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一隻筆教我不怯懦

2013-05-13   | 張美玲
因為走入人文真善美志工行列,讓張美玲克服恐懼,找回屬於自己的春天。(攝影者:張營昌)
回首來時路,怎麼也想不到,當初的我這麼沒自信,這麼容易緊張害怕,雖愛寫寫東西,卻都是瑟縮的隱藏在自己的世界,壓根沒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夠寫作,文章也能被認同,這些都是因為慈濟,因為人文真善美,讓我找回屬於我自己的春天。

因緣來到 溫柔言語召喚

「美玲師姊,可以麻煩妳幫忙做黃志強及黃志清師兄的『快樂志工行』紀錄嗎?」在社區志工見習課程中,正準備上下一堂課「快樂志工行」的片段空檔中,資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吳秀婧這樣對我說。

乍聽,腦中愣了一下,「我可以嗎?」「真的行嗎?」惶恐下仍掩不住一絲雀躍,有那種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覺,但初生之犢的我卻也免不了擔憂著,第一次寫,寫的好嗎?寫不好怎辦?會被笑嗎?一連串的疑惑不斷湧上。

「安住在當下。」、 「用心即是專業、」 此時證嚴上人的靜思語一閃而過,是啊!就該這麼做。課程中我用心聽專心記下兩位師兄的精闢分享。

「做志工要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如此就能開心一點,做志業身教、言教都是重要的。」、「常保有感恩的心,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懂得改變自己才能影響別人」……

受惠於不少經典的字句,也感受兩位男眾志工在慈濟大家庭中的法喜,讓喜歡寫字記下好句子的我如獲至寶,更高興我能做我喜歡的事了,就這樣一股腦兒的,栽進了我喜愛的人文字句中。

惆悵 驚覺筆耕不容易

隨著2008年委員培訓,慢慢觀察到,每次上課時總有幾個人在上課中拍照、東找找西看看,一付抽絲剝繭的感覺,在社區中的各種活動也都看著三至四位師兄師姊環顧整場,或拍或錄或寫,但我都是協助花絮式的紀錄,像是浴佛節、社區愛灑、讀書會分享,總覺得寫慈濟活動的文章就像是這樣短短幾句如此而已吧!
文字志工張美玲(左二)專注聆聽義雄師兄(右)叮嚀活動採訪重點事項。(攝影者:曾漢儀)

直到上了人文真善美基礎課程的文字部分開始,這才如夢初醒,糟了!原來沒那麼簡單,人文真善美團隊的使命是為慈濟事、慈濟人留下足跡,不是夢幻美麗,惆悵愁思緒呀!

秀婧師姊委婉說道:「美玲師姊,這個月的愛灑要麻煩妳寫文稿喔!」「這……」聽了不禁皮皮挫,愛灑?我是要寫什麼?我都寫活動片段,慈濟活動文章的起承轉合有一定的方式,各種字句的寫法也有規定及其莊嚴度,社區的愛灑、浴佛節諸多的活動中,每一次都是我的學習,我都還沒學好,怎就要我上場了,這樣的文章哪上得了檯面。

一面忙向秀婧師姊推辭,心裡卻是忐忑不安,不意師姊卻老神在在,「免驚!你把這個活動的主要精神抓到,再注意分享者的內容,另外有哪些人、事、物是比較特別的,記下來,留待等一下做採訪。」

還要採訪?不是寫文稿嗎?還要去問陌生人?滿腦子的問號不斷浮出來,活動結束,採訪時,擔心這樣去問萬一被拒絕怎辦?腦筋又一片空白,支支吾吾的,也總算完成活動紀錄,接下來才是更大的考驗。

夜深人靜,攤開活動中記下的字句,反覆思考如何下筆,標題要怎麼下?那小標又該如何下?搜尋大藏經中真善美志工們的作品,試圖找到自己文稿的標題,如此拖著、磨著,文章完成都過了一個禮拜了。

肯定 由興趣變成使命

書到用時方恨少,詞到寫時才知難,秀婧師姊鼓勵我,讓我試著多寫社區裡的活動,也提醒我多留意蛛絲馬跡,才能為這個活動留下不一樣的生命。寫了幾篇後,始終沒見自己的文章出現在大藏經網頁過,不由得心生黯然,「是不是我寫的不好?所以一直都沒有被刊登,我是不是要放棄了?」一種喪志的情緒油然而生。

但又想,從小超沒自信的自己,就是因為作文寫的不錯,老師才有稱讚的,怎能因為一時的失意,放棄自己喜愛的文字和為慈濟世界留歷史的機會。我再度燃起那分初發心,跟它拼了,我一定要努力寫、用心觀察。

這份的執著,讓我更加努力在筆耕的區塊上;而為了不讓感動的畫面稍縱即逝,我購置了相機,原本以為傻瓜相機就已經不錯了!誰知,昏暗燈光下加上大場面,無法將遠拉近,原本的昏暗在我的相機中變得更暗了,人物也感動到模糊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終於換了單眼相機,不為別的只為讓最純真、最善良、最美好的一幕,停格下來留待以後回味。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文章及相片終於被刊出來了,除了高興還有感動,像是為我打了一劑強心針,心中也暗自期許我要再更用心,寫出更多的好文章,將寫大藏經視為是我的一種使命。
田中龍潭社區愛灑祈福,人文真善美陳美惠(左)、張美玲(右)兩位師姊同樂其中。(攝影者:賴界明)

感恩 合和互協在人文

三合一出班就要有文字、攝影、錄影,常常我一邊紀錄著活動,一邊眼光四處掃瞄,一見感動的畫面隨即拉著攝影志工陳美惠快過來按下快門,招手著錄影志工的蕭家麟一會兒要做採訪,有時專注在紀錄當下忘了要留下身影或採訪,也都有賴團隊夥伴互相提醒,常是一場活動結束,趕著新聞稿,趕做PPT,彼此合和互協一同成就。

花絮、活動文稿、新聞稿、人物分享、慈濟人列傳等,許多不同的寫作方式,讓我可以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在活動的當下用心去觀察,去體會,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動,我比別人更有福,可以寫、可以拍,我不怕辛苦,只怕不能做,也感恩筆下的主角讓我的生命更豐富。

「人既然生在世間,就不能離開眾緣,修行也不能離群隱世。」我自許以筆修行,因為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永不放棄,收穫最大的仍是自己。

(文:張美玲 彰化報導2013/05/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