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有感 第一次行動醫療
2015-05-07 | 口述 簡瑞騰 整理 大林慈院院長室文史資料組
大林慈院開刀房同仁準備手搖骨鑽、老虎鉗與骨科手術相關器械,5月1日率領以骨科為主的第二梯賑災醫療團從臺灣出發,要搶在骨折治療的黃金時間裡,讓傷患得到最妥適的醫治。5月5日早上六點三十分與精舍連線,由於圓滿達成開路先鋒此一艱鉅任務的簡院長和趙院長已經去搭機,所以由簡副院長報告前一天(5/4)醫療團的服務情況:
行動醫療 帳棚是看診室
骨科的手術作業已告一段落,所有團員都轉換為行動醫療,也因此讓大家親身見識到開刀房外的尼泊爾地震災況。
今天早上的行動醫療站是到Bhaktapur的鄉間小村落Tathali,不算大的箱型車,從大車小車滿街跑的大馬路轉入小徑,觸目所及是層層小麥梯田,與收割滿肩麥穗的農婦。
車子尚未停妥,村民已一湧而上,簇擁著往帳篷區中最完好的一個帳篷。結果發現:病人太多,帳篷太小。村民馬上轉移陣地,從田中央袖珍型的帳篷移往大樹下一個較大的帳篷。
設好診療區,篷外一樣早已大排長龍。雖說大一些,帳篷內部空間還是狹窄,我們在正中央放二張小桌子,四位醫師各據一方,每位各配置有一位會說尼泊爾話的護士或護理系學生協助翻譯,就這樣,開始我在災區的第一次mobile clinic(行動醫療)看診。
病人不全是災民,也都不是大毛病,小小孩多是感冒、發燒、流鼻水、眼睛癢,大小孩不外乎皮肉擦傷,大人則多是腰痛、呼吸不順、頭痛、筋骨酸痛。但每個患者看完拿到藥,起身離去時那種滿足歡喜的表情,令人永遠難忘!
行往偏鄉 仍見醫療需求
就這樣看到超過下午一點時,我們的藥物真的已經供不應求,連原本以為不可能用完的一千粒大瓶裝普拿疼都用光了!這時候我們居然已經看了二百三十五位患者!所有人都累垮了,藥物也沒有了,只好向村民說抱歉收拾離開。
下午四點多,出發前往今天的第二個點Aakandol,從市區一條巷子進去,道路越來越窄,許多叉路需要問路人怎麼走。路邊是待收割的麥田,層層金黃麥浪好不美麗。問了帶路的當地醫師尼爾(Dr. Nirdesh Shakya),才知現在正是農人趕忙收割小麥,以便在七月雨季(monsoon)來之前種下水稻秧苗。
一路上並沒有看到太多災情,只是狹窄路況又差,還好司機技術高超,心想上人一再叮嚀出門要注意安全、安全、安全,果然不是沒有道理。萬一……
想著想著,突然就看見許多民眾聚在一間民房前面,車子停妥果然就是這裡,大家心想可以很快看完,也以為此處沒有什麼災情,應該不會有太多病患。沒有想到,病人也是源源不斷,甚至需要圍起繩索維持診區不受干擾,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竟也看了一百一十三位病人。後來才知道,就在我們看診地方幾百公尺處,有一整區六十多間房屋全倒或受損,當地多是貧窮的佛教徒農民。
地震後我們是第一個進去提供醫療協助的團體,村長及當地一些意見領袖頻頻向我握手致意、感恩我們及時到來。今天是臨時通知,很多村民不知道來看診,因此我也向村長承諾會安排下一梯團員來此義診,早點通知,讓更多村民來就醫,延續醫療大愛。
入鄉看診 義診人數破紀錄
疲憊的大夥,一路顛簸回到飯店已經接近晚上八點,到飯店馬上衝到頂樓藥庫整理藥品,因為今天帶出去的藥物有點不夠,明天要再多準備一箱,總不能再次出現彈盡糧絕的窘境。
今天的病患也打破第一團的紀錄,光是兩個行動醫療點就看了三百四十八位病患,比起三天才開十幾臺的骨科手術,好驚人!相較之下,能深入災區,親眼目睹災民生活狀況及就近關懷提供醫療服務,意義更為不同。
離開這兩個村落前,全體醫護都會合影留念。有一次在閒聊中提到醫護人員招募困難,關山慈院潘永謙院長說,護理師比醫師更重要,缺一個班就排不出來,醫院就要停擺。在此時、此地也是一樣。要不是透過這些當地發心來幫忙的護士與護生協助,醫師只能比手劃腳,甚至無法看診。特別值的一提的是,今天一直幫我翻譯的Rasmi Basi,明天學校就要復課,她也得繼續她的護理系學業,不能再跟著我們義診了。
