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服「務」 耐磨12年
2015-09-09 | 陳福成出生農村家庭 養成刻苦耐勞精神
1947年出生於彰化縣溪湖鎮的陳素綿,是個相當純樸的農村婦女,有五個兄弟姊妹,排行老二。此時第二次大戰剛結束不久,臺灣當時工商業尚不發達,鄉下人都是務農為主,兼養一些家禽、家畜當副業,生活相當清苦。
「我讀國小時功課名列前茅,念的是升學班,但是當時社會氛圍重男輕女,認為女孩子將來要嫁人,讀那麼多書做甚麼,因此國小畢業後就沒繼續升學,留在家裡幫忙務農。」陳素綿回想起以前求學時代,家裡光靠種田要養活一家七口,相當不容易,因此她得利用課餘之暇幫忙務農,煮野菜餵豬,但她想老是種田也不是長久之計,總要學得一技之長,因此早上到田裡摘韭菜花,下午就到鎮上學習裁縫。學成之後曾經跟姊姊開裁縫店,幫人做衣服。
1969年陳素綿二十二歲,經過媒人介紹認識林永順先生,經過半年交往後結婚,先生經營農具行,也是大家庭,每餐要煮給十幾人吃飯,還要幫僱用的師傅洗衣服,但這些粗活從小已經做習慣,對她來講習以為常,不覺得苦。
兩人婚後育有三名兒子,先生想想一家好幾口人要吃飯,孩子要讀書受教育,於是轉型做傢俱生意,卻被倒了許多帳,最後傢俱行也歇業了;面對打擊,先生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因猛爆性肝炎往生,享年五十三歲,還好當時小孩都已經長大,素錦可以照顧自己,肩膀上壓力減輕不少。
香積因緣入慈濟 善解包容釋心懷
「當初遠房親戚陳秀菊都會去埔鹽環保站做香積,就找我去幫忙撿菜,我也開始募款,做她的募後委員。」兒子們知認為媽媽只有一個人住在家裡,做志工比較不會無聊,彼此也有人照顧,他們也放心。
2004年陳素綿開始參加委員培訓,2005年受證慈濟委員,培訓那一年也開始接觸總務工作。「在慈濟眾多勤務中,我最投入總務工作,前後已經十二年了,從培訓那一年就接處總務工作,雖然過程甘苦參半,但我沒有絲毫退轉之意。」
陳素綿說:「其實承擔總務工作,就是要投入時間去付出。」她每個星期都要在彰化分會輪值兩個半天,且每個月要輪值一次星期日,如果碰到大活動更要全力配合,但做起事也並非所有事情都樣樣順遂,有時候考驗也很多。「像碰到有人對事情有誤解時,還要忍受不平之氣,只能盡量婉轉說明取得對方諒解;如對方不能認同,還會給我們不好的臉色,這時只好將委屈往肚裡吞了,當作是修行了。」
改變習氣勤精進 幸福人生不退轉
付出的同時收穫最大是自己,陳素綿在總務工作一待就是十二年,究竟有甚麼樣的收穫?「家裡只剩下我一人,小孩都在外地工作,有慈濟可以做不會感覺無聊。做總務需要學習電腦,數字觀念也要很清晰,經常動腦下比較不會退化,而且我本身會裁縫,可以幫忙修改衣服,無形中跟別人結一份善緣。」
陳素綿除了深入總務工作外,其他勤務也不缺席,經常在社區活動中可以看到她的菩薩身影,舉凡助念、告別式、香積、醫院志工、環保等等。家裡也是環保集中點,並行之多年,她更落實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理念,會將瓶瓶罐罐清理乾淨,並先做好分類工作,讓來載資源回收品的志工很讚歎。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陳素綿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在修行路上經常會遇到考驗,面對別人的惡言惡語,以微笑帶過,警惕自己不要跟他一樣,只要心過了,就甚麼都過了,不要跟人結惡緣,陳素綿在慈濟找到幸福人生,她發願要做到不能做為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福成 彰化報導 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