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三次 堅持活著就要做

2012-07-05   | 賴秀緞
知足第一富、助人第一貴,蔡楊靜珠雖一生清苦,但她把握當下及時行善、行孝,發願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攝影者:陳志俊,地點:臺中慈濟醫院,日期:2012/01/23)
「心歡喜做、人輕鬆、滿面就春風。」曾中風三次、不被病苦擊敗的蔡楊靜珠,總是笑容滿面地與大眾喜歡分享。

1943年出生於苗栗鄉下的蔡楊靜珠,周歲時父親便往生,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唯一的妹妹滿月後即被收養。及長,她便嫁給從事黑手工作的先生,原本以為從此會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因先生經常酗酒,讓蔡楊靜珠及家人的生活充滿不安定。

婆婆晚年臥病在床,蔡楊靜珠親侍湯藥、擦澡、清洗瘡口,從不曾抱怨,而婆婆也常感恩地說:「五個媳婦就屬靜珠最貼心、用心。」一年多後婆婆往生,接著不到兩年先生也跟著往生,當時才四十四歲的她帶著一子三女,扶養與教育的重擔,從此落在蔡楊靜珠的肩上。

福田志工改變心境 生活不嫌苦

1985年蔡楊靜珠到花蓮旅行,順道參訪靜思精舍,當中聽到證嚴上人一句話:「我沒有小孩,坐在這兒都是我的孩子。」上人的慈母心一直讓她無法忘記。

回到臺中後,她馬上加入臺中分會的福田志工,每天一大清早到分會清洗廁所和地板,下午再
香積一直是蔡楊靜珠的專長,遇有義賣時,她會自備鍋具,一次滷三、四十斤的豆干和三、四百顆的茶葉蛋,還會親自到場推銷手藝與人結好緣。(攝影者:蔡楊靜珠提供,地點:臺中大德國中,日期:1999/07/25)
做清潔工賺錢養家。在做福田的當兒,蔡楊靜珠見到比她生活更苦、更辛酸的慈濟志工,相對之下她覺得自己的苦就不算什麼,心境更是從「見苦知福」中得到平緩,從此不再怨天尤人。此外,她更將上人的法:「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這句話內化吸收,而志工的工作也愈做愈歡喜。

發揮專長服務 邀約母親同沾法喜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蔡楊靜珠也立刻投入救災行列,遠到埔里和集集協助香積工作供應熱食,舖地板、油漆、扛鋼筋協助組合屋的建設,每天從臺中出發,一個多月的時間,她從不覺得辛苦,小女兒更是不捨地說:「媽媽當時簡直像瘋子般,不喊累、不眠不休、不停的做。」

2002年蔡楊靜珠受證為慈濟委員,環保、香積、醫療、助念、告別式等,只要有需要的地方,都會看得到她的身影。其中,香積工作則是她的專長,遇有義賣時,她都會自備鍋具,一次滷三、四十斤的豆干、三、四百顆的茶葉蛋。

除了烹煮簡單又美味的素食料理,雕刻花果做為盤飾也是蔡楊靜珠的強項,她曾將數十粒辣椒用牙籤拴住成花形,下襯以雕飾的大黃瓜就是一朵美麗的大理花,她也會將桃子殼磨亮穿洞編織吊飾,手藝精巧又環保的她,在食物上發揮延續物命的作用。

孝順的蔡楊靜珠一直將生母帶在身邊奉養,直到媽媽八十三歲年老體衰後,因實在無法親自照顧只好送到安養中心,從此也牽起慈濟
「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上人的這句話,一直牢記在蔡楊靜珠的心底,現在面對任何境界,她總是歡喜接受、勇敢面對。(攝影者:蔡楊靜珠提供,地點:大林慈濟醫院,日期:2000/07/23)
人與安養中心的情緣,日後慈濟人會定期到養護中心關懷及膚慰老人,一直到今天持續不斷。生前媽媽也受到蔡楊靜珠的影響,常常利用時間做環保,也同意往生後做大體捐贈,願意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中風快速復原 分秒精進做慈濟

生命無常,蔡楊靜珠在六十二歲時中風,因復原迅速,出院後仍勤做香積、環保和醫療志工,不因病痛而退轉。兩年後,竟在三個月內二次中風,腦中更有八塊血塊、記憶中樞受損、右半側癱瘓,造成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料。

一個月後她順利出院,但她連基本的算術都忘記,因此女兒從簡單的加減開始教起,鼓勵母親做洗米、洗菜等簡單的家事訓練她的記憶,女兒蔡尤菁說:「剛開始家人不能接受,但隨著媽媽快速的復原,到她能自由行走時,全家非常感恩,因為媽媽做慈濟、茹素,才能從重症中復原。」

雖然復原但體力已不如往昔,行動較遲緩的她,仍堅持每天出門運動,身上習慣帶著塑膠袋或推著空菜籃,沿路撿拾寶特瓶、鋁罐、紙類,疼惜大地、愛護環境的心始終如一,更不因病痛而改其心志。

知足第一富、助人第一貴,蔡楊靜珠雖一生清苦,但她把握當下及時行善、行孝,發願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文:賴秀緞 臺中報導 2012/07/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