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娟 120元回甘人生味

2013-05-18   | 張瑛芬
劉惠娟到安養院關懷,並輕柔地安慰老人家要放寬心。(攝影者:黃武添)
時針慢慢爬上半夜二點,萬籟俱寂的夜顯得特別安靜,靜得連喘息的呼吸聲都如此清晰,幽暗的臥室裡一盞燈下,劉惠娟面對著電腦螢幕仔細觀看,不停的移動滑鼠、敲響鍵盤。

「這裡插入圖片,後面打上文字。」承擔人文真善美負責剪接的她喃喃唸著。螢幕上一張張穿著慈濟制服的照片映入眼簾,那是隔日迎接新慈誠、新委員活動要播放的影片,儘管夜已深沉,但工作未停歇。被時間冷落的咖啡不再熱氣氤氳,啜一口:「好苦啊!」彷彿她拂逆的人生,苦、澀……

歸零的人生功課

城市的燈火因為人們的入睡而顯得大膽放肆,無人的街道顯得寂寞,穿上外套、揉揉睡眼,劉惠娟俐落的躍上機車,開始早晨的送報工作。凌晨三點不能貪睡,起床梳洗,到派報中心領報、整理,沿著規劃路線一一送報。

「這條路三戶、巷子右轉二戶……」惠娟熟練的柺街、彎巷,「嘿!」拾起報紙精準的丟入客戶門內,偶有犬隻狂吠,她害怕的對著狗兒說:「我只是糊一口飯吃,別嚇我!」

曾是風光一時的老闆娘,家中有人幫傭、出入有轎車代步,卻因為先生事業上的逆境,龐大的債務接踵而至。幫傭,沒了!工廠,結束了!四、五部轎車全賣了,一切回到原點,一切歸零。「歸零」說來灑脫,卻如劍矢般射痛全家人的心。

2005年參與志工培訓時,正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曾經身上只剩下120元,連孩子喜歡的點心都買不起,完全沒有經濟來源,但仍堅持要完成培訓:「我不能沒有慈濟!這是我傷痛的出口。」送報雖苦,至少收入穩定,平時一人兼職三份工作,晚上參加志工共修,九點半趕著接孩子、做家事,意志力支撐著疲累的身軀,她告訴自己:「不能倒! 」

社區歲末祝福活動中,劉惠娟沒有承擔人文真善美工作時,亦承擔接待人員,用熱心與誠心歡迎會眾入場,並貼心用乾洗濟消毒讓大家安心參與。(攝影者:林瑞茂)
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觸動惠娟的內心:「好難啊!」但是她要努力做到。是證嚴上人的法語、是《慈濟》月刊的一句話、是參與活動時的感動、是法親的陪伴,為她加油打氣,支持她勇敢面對考驗。

是需要不是我會


「加油!加油!」小太陽成長班的孩子接力傳球,劉惠娟賣力地為他們鼓勵,似乎與孩子特別有緣,加入慈濟也是由兒童班開始。1993年繳善款當慈濟會員,受到慈濟志工的邀約於2003年加入兒童班,後來正逢慈少班成立需要文書人員,輕輕的一句「你會打電腦嗎?」就這樣與人文真善美結下深深的緣分。

「喀嚓!喀嚓!」背著相機的惠娟專心地關注活動進行,不時按下快門,捕捉令人感動的畫面。人文真善美甫成立,人力有限,因為需要留下畫面,所以來掌鏡,因為需要記錄,所以來執筆,「一切都是因為需要,而不是因為我會!」

剛開始對相機沒概念,什麼是光圈?什麼是速度?雖然揹著單眼相機,但只知道自動模式全場到底,後來陸續參加基礎及通識課程,才知道如何調光圈、要注意光線……回憶起當時的照片,惠娟不禁莞爾:「有的切到頭、有的水平歪了,有的只照到背面根本認不出是誰,哪有什麼相片編碼和圖說啊!」

慈濟活動日復一日進行,活動影帶堆積如山,只因沒有人會剪接而無法整理,「惠娟你比較年輕,你去學!」就這樣開始勇敢承擔影片剪接工作。牆上的時鐘正值貪睡的深夜十一點,影帶剪接又出現狀況,惠娟顧不得夜深趕緊拿起電話:「喂!廖教授,我的電腦又出狀況了,可以現在去你家嗎?」

非科班出身又不了解電腦,所幸,住在附近也是慈濟志工的廖啟宏教授全力支持,惠娟經常抱著電腦主機、螢幕至廖教授家中請益,「也許是我的好學感動他吧,廖教授傾囊相授,我非常感恩他!」

