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愛 不再怕過父親節

2015-12-25   | 林寶珠 陳沛慈
徐讌銘(左一志工)在訪視中關懷一位水腦症的孩子,也使他省思到母親給予他健全的身體得以行善造福,長年對母親的怨懟,如今這一刻全都放下了。(攝影者:高國光,地點:新北市蘆洲,日期:2015/09/23)
懂事後的徐讌銘,最怕過父親節和母親節,總是偷偷躲在棉被裡哭泣。1971年,年幼的徐讌銘隨著病危的父親,舉家從臺南遷回板橋的外婆家,懵懂的年齡,尚不識喪父之慟。不久,母親改嫁,徒留他與三個姊妹跟外婆生活;常被鄰里的小孩取笑為「沒老爸的囝仔」。思親的淚水鼓勵他要力爭上游擺脫貧困的生活,因此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四處打工賺錢。

國中畢業後,在泰山就讀建教合作的高中,因讌銘一心想要賺錢,所以只念了一年半就休學了,年輕的他,曾在紅茶店參與賭博性電玩,雖然利潤豊厚但非合法營生;他心想還是一技在身較實在,在西餐廳當服務生、吧檯當學徒,後來學港式點心,累積豐厚廚藝考取證照後,為了受聘到日本工作,讌銘在出發前努力學日語,工作期間敬業的精神受到老闆賞識,再次拿到續約;回到臺灣準備再次前往時,卻被另一位餐飲業老闆給留了下來。

1991年,坊間盛行KTV、MTV,徐讌銘跟隨這位餐飲業老闆從事娛樂事業,被公司派駐於KTV擔任副理一職,因而認識前來消費的陳慧蓮,這分好因緣奠定讌銘日後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意外打擊 事與願違


有了心儀對象之後,讌銘打算開創自己的事業,為將來做好準備。他憑著豐富的餐飲經驗,在三重天臺廣場經營日本料理店,不料1998年1月10日深夜的一場祝融,粉碎了讌銘的希望與夢想,還積欠員工二十萬元薪水。

火災後第三天,讌銘在出門前,看見桌上擺著一疊新臺幣二十萬,他很訝異這些錢從哪來?當時正在交往的女友陳慧蓮告訴讌銘,這二十萬是她的媽媽得知後,連夜送過來的救急金;從未受助於人的讌銘,再也忍不住獨立堅強的男兒淚。
五歲時的徐讌銘(右一),隨著病危的父親舉家從臺南遷回板橋的外婆家;不久,母親改嫁,徒留他與三個姊姊跟外婆生活。(圖片由徐讌銘提供)


「這輩子最感心的就是岳母,每次想到這,我就想哭。」憶起十七年前,岳母無條件的伸出援手,讓自小失去母愛的讌銘,內心除了感激外,還有一股無法言喻的溫暖,也種下他日後樂於助人的行善種子。

2000年,東山再起的徐讌銘與友人合夥經營寵物店,買賣之間的收益高達數十倍,因此大量買進小狗,數量曾高達一百多隻;但在豐厚利潤的背後,卻隱藏著看不到的危機。同一年,陳慧蓮在蘆洲經營䕶膚美容,倆人各自在事業上衝刺;直到2002年,交往十一年的愛情長跑,終於完成先立業再成家的終身大事;幸福美滿的日子裡,常在假日出遊或逛百貨公司購物,但是料想不到的事件還在後頭。

有失有得 禍福相依

「牠們在死亡之前,看著我的那個眼神,我自己深深體會到不捨和恐懼!」讌銘難過地說道,2006年,寵物店遇上來勢洶洶的犬瘟熱事件,帶病的狗不能買賣,眼睜睜看著六、七十隻的狗被安樂死,讓他賠了不少錢,一心想要賺大錢的願望再度落空。

十七年前,岳母(右二)對徐讌銘的幫助,讓自小失去母愛的他,內心除了感激外,還有一股無法言喻的溫暖,填補他對母愛的渴望。(圖片由徐讌銘提供)
就在人生的最低潮,剛好認識跟陳慧蓮同樣經營䕶膚美容,也是慈濟志工的蘇淑惠,在蘇淑惠的牽引下夫妻二人認識慈濟,一次在慈濟三重志業園區參加《地藏經》導讀,聽到慈濟志工羅恆源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四品〉:「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本無宗教信仰的讌銘當下聽到此段話,憶及被安樂死的狗兒,心中一陣的震撼與不安。

當天返家後,夫妻倆商討決定結束寵物店,日後不再做任何與殺生有關的行業,並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一起報名慈濟志工見習培訓課程。

事業告一段落的徐讌銘,其實心中還是蠢蠢欲動,想要再創事業,而善巧的陳慧蓮則要他回想以前總總失敗的經驗,並說:「難道你不怕嗎?可是,我很怕!」在妻子委婉勸告下,讌銘打消了念頭。

就在兩年的見習培訓課程中,徐讌銘打開不同的人生視野,體悟到生命應該發揮在有意義的地方,且於2008年受證慈誠。

見苦知福 助人為樂

「每次去看他們,我都想要掉淚,就是有這種感覺……」參與社區訪貧後,讌銘感觸良深。他看到一位水腦症的孩子躺在床上十幾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要依靠單親媽媽照顧;母愛的偉大,深深感動著讌銘,也使他省思到母親因為再嫁,無法陪伴他長大,不過也給予他健全的身體,長年對母親的怨懟,如今這一刻全都放下了,當下也更珍惜家人團聚的幸福。

讌銘在年幼時受盡嘲笑、欺悔,他只渴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就好;年少時的放蕩,幸好沒有讓他誤入歧途,因為在讌銘的心中有一顆善良的種子,他感恩生命中有很多的貴人,總是在他最徬徨無助的時候出現。

「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這是讌銘最常自我勉勵的一句靜思語,並感恩在妻子陳慧蓮的牽引下走入慈濟世界,今日全家才能在菩薩道上歡喜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寶珠、陳沛慈 新北市蘆洲報導 2015/12/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