹難者的大體,都是由海鷗直升機吊掛到雲林科技大學操場,再用救護車送到斗六市玉玄宮。幹部們都及時回報到臺中分會,上人知道了指示說,天氣還很熱,需要用冷凍貨櫃。臺中有位志工經營貨櫃公司,她立即免費提供很多的冷凍貨櫃過來。
悲心同理 無畏布施
從堀沓山土堆裡挖出來的往生者,都是土粉,需要擦洗大體,殯葬人員只有兩個人,忙不過來,志工李秀玉一直在玉玄宮旁的帳篷裡幫忙洗大體、為往生者穿衣服,希望能予以他們安息。
慈誠則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為大體翻身,一次兩個人進去。有人說:「要做這種事,真不容易。」陳訓源說:「大家都以同理心去做,慈濟人很團結也很發心。」無論是洗大體或為大體翻身,志工們都顯現了菩薩化身在人間的大無畏精神。
當往生者一一確認後,志工接續助念,陳訓源的妻子陳張珠蓮每次助念回家,聲音都沙啞,講話時都發不出聲音,陳訓源:「發生921實在是令人很不捨;而慈濟人的幫助,也令人很感動!」
賑災相片 啟發愛心
「我都是到處跑,看有什麼需要?隨身帶著傻瓜照相機去拍照。」陳訓源將照片洗出來,文宣組在受天宮做了一個看板,把照片貼在看板上,提供給鄉親了解賑災情況。
照片是慈濟人真實行動的一個見證,陳訓源覺得這些照片的影響蠻大,鄉親看了都會感動,因感動而受啟發,就會湧現愛心。
有一對夫妻大概三十多歲,騎機車來玉玄宮的廟埕,停下便問:「你們是哪個單位?」「我們是慈濟。」他聽了即拿出了一把鈔票投入,都是千元鈔票。「先生等一下,請問你的大名、地址?」「不用、不用。」他們騎著機車就走了。
「不是說他捐的錢多,而是我看到他的真誠心;或許是被慈濟人所感動也說不定!」他們看到921的災情都很關心、很心疼災民,陳訓源說:「他給我的感覺,就好像要委託慈濟去幫忙受災鄉親。」
還有有一位三、四十歲的年輕人,載來一大袋茭白筍,那時茭白筍的價格不便宜,他說是從埔里載出來的,要捐給慈濟煮給大家吃。
安心安身 建大愛屋
安心之後就是安身,9月27日上人親自來斗六市,關心蓋組合屋的用地。一開始,斗六市長楊鎮文提供兩個空地給上人看,上人通盤了解後明智抉擇,希望在雲科大附近的公園預定地蓋大愛組合屋(現在雲林縣議會對面),這地方交通方便,可以讓受災鄉親有好的生活機能。
很快,就獲得公部門相關機關的核准,志工開始整地,電信局動作也很快,在工地設有免費公共電話,各機關都動起來;完成整地之後,開始打木樁。
「因為我是從事建築設計,了解用手工無法打得扎實。」後來,陳訓源建議請一臺怪手來幫忙,更有效率。
為了安全,志工從旁協助,整理花園、綠化環境、鋪連鎖磚,社區民眾也來幫忙,十四間大愛組合屋,十八天就完工,一間有十二坪,11月8日舉行啟用典禮,設備都很齊全。
「就像上人說,我沒有錢,沒有力,我什麼都沒有,我只有命一條。」陳訓源受上人感動,1999年積極九二一救災,也在同年年底受證。
「我已一把年紀,八十五歲了,921快二十年,實在感觸很多。」陳訓源鼓勵曾投入賑災者,要把體悟與感動分享給下一代了解,讓年輕人在安逸中學習警惕!想到天災的力量,陳訓源說:「我謹記上人所說的來不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如容 雲林斗六報導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