使命感勇承擔


剪接工作耗時又費體力,常常是夜燈伴著她孤獨的身影,家人知道慈濟是支持她走下去的力量,雖擔心她的身體也只能默默的關心。為了要學到更好的剪接技術。她經常四處上課,行事曆上寫滿上課的時間:「今天到彰化上課,下個月到臺南……到花蓮……」車上經常載著電腦主機、螢幕、音箱、延長線及使命感往前行。

嘉義縣民雄鄉西昌村2006年因豪大雨造成淹水,劉惠娟參與紀錄發放便當。(攝影者:吳淑麗)
加入志工剛好是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時,但她未想放棄,「慈濟」就好像生命中的一部分,像皮膚、像呼吸一般自然存在,「是我人生中必須做的事,為何要放棄?」加入人文真善美讓她看得更廣、想得更多。

電腦螢幕前一閃一閃而過,就向時光機一樣,讓她進入九○年代,桃芝、納莉颱風時,工廠損失慘重,惠娟顧不得自己的悲傷,卻前往金興社區探望同樣受災的員工。一到社區,映入眼簾的是災民的愁容、成堆的垃圾及惡水肆虐後的痕跡,而藍天白雲忙碌為災民煮熱食、清理家園的身影令她感動,霎那間,淚水迷濛雙眼,已是慈濟會員的她告訴自己:「有一天等我有能力,也要出來幫助人。」

早期嘉義經常淹水,加入志工行列的她跟著大家進入災區訪視、紀錄。負責剪接的惠娟不斷的倒帶、回顧,也不斷淘洗自己內心的悲苦,以前她常怨嘆:「為什麼是我?」現在有了答案:「我體會到世間的無常,當災難一來天人永離,和災民比起來我很幸福,我的家人都平安,只是失去錢財而已,我終於了解,什麼是『見苦知福!』」

她經常剪影帶到半夜二、三點,當大家都睡覺了還在做:「我也會累,但這是人文真善美的使命,我要把每個人認真付出的畫面呈現出來,它能感動我,就一定能感動別人。」

感恩考驗回甘味

「師姊!我不會採訪,妳可以幫我嗎?」惠娟立刻上前協助,自嘲是「門神」,總是安靜的站在一旁,看似無所是事,暗地裡觀察哪些需要協調?哪裡需要支援,隨時做補位:「活動我儘量到場,隨時幫忙解決問題,讓出班人員安心,沒有後顧之憂。」

彰雲嘉慈誠幹部精進研習,因剪輯師兄無法回花蓮,劉惠娟馬上補位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剪輯精進回顧影片。(攝影者:鄭舜銘)
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惠娟不僅勤精進更勤傳承,「組隊每一個成員都是我的寶,我想帶出更多人,把紀錄做得更完整。」加入人文真善美十年,也承擔幹部,惠娟始終抱著歸零的心態,時時回想加入慈濟的初衷。有時組隊相處難免有磨合,她總是能包容善解,以智慧化解問題:「因為我的法號是『心田』,『心』和『田』合起來是『思』,就是提醒我凡事多用心。」不忘時時思考、時時反省,如何做才能把人帶好?如何做才能讓組隊運作更順暢?

惠娟感恩上人給她的法號「心田」,時時提醒要「用心耕福田」,對人要用心、對事也要用心,不論是順境、逆境,都要感恩菩薩的考驗,「每一個考驗都有意義,面對逆境的態度,是別人帶不走的,是自己的成長!」「慈濟是一個好的團體,心靈上的空虛或疑惑都可以找到答案,人文真善美接觸面廣,看得更多,我有一分使命感要把新人帶好,也認識最真、最善、最美的人、事、物。」

因為與慈濟的因緣,讓惠娟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至少現在不用再跑三點半、不用帶著止痛藥上班。」現在的她恬淡、知足,以簡單的幸福療癒幽暗的傷痕。

開始當志工卻碰上事業走下坡,一路堅持:「因為我是慈濟人!」逆境的傷痕如刺青般靜靜跟隨,原以為就此淡忘,有時卻清晰得令人疼痛,但她卻心懷感恩,感恩慈濟以正面的示範為孩子的榜樣,讓她在人生谷底有上揚的勇氣,考驗雖苦,也領略到不一樣的生命風光。

回首來時路,轉逆境為勵境,感恩上天的考驗、與慈濟人生的相遇,如同愛喝的黑咖啡般,苦味入口、回甘入喉。

(文:張瑛芬 嘉義報導2013/05/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