(口述:簡瑞騰 整理:大林慈院院長室文史資料組)
曾參與印尼日惹震災義診的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對於災後的克難環境並不陌生,從第一梯尼泊爾勘災醫療團傳來的消息——當地有大量骨折傷患等待手術治療,簡瑞騰也很快囑咐行動醫療 帳棚是看診室
骨科的手術作業已告一段落,所有團員都轉換為行動醫療,也因此讓大家親身見識到開刀房外的尼泊爾地震災況。
今天早上的行動醫療站是到Bhaktapur的鄉間小村落Tathali,不算大的箱型車,從大車小車滿街跑的大馬路轉入小徑,觸目所及是層層小麥梯田,與收割滿肩麥穗的農婦。
車子尚未停妥,村民已一湧而上,簇擁著往帳篷區中最完好的一個帳篷。結果發現:病人太多,帳篷太小。村民馬上轉移陣地,從田中央袖珍型的帳篷移往大樹下一個較大的帳篷。
設好診療區,篷外一樣早已大排長龍。雖說大一些,帳篷內部空間還是狹窄,我們在正中央放二張小桌子,四位醫師各據一方,每位各配置有一位會說尼泊爾話的護士或護理系學生協助翻譯,就這樣,開始我在災區的第一次mobile clinic(行動醫療)看診。
病人不全是災民,也都不是大毛病,小小孩多是感冒、發燒、流鼻水、眼睛癢,大小孩不外乎皮肉擦傷,大人則多是腰痛、呼吸不順、頭痛、筋骨酸痛。但每個患者看完拿到藥,起身離去時那種滿足歡喜的表情,令人永遠難忘!
行往偏鄉 仍見醫療需求
就這樣看到超過下午一點時,我們的藥物真的已經供不應求,連原本以為不可能用完的一千粒大瓶裝普拿疼都用光了!這時候我們居然已經看了二百三十五位患者!所有人都累垮了,藥物也沒有了,只好向村民說抱歉收拾離開。
下午四點多,出發前往今天的第二個點Aakandol,從市區一條巷子進去,道路越來越窄,許多叉路需要問路人怎麼走。路邊是待收割的麥田,層層金黃麥浪好不美麗。問了帶路的當地醫師尼爾(Dr. Nirdesh Shakya),才知現在正是農人趕忙收割小麥,以便在七月雨季(monsoon)來之前種下水稻秧苗。
一路上並沒有看到太多災情,只是狹窄路況又差,還好司機技術高超,心想上人一再叮嚀出門要注意安全、安全、安全,果然不是沒有道理。萬一……
想著想著,突然就看見許多民眾聚在一間民房前面,車子停妥果然就是這裡,大家心想可以很快看完,也以為此處沒有什麼災情,應該不會有太多病患。沒有想到,病人也是源源不斷,甚至需要圍起繩索維持診區不受干擾,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竟也看了一百一十三位病人。後來才知道,就在我們看診地方幾百公尺處,有一整區六十多間房屋全倒或受損,當地多是貧窮的佛教徒農民。
地震後我們是第一個進去提供醫療協助的團體,村長及當地一些意見領袖頻頻向我握手致意、感恩我們及時到來。今天是臨時通知,很多村民不知道來看診,因此我也向村長承諾會安排下一梯團員來此義診,早點通知,讓更多村民來就醫,延續醫療大愛。
入鄉看診 義診人數破紀錄
疲憊的大夥,一路顛簸回到飯店已經接近晚上八點,到飯店馬上衝到頂樓藥庫整理藥品,因為今天帶出去的藥物有點不夠,明天要再多準備一箱,總不能再次出現彈盡糧絕的窘境。
今天的病患也打破第一團的紀錄,光是兩個行動醫療點就看了三百四十八位病患,比起三天才開十幾臺的骨科手術,好驚人!相較之下,能深入災區,親眼目睹災民生活狀況及就近關懷提供醫療服務,意義更為不同。
離開這兩個村落前,全體醫護都會合影留念。有一次在閒聊中提到醫護人員招募困難,關山慈院潘永謙院長說,護理師比醫師更重要,缺一個班就排不出來,醫院就要停擺。在此時、此地也是一樣。要不是透過這些當地發心來幫忙的護士與護生協助,醫師只能比手劃腳,甚至無法看診。特別值的一提的是,今天一直幫我翻譯的Rasmi Basi,明天學校就要復課,她也得繼續她的護理系學業,不能再跟著我們義診了。
(口述:簡瑞騰 整理:大林慈院院長室文史資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