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華 龜毛老師的改變

2013-04-29   | 何麗華
何麗華參加《水懺》經藏演繹,和從多次出勤記錄各項活動中,體會「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部經典」,而重拾教書的熱誠,改變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攝影者:施龍文,日期:2011/07/07〉
「我是你老母﹙臺語﹚耶!又不是你學生,你大聲啥!」媽媽氣得臉紅脖子粗地指責我。

望著媽媽,我非但不覺得有錯反而理直氣壯地頂回去:「妳被爸爸寵壞了,垃圾都隨便丟在垃圾桶外,讓爸和我還要幫你收拾,浪費時間。國中生都教得會,你怎麼都教不會!」

父疼任性 艱辛為師

自從爸爸往生後,與媽媽相處的時間變多,衝突也更大,經常藉故晚點回家,免得兩人一言不合,又是吵翻天。

由於父母親經營的是小百貨店,又在我出生那年生意蒸蒸日上,爸爸覺得我是帶著財氣來的,因此對我寵愛有加。又因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深得爸爸的疼愛,所以漸漸變得任性傲慢,常常對媽媽頂嘴。

三專畢業後,爸爸把我安排到貿易公司上班,但因一心想當老師,於是參加大學英文插班考試,畢業後再修教育學分,才有辦法參加教師甄試。

考試當天,第一次因為考區選錯而落榜;第二年英語科沒缺額,就補修國文科學分;一路走來荊棘重重,終於1994年如願以償,通過教師甄試取得正式國文教師資格。

要求完美 學生漸疏遠

「啪!啪!啪!」每當班上學生吵鬧時,我總是用手大力拍打講桌,試圖命令學生馬上閉嘴:「現在都什麼時刻了,還在鬼混,下一節就要段考了,趕快溫書,別說閒話!」

學生們都會在背後說我是全校最有名的「龜毛」、「機車」老師,就連畢業的學長也會口耳相傳:「何老師生氣時的眼神就像『機關槍』,對我們『答-答-答』地掃射喔!」

因為求好心切,教學嚴厲,把「愛之深,責之切」視為座右銘,而且要求學生一定要拿榮譽班。我一直認為學生如果被記功嘉獎,一定會感激老師的用心。殊不知,因為要求過於嚴格,師生間關係反而日漸疏遠。

而且目前社會少子化現象,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不容易教導,也不易與家長溝通,所以當年想當老師的初衷和熱誠,也慢慢被消磨殆失。幸而在最低潮時的時候, 2010年,學校同事邀約我參加慈濟人文真善美文字初級課程,經由共修、參加活動,我有了新的思維,才慢慢再重拾教學熱誠。
初學寫稿的何麗華(後),隨著有經驗的文字志工(蘇玉珍)學習採訪技巧。(攝影者:施龍文,日期:2010/07/09〉

趕鴨子上架 寫出成績

「麗華,嶺東技術學院的慈青要來參訪環保教育站,妳去寫文稿,好嗎?」那時,剛上完文字課沒多久,人文真善美窗口張麗雲打電話邀約,我腦筋一片空白,急忙推託。

「拜託,才上了一、二堂的社區文字共修課就要出勤,很緊張耶!會漏氣啦!請找別人好嗎?我領悟力很遲鈍呢!」

「甭怕!下筆寫就對了!只要會說話的人,就能寫文章。我會mail(寄信) 幾篇文稿給妳參考,我對妳有信心,寫完再傳給我潤稿即可。還有請施龍文幫妳申請大藏經密碼,妳有空就上去,多看看別人怎麼寫一定有幫助的!」張麗雲一連串的督促,讓我不知道回什麼?於是帶著忐忑不安的心,踏出文字志工的第一步。

文稿交出去了,總算交差了。幾天後,電話再次響起,麗雲以興奮語調告訴我:「麗華,好棒喔!妳的文稿上『新聞快報』了,妳看,寫文稿不難嗎,只要用心,勇敢提筆寫就對了!」

其實我心裡明白,要不是麗雲她畫龍點睛的潤稿,我初次試寫的文稿怎麼能登上檯面?後來,我就陸續慢慢地出勤務,也接下歷史小組整理社區年表,從大藏經裡去觀摩文章,她也陪伴我參加共修,還指導我人物採訪的竅門。

