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炒米粉的省思

2006-05-17   | 林芩妃
曾想放棄生命的楊月瓊女士,在親情及大愛陪伴下坦然面對身體的病痛。天真及單純的大愛幼兒園小朋友,投入楊女士的懷抱裡,把她逗得開心不已。
2006年年初,我開始承擔照顧腎友的工作,楊女士是其中一位。對她留下深刻印象,始於察覺到她幾乎每天的午餐,都是一包經濟炒米粉。
(本文作者林芩妃為馬來西亞檳城洗腎中心護士)


一包經濟炒米粉

楊女士的血液報告不理想,臉色也沒有一般腎友的容光煥發。洗腎中心為腎友提供免費飯盒,但她沒申請。每回來到洗腎中心,她會帶來一包經濟炒米粉,常常還嚷著腸胃不舒服。心裡猜想,也許健康狀況的不理想,與她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為什麼你每天吃炒米粉,不膩嗎?為什麼不吃洗腎中心提供的飯盒?」

「我吃不完,擔心把食物浪費了…炒米粉,價錢經濟又方便買到。我喜歡吃,而且也吃了這麼多年…」

楊女士不是一位善於表達的人,幾次觀察了解後終於明白,她確實喜歡吃炒米粉,也不想浪費食物,但最重要是她為了把填飽肚子的錢省下。


窮困生活養成節儉性格

日據時代,父親被日本軍逼到森林開路,卻不幸被毒蚊叮上。醫療措施不足,父親不久後便因中毒而不治,當年楊女士年紀還小。

原本的小康之家,自從父親去世,母親一手撐起家裡重擔,開銷支出緊逼而來,母親唯有出外幹活維持家計。家裡經濟拮据,楊女士完全沒有機會上學,從小就要幫忙家務。長大了,便開始到一家雪茄廠工作;薪水不多,一個月只賺取區區馬幣兩百五十令吉(約新台幣兩千兩百元)。在窮困家庭長大,讓她培養了節儉的性格;省吃省用地,日子還算過得去。

幾十年悄悄的過去了,楊女士這份工作堅持到雪茄廠老板宣告結束營業。她後來選擇在一間基督教會當清潔工人,工作量比起卷雪茄吃力多了。為了減輕家裡的開銷,她依然默默地艱辛工作。


飲食失調致腎病上身

在外工作,三餐都在外解決;回憶起當時生活,她說特別喜愛煎炸炒食物及冷凍飲料,如汽水、甘蔗水、紅豆冰等。年輕時,健康狀況還不錯。對於正確的健康意識也沒有特別警覺。長期習慣了這樣的飲食,身體開始發出警告訊號,如血壓過高、疲倦和食欲不振等等。身體無法支撐之下,才到政府診療所求醫,赫然發現自己患上高血壓、肝臟腫脹和胃炎。

她對保健常識和調養方法一竅不通,健康亮了紅燈也沒多加理會。有一天中午時分,她吃了兩粒粽子,隨後就出了狀況,呼吸突然不尋常地急促,感覺很不舒服。她向老板請假看醫生,為了要省下車資,自己步行去求醫。

豈知,到了診療所,病情突然危急,醫生趕忙安排救護車,把她送到醫院。經過檢查,樣本血液報告指出,她的身體尿毒素已超過正常水平,需要進行腹膜透析洗腎,後來更因為身體的尿毒太高而無法繼續用腹膜透析洗腎,唯有採用血液透析法。從此楊女士被宣布要長期、定期在洗腎中心洗腎了。

這一切的發生,對她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萬分懊悔,因為「無知」而忽略了健康,更不知道未來的日子,要如何過活。原本就沒有什麼遠大期望的她,只希望平凡安穩地過一生,卻在四十多歲來了一場人生大考驗。她害怕無助,也曾想結束生命,以減輕身心和家人的痛苦、負擔。

那一段日子,唯有姊姊一人最了解她。貼心的姊姊,把妹妹的痛楚當作自己的痛楚。為了全心全意陪伴妹妹,她不惜辭掉當時的工作,每天到醫院去看妹妹,而且積極地奔波,四處請托人家,甚至登報向社會人士求助,不停地為妹妹籌募洗腎經費。


徹底的陪伴

私人醫院的洗腎費用十分昂貴,很快地籌來的錢即將用盡,加上生活貧困,更是雪上加霜。這種心理擔憂和生活壓力,是無法形容的。姊姊後來向慈濟提報,是她們生活的一個轉機。慈濟志工親自上門到訪後,決定批準這則提報。慈濟洗腎中心給予全免的洗腎服務,讓她們一家人看到了人間的希望。

「每天一包炒米粉」話題的引發,我們再深入家訪了解楊女士的生活狀況。發現縱使獲得了全免的洗腎服務,但是靠著姊姊一人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只能勉強渡過。楊女士不想再增加姊姊的負擔,自己就得節儉些,所以她選擇每天都以大約馬幣一令吉的經濟炒米粉當作午餐。雖然生活困苦,但是她從不向任何人抱怨,包括護士及志工,也不主動再要求任何的金錢補助,直到我們主動向她了解。

目前除了獲得全免洗腎,慈濟還補助楊女士生活費,她的生活狀況就不再緊迫,就不再過「一天都吃經濟米粉」的日子。

看到歡喜自在的她,讓我覺得生活原來可以是簡單知足的,心中更加肯定,護士也不是只須關心她們的健康狀況,要照顧病人,就要徹底地陪伴。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