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讓情更濃 鋪路利於行

2015-08-04   | 吳碧珠
奇翠巴蒂帳篷區於8月1日舉行義診及衛生教育宣導,不過當天卻剛好下起大雨,場地泥濘的情形下,大家紛紛想方設法協助,希望給鄉親一條好走的路。(攝影者:吳碧珠)
歷經六天的籌備計畫,尼泊爾奇翠巴蒂帳篷區在8月1日舉辦義診活動,無奈天公不作美現場下起大雨,慈濟人以虔誠的心唱誦〈祈禱〉,祈願撥雲見日,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風雨不會障礙到慈濟志工的心,在大雨中場地變得泥濘不堪,大家依舊想方設法地將場地布置完成,為了更貼近鄉親,慈濟志工與尼泊爾本土志工同心協力鋪路,希望可以讓路更良於行。

雖然下著大雨,但是想要為鄉親付出的心依舊熱情,不僅有義診、衛生教育宣導,也把握中午短暫休息的時間培訓當地的人文真善美志工,除了慈濟志工與本土志工的付出,更有犧牲休假的本土醫護人員前往協助義診工作,大家齊心為五百九十七位鄉親服務。

為尼泊爾鄉親 用愛鋪路


大雨過後,滿地的泥濘,行走上會弄得雙腳汙泥且行走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大困難,志工在大雨中排成人龍,以接力方式傳遞磚塊,不畏髒亂,徒手在地面積水處以磚頭鋪路。而本土志工丹羅在看到場地泥濘不堪後,主動到附近借竹排來墊地以方便通行,大家踩在上面也踏實穩許多, 大家都用心為每一位鄉親鋪出一條好走的路。

穿著雨衣在風雨中大家忙進忙出,穿梭著人們備器具、布置活動舞臺、組裝舞臺、綁布條、裝旗幟的身影,大家各司其職,只見佛教旗、慈濟旗在風雨中屹立不搖。活動終於在大家同心協力、克服萬難之下完成前置作業,雨中由慈濟志工施啟智、尼泊爾醫師勝偉,分別以英文和尼泊爾文主持揭開序幕。

會場入口處由本土志工和臺灣志工融合一起帶動鄉親,在大雨中穿著雨衣,唱著〈阿爸牽水牛〉,和樂融融的景象,早已不再區分臺灣或者尼泊爾,大家共同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慈濟志工」。

團結一心,大家在雨中仍然不減熱情,「那溫馨的畫面令我在雨中不停地舞動著帶動鄉親,當時臉上留下的不知道是感動的淚水或雨水!」承擔活動組的慈濟志工陳湘洳感動地說。

醫師犧牲假期 投入義診
Sunita Dhanchha醫師(右一)參與義診前就已經聽過慈濟,所以在其他醫師邀約的時候義不容辭答應,前來協助義診工作。(攝影者:吳碧珠)

大雨依舊滂沱下著,鄉親們井然有序排著隊伍,依循本土志工指示的動線前往掛號、量血壓、就診檢查,再接著依序領藥。在檢查中,大醫王們用心聽診檢查,希望能減輕鄉親的疼痛,並期盼他們早日康復,即便當天是尼泊爾的休假日,當地共有十位醫師犧牲假期來為自己的鄉親付出,同時膚慰他們的心。

「尚未參加活動前,我早已耳聞慈濟是慈善救人的團體,會救助貧窮的人。」Sunita Dhanchha醫師第一次參與義診活動,她聽聞慈濟幫助人,因此接受當地醫生的邀約前來義診。

而來自法國的無國界醫師Isadelle Denauxvu協助將病歷資料全部輸入電腦。Isadelle Denauxvu醫師說,義診是解決當前的生理問題,不過患者的狀況需要隨時更新,可以方便日後追蹤查詢。

Ram Shrestha是骨科醫院的院長,當天上午才幫一位慈濟關懷戶做髖關節手術,術後他即刻趕到義診現場來為更多鄉親服務,尤其對於剛做完手術關懷戶的醫療費用,他也願意做優惠減免。

義診只是一時治病,衛生教育則是照護日常生活的衛生習慣,此次義診除了醫療看診也搭配衛生教育,讓鄉親瞭解到健康與否來自平常的衛生習慣,當居民領完藥品後,志工引導他們進入衛教區,詳細教導生活上正確的衛生觀念。

勝偉醫師詳細說明臺灣標準洗手步驟,每個步驟由護理師解說指導,並示範濕、搓、沖、洗、擦五個步驟的動作,現場還設有水桶,讓鄉親可以實際體驗沖洗、搓肥皂;最後一個步驟是擦手,每個人提供一塊擦手巾,而發放擦手巾的志工是一位當區的家庭主婦,她每發出一條擦手巾,就以九十度彎腰並面帶微笑說:「Namsate!」(尼泊爾語:謝謝之意。)
短暫的午餐時間是小志工的培訓時刻,圖像組志工Summa(中)承擔老師,憑藉著攝影師的專業,教導這群未來的真善美志工如何構圖、挑圖、寫圖說及整理照片。(攝影者L許妙如)

寫尼泊爾歷史 傳承紀錄


在活動中不時看到一群本土真善美小志工穿梭其中,十人四組分成圖像及文字兩個組別,由臺灣人文真善美志工帶領,協助指導於活動中實地採訪、拍照等練習。

中午用餐時間是小志工的培訓時刻,圖像組由當地志工Summa承擔老師,憑藉著任職於雜誌社攝影師的專業,教導這群未來的真善美志工如何構圖、挑圖、寫圖說及整理照片;文字部分則由慈濟志工賴睿伶引導紀錄寫稿方向。

藉著人文真善美小志工的鏡頭與筆觸,希望可以讓尼泊爾留下珍貴的歷史,也同時記錄全球對尼泊爾震後的愛與關懷。

超過五百人的義診活動,在老天爺的雨勢考驗下,從早上六點至下午兩點雨都沒停過,活動結束時雨也跟著停,露出難得一見的太陽,大家克服萬難完成任務。活動尾聲,大家彼此以九十度鞠躬向各區來的本土志工致贈結緣品,互道感恩之後送鄉親離開現場,期盼這分以誠以情的互動能啟發更多無私的愛,進而有更多鄉親投入志工行列。

(文:吳碧珠 尼泊爾報導 2015/08/0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