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糖嬤不識字 行經知甘甜

2010-11-15   | 吳瑞清
林糖師姊在行經、布施中種德、造福,以八十五高齡仍似金光燦爛般地樂活。 (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林糖師姊住家 日期:2010/10/17)
台北林糖師姊1926年生,法號慈貴。自小清苦養成堅毅的性格,不識字卻能念經,自佛經中悟理,解脫熱惱。與證嚴上人師徒之情雖沒有太多的言語,卻是一生的承諾。八十五高齡的她,在行經、布施中種德、造福,似金光燦爛般樂活。

感恩坎坷 磨鍊心志

1926年10月,秋意正濃的台北石碇鄉下,田裡的稻穗低著頭迎著金風。然而一個女嬰的誕生,對食指浩繁的陳家,卻有太沉重的負擔。滿月過二天,她立即以十八元賣給對面山頭的林家當養女,庒稼人為她取了個名字「林糖」。

早期看天吃飯的農村生活,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日治時期,讀書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林糖僅略懂簡單的日語,成天跟著父母採茶、插秧、種菜、收割……她可以一肩挑起一百二十斤的稻穀飛奔在田埂間。

由於養父母的疼愛及四個妹妹的尊敬,林糖心中充滿著對林家的感恩。多年後,生母常不捨地望著懂事的林糖問,「妳會怨嘆我把妳賣掉嗎?」「不會!不會!查某囝仔長大了,不是也一樣要被賣掉(結婚)嗎?」善解的林糖帶著特有璀璨笑容,誠實的告白。

婚姻桎梏 經中問解

1948年林糖的養父撒手人寰。經媒人的撮合,林糖二十三歲時,與長她三歲自大陸福州來台二年的林財官結褵。英挺的他,有著一手美髪好技藝及生意頭腦,年紀輕輕就獨創北投赫赫有名的「白玫瑰美容院」;林糖在店裡幫忙張羅一切,師傅多逹二十餘人,接著事業版圖跨入建築業,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林糖師姊(右)看舊照片,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林糖師姊住家 日期:2010/10/17)
富裕的生活下,林財官較重視行樂探勝,而在林糖的內心深處,總有一抹的空洞失落。北投附近的農禪寺、忠義行天宮、慈航寺……都是她心靈的依止處。而先生只要發現林糖不在店裡或家裡,就知道她又去出去拜拜了。婚姻生活猶如重重桎梏,也在相看兩厭中茍延殘喘。

「你埋怨我,我也埋怨你啊!我又沒有做錯事。」林糖在家中,常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喃喃自語。

那段時間林糖逆來順受地將心思投入念經,長期禁錮的心在佛典的經文中,悟到解脫之道。她常對自己沒有讀過書而會念經,覺得不可思議;她深知念經要悟理、要種德才有意義。每天清晨四時及午後四時,是她長久以來禮佛的早、晚課時間,直到在北投市場遇到了慈濟志工陳桃,再次改變了她的生命。

師徒情緣 一生承諾

第一次聽到陳桃師姊邀約她去花蓮,看一位在後山蓋醫院的法師,林糖像觸電般地說:「前幾天,我大姊的囝仔陳春土(慈濟的建築委員)說,有一位法師很發心,要在花蓮蓋醫院救艱苦人。我對他說,這樣很好!很好!可以救很多人。沒想到妳又跟我說同一位師父。」林糖跟著陳桃這一去花蓮,就結下了二十五年的師徒情。

「第一次見到師父是農曆二十四日(精舍發放的日子),看到瘦弱的上人在花蓮修苦行,帶領大眾禮拜藥師經,不知怎麼哽咽且淚流滿面。半夜聽到救護車喔吚、喔吚……特別刺耳的聲音,我趕緊搖醒身旁的陳桃,果然救護車在精舍停下來,不久又喔吚、喔吚……沿著朝山道揚長而去。」一夜未曾閤眼的林糖,擔心著上人的健康,她聽說過上人心臟不好。幸好第二天,上人回來了,依舊帶領大家禮佛。「上人就是這麼顧別人,不顧自己。」

就是這分入骨的法髓緣,至今說著說著,充滿笑意的臉龐,淚水卻仍在眼眸中打轉。

慈濟志工李淑清說,林糖老菩薩每週一不論晴雨,一定會到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參加志工早會,那是她覺得與上人最貼近的對話時光。關渡園區每月初一的拜經,也會自行前往共修。

堅定的道心驅使,每次上人行腳,八十五歲的林糖總自己搭車到園區,默默在人群中遠遠地望著上人,有師姊請她到樓上見上人,她謙沖靦腆地搖搖手,「不用!不用!」

知理力行 行經造福

早年先生不喜林糖拋頭露面經常外出,她將慈濟制服藏在附近的女兒家;參加活動後回到家中,先生不由分說的盤詰,讓彼此在難過的日子裡捱著過。

環保與布施,是林糖師姊力行人生道理的法門。(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台北北投 日期:2010/10/17)
聰慧的林糖,知道環保可以在家中做不用出門,鄰居、店家也會主動拿來,於是她將回收物收集在樓下的通道,再交由慈濟的環保車載走。

北投區的環保志工鄧閨桂說,林糖是非常有修為的老人家,也會為他人設想。每次到她家載回收,等物品全搬上車後,一份份為環保志工準備的熱熱騰早點,也要一齊帶走她才放人。環保與布施正是她為子孫種德、留德的好法門,這一做就是二十年。

2003年先生往生,林糖再無牽掛,存著是年輕時攢存的福慧資糧以及修行的體悟。

春陽嬌美但太柔嫩,夏陽艷麗可惜太刺眼;秋陽沉穩卻最豐碩,可以從容、寫意地細細品嘗著豐收的喜悅。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瑞清 台北北投報導 2010/11/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