「要拍池威徵的故事,麗華妳也一起來學習作企劃。」又有一次,社區鎖定一位志工要作專訪,麗雲再次給我另一項挑戰。

我急忙向她求饒地再拒絕:「都還沒走穩,妳就要我飛喔!」

但她不停地鼓勵我,由於文稿三天內要mail 給她,讓我焦慮得晚上睡不好覺。原本睡眠品質很差,若晚於十一點就寢,就更難以入眠,腦中會一直盤旋著未完成的「功課」,還不時起身修改內容,隔天就必須猛喝黑咖啡才有精神上班。
新受證何麗華(右)分享她進入慈濟而改變與母親間的緊張關係,也改以柔言善語與學生互動,這是她最大的收穫。(攝影者:游國霖,日期:2013/02/24〉

靜思語得啟發 毅然培訓

2011年,同是文字志工的蘇玉珍也時常鼓勵我:「麗華趕快報培訓,一年密集的上課、讀書、活動將使妳更了解慈濟的四大八法,對寫文稿很有幫助。」,但是我內心卻掙扎著,因白天要上班,假日若出勤,會很疲累,我告訴她:「還是不要培訓好了!穿灰天(未受證志工服)有時偷懶一下還好。若受證就要勇於承擔,會累垮!再看看吧!」

雖然不敢培訓,但當時還是有承接整理社區年表,在閱讀大藏經時,深刻體會到證嚴上人的法語:「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部經典。」用心閱讀別人的人生,不僅可以自我勉勵,並且可以「見苦知福、惜福、再造福」。又多次出勤兒童親子班、慈少班的紀錄,觀察到教聯會老師以「靜思語」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活潑生動,學員都很熱烈參與,老師們也忙得很開心,再加上後來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從共修過程中,我一再自我反省地問自己:「教書的熱誠哪裡去了呢?要得過且過嗎?」

於是,在2012年我毅然參加慈濟委員培訓,並到臺中慈濟醫院作四天的醫療志工,跟著醫護人員、志工們前往豐原關懷療養院的長者。當見到許多喪失語言表達能力的阿公、阿嬤坐在輪椅上,眼神恍惚地看著志工時,突然想到:「家中七十多歲的媽媽,會走、會跑,還有力氣罵人,不用費心照顧,我是何等的幸福啊!」

當下,我才深深體悟到慈濟十戒中的「要孝順父母,調和聲色」,又理解到「『凡事要理直氣和,不要理直氣壯』,我為何還對媽媽那麼挑剔呢?」頓時懊悔不已。

醫療志工勤務結束後的隔天,我回到離家不遠的娘家,見到媽媽時,立即給她一個大擁抱地跟她說:「媽!對不起!以前常常對你大小聲,是我不對!我要感恩您,給我這麼健康的身體,讓我可以去當老師,也感恩您這麼健康,不需要我照顧,讓我可以去做志工。」媽媽輕輕拍拍我的背,淺淺的一笑,雖然她仍如往常一樣,沒有多說些什麼,但我已經知道如何跟她互動了。

由於我很喜歡看上人的《衲履足跡》和《靜思語》,我常常會拿證嚴上人的法語,或在書上所讀到的溫馨感人小故事,跟媽媽分享,減少她拿左鄰右舍的家務事作為母女間的話題。

受證後,我拿著身穿旗袍的照片回家給媽媽看,她還很歡喜地跟我說:「嗯,很好看,有像『師姊』喔,蓋莊嚴!」
何麗華(右一)把她嚴厲對待學生的故事,以短劇呈現,懺悔過去的無明,而慶幸能走進慈濟而改變壞脾氣。(攝影者:游國霖,日期:2013/02/24〉

「龜毛」老師 變「小麗麗」

而與學生互動方面,上人希望老師要以「學習用媽媽的心、菩薩心來對待學生」,於是我漸漸改變教學態度,不再以嚴厲的口氣,罵學生,也隨時提醒自己:「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包容別人的缺點,也是一種修行。」也給孩子們學習空間,不再像以前事事要求完美。

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改變,還替我取了一個暱稱「小麗麗」,代替以前的「龜毛」綽號,師生間的距離也無形中拉近了。

雖然至今寫文稿還是在摸索學階段,文章也常常被麗雲師姊修得滿江紅,但是從採訪中,我走入了他人的生命,受訪者的發心立願等等,都成為我與母親、學生互動的資糧,也因為做人文真善美,讓我這國文老師,去大量閱讀上人書籍,將上人的法不只運用在文章裡,也是轉變我人生的墊石。

進入慈濟讓我改頭換面,無論是與母親或是學生的相處都改善很多。回到家,會跟母親撒嬌,也削好水果遊說她多吃,還勸她要少吃葷食,身體才會健康。

從參與人文真善美共修,與承擔活動文稿紀錄中,漸漸深入了解上人的法,讓我明白人生的方向,提醒自己要把握生命有用時,用心走慈濟這條菩薩道。

(文:何麗華 臺中報導 2013/04/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