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旭 不再生氣的第一名

2013-04-10   | 林玲悧
臺中慈濟志業園區在鋪連鎖磚時,張廷旭(右)認真捕捉特寫鏡頭。(照片提供:張廷旭)
「這位是我們中區人文真善美團隊中剪輯技術最好的,但是他的作品不讓人家改喔!」中區資深慈濟委員林美蘭在很多場合常這樣介紹張廷旭,而引來眾人哄堂一笑。

這是一個笑點,也是張廷旭初踏入人文真善美時給人的印象。2003年,人文真善美的圖像、錄影、剪輯等功能逐漸健全,有電腦專業背景的張廷旭如魚得水般,在錄影、剪輯這塊領域一路領先,衝勁十足。

第一名生氣了

沒有影片製作素養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在萬榮奭導演的指導下,各項專業知識從頭學起。當年,張廷旭代表社區創作影片參展,拔得頭籌,獲得花蓮本會很好的回饋。但這支影片要在社區歲末祝福放映卻別有插曲。原版的企劃剪輯或許較有藝術價值,但要在歲末祝福上呈現給社區民眾,活動組略有微詞,認為影片需再次修剪。

「廷旭師兄,活動組覺得這裡應該加些……,哪裏則可以剪掉……」

「本會都看過,沒有說不好!」

「廷旭師兄,活動組還是覺得要改一下耶……」

張廷旭無名火突起,內心嘀咕不已。最後雖然勉強改出放映的版本,也被肯定為影展的第一名,但是在頒獎典禮上,他負氣不來,讓頒獎人林美蘭一臉錯愕,這無人領取的第一名獎狀,成為往後她在許多場合調侃張廷旭的笑話。

脫不掉的鐵鞋 不肯認輸的個性

好強不認輸的個性,來自張廷旭小時候內心的痛。一歲時,張廷旭罹患小兒麻痺,腳穿鐵鞋、手戴防止萎縮的輔具,是從小擺脫不掉的宿命。但是身體會長大,輔具反向拉鋸常讓他痛醒而嚎哭。

2003年,張廷旭幫媽媽圓滿榮董,盡為人子的孝心。(照片提供:張廷旭)
「我不要戴啦!」母親看兒子哭,也跟著哭說:「以後腳、手萎縮,你莫怪我!」

夜裡輾轉哭啼,張廷旭常帶著淚水、伴隨著母愛而進入夢鄉;白天卻得獨自面對無知村童給他心靈上的踩踏。

「嘰──嘎──嘰──嘎──」人未到,鐵鞋聲遠遠地就宣告張廷旭的到來。「打到了,打到了!」村童以拿小石子丟他的鐵鞋為樂,倔強的張廷旭不哭,內心卻被打得坑坑洞洞。

因為身體的殘缺,張廷旭特別認真用功。第一名考上臺灣科技大學,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進入工程顧問公司,很早就嶄露頭角,被外派美國學習新的技術。

天使牽我走過哀傷

學業、事業皆如意,但是張廷旭不快樂。1999年在慈濟志工游美的邀約下,和太太林玲悧搭慈濟列車回花蓮參訪,生命因而有了轉折。

「畫面上伊索比亞難民跟我一樣瘦,而上人的聲音是那麼地溫柔……」張廷旭回想起在精舍參加志工早會的情景。當他看到證嚴上人瘦弱的身體,卻做那麼多事,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回到臺中後,他積極尋找在慈濟可以付出的管道,但慈誠隊護法金剛,多半屬陽剛出力的功能,這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張廷旭有志難伸。當時,太太在慈少班擔任文書,他便手持家用錄影機紀錄下慈少身影。

張廷旭的妻子林玲悧於2006年受證,二人合影留念,從此二人同行菩薩道,修福亦修慧。 (照片提供:張廷旭)
後來,他和太太一路帶著孩子參加慈濟兒童班、慈少班,而承擔起文宣志工,也負責剪輯活動回顧帶。其中,最讓他震撼的是,慈少孩子到機構關懷時,很自然地伸手去膚慰多重身障的同年齡孩子。

張廷旭常常向太太分享著說:「如果我小時候,別人也這樣善待我,我的心裡是不是會比較陽光?不一樣的天使,需要更多愛。我的身體障礙和那些多重障礙的孩子們比起來,算是幸運的……」他常常一邊整理影片,一邊流下感動的淚珠,內心的陰影與傷痛也因被洗滌而漸淡。

人外有人 澆醒驕慢心

慢慢走出內心陰霾的張廷旭,在人文真善美影音世界裡,找到可以發揮良能的定位。他聰明,學得又快,不服輸的個性,在各個領域都表現傑出,因而內心我慢蟄伏。其中,作品不讓人改是一樁,而當突破一項艱難勤務後起的驕慢心又是另一樁。

2007年中區啟動戶外萬人浴佛大典,第一次面對萬人的外場大型活動,需架設五機錄影作業、大手臂和空拍等等技術難題,幸好有好幾位在專業領域工作的志工,一同協助完成。

當導播臺監視螢幕上轉播著莊嚴浩蕩的浴佛畫面時,監視器裡二千多坪綠地上,一萬多名志工合掌恭敬禮佛,彷彿開出一朵朵的蓮花,張廷旭起了慢心,當時承擔策畫的王郁清正好走過導播臺。

張廷旭在臺中戶外浴佛現場,與活動組討論活動流程,人文真善美需配合的要項。(攝影者:林志展)
「郁清師姊,妳看這畫面多莊嚴,下次妳碰到慈悅師姊時,你可以跟她分享,中區沒有她的親臨指導與策畫,也沒有大愛臺的技術支援,我們還是可以做得這麼好!」

王郁清聞言,笑而不答。走開幾步路後折返地看著他說:「讚美當警惕!」

浴佛圓滿結束返抵家門時,趕緊打開大愛臺,正想搜尋一下中區的畫面時,臺北中正紀念堂莊嚴的浴佛場景映入眼簾,張廷旭的心震了一下,內心慚愧不已。

他心想,全球每一場浴佛盛典皆是完美呈現。付出只是事相,沒有中區最用心之說,也沒有不輸北區之語。志工歡喜無所求的付出,合心協力,成就的是慈濟世界整體和合之美,張廷旭再度懺悔而領悟到這是上人給弟子的修行法門,「不就是從做中得歡喜,進而得智慧嗎?而我呢?」

現在,張廷旭在帶領新進志工時,也常看到當年的自己:「廷旭師兄,為什麼流程改來改去,你都沒脾氣?」

「人文真善美要縮小自己和各功能配合。如果有錯,那都是我的錯!」他總是細細叮嚀,希望人人有智慧應對人我是非。

上人要我做什麼?

創作影片,張廷旭駕輕就熟,但他知道不能執著於掌聲;於是轉而設置數位學習網平臺,讓志工可簡單學習技巧;而當志工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時,他知道是該傳承的時候了。

然而,他問自己:「親愛的上人,您希望我做什麼?」

張廷旭不只是精通電腦軟體、錄影剪輯,對音控也很內行。圖為他在臺中分會教導志工如何操作音控軟體。(攝影者:施教岩)
「上人要推電子書??? 上人要推電子書!!!」一串問號後是一串驚嘆號。在一個專業科技人的眼裡,第一代電子書太慢了,「人家i系列可以當食譜、上臉書、創作音樂……」、「現在都用手刷刷刷,我們這樣翻頁很慢耶!」

張廷旭傲慢心再起,一連串的問題逼問著花蓮靜思精舍德晴師父,起初德晴師父很有耐性地一一回覆,但是問題慢慢解決之餘,他仍會很急躁地再拋出新的問題,但是師父不再像以前那樣馬上辦了。

此時張廷旭才慢慢了解到,其實身在慈濟中的任何人,包括精舍師父們都肩負多重任務,時間是不夠用的。他只是人文真善美一員,卻只看見自己所提的問題,從未體會電子書只是上人肩上無量重擔之一而已。

於是,他轉化思維,開始投入在社區帶動慈濟人學習,每星期六在臺中分會值班,回答有關電子書的任何問題;晚上詢問電子書的電話也接不完,他都一一作答,相較於在職場上,對部屬的要求是舉一要能反三,稍有不及便端出臭臉相待模樣,可謂判若兩人,就算阿嬤級的志工問同樣的問題已經問了三個月,他依然能微笑舞春風地一一解答。

十三年來,張廷旭在上人法水浸潤下,內心那一顆小太陽如旭日初昇,不但照亮自我心地風光,也溫暖人心。無論是因聰明所致的驕慢,或因身障而來的自卑,個性上的稜角,早都已磨平了。

(文:林玲悧 臺中報導2013/04/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