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卉 我是幸福女人

2013-06-05   | 黃湘卉
2010年雲南發放第二天,來到姚安三角村逸夫小學發放現場,黃湘卉幫著雙手粗糙凍裂的鄉親擦拭凡士林,內心震憾不已,體會到生長在氣候溫暖南臺灣的幸福,默默許下心願,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攝影者:李啟華 地點:雲南 日期:2010/01/22)
半夜一點,刺耳的電話鈴聲響起,為了怕吵醒熟睡中的兒女,趕緊拿起電話筒,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卉!妳下來幫我捲起鐵門,我喝醉了。」

我曾經自認為是幸福的女人,擁有人人羨慕的公職,又有一對可愛的兒女,日子安穩地生活著。怎知,生活開始變了樣,先生喜歡外出尋找朋友作樂;一對兒女也不聽話,女兒就讀國小四年級,開始跟我報怨,課外才藝課那麼多,學校作業都寫不完,小一的兒子也跟我踢皮球:「鋼琴是妳要我學的,要練習妳自己去彈吧!」大家都造反了。

因為大愛 讓人生無礙

兒子五年級,住在隔壁的堂嫂告訴我,慈濟在社區辦理親子成長班,可以去報名參加,於是我著帶著兒子歡歡喜喜的去上課。開營時,志工們分列二旁,拍手唱著歡迎歌迎接大家,慈濟人好親切喔!就像家人般地問候著,感覺好溫馨!課程中,聽到證嚴上人開示:「自己的小孩乖,別人的小孩不乖,那孩子也是會被帶壞的,要別人的孩子乖,自己的小孩才會乖。」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

某天,先生告訴我:「昨天夜裡看電視,無意間轉到大愛臺,看到一部戲劇很感動人,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但不知道是什麼劇名?」我回說:「我知道,是《富裕人生》。」像是被鼓勵似的,我開始收看大愛臺的八點檔了,一部臺中委員甘美華的故事《愛在碧海藍天》,引起共鳴令我哭泣著,我省思,我也要做慈濟,我不要當一個等愛的女人,我要當一個有自信、能付出的女人。

幸好有大愛臺,2005年我跟著先生一起報名委員培訓課,每個月一次的靜態課程攝受人心,對於講師精心製作的PPT簡報,更是令我驚奇!很羨慕他們會做簡報,我也想要學。

因此,我走入了人文真善美功能,2006年第一次月會,組長要我做簡報分享,先生帶著我一一把照片貼上,我還在照片旁邊打上慈濟語彙,就這樣學會了PPT簡報,那次宗教處呂學正蒞臨指導,還在會議上讚美:「人文真善美真用心,簡報做得很好。」我好高興唷!

大藏經上傳磨耐性


2006年我參加了人文真善美通識課,印象最深刻的是文發處賴睿伶,好開朗好率真的女孩,第一次上課就說:「上我的課,絶對不讓你睡著,因為我會走來走去,隨時問問題,令你壓力很大,不敢睡覺。」大家真的都很認真,我也不例外精神變得特別好,對人文真善美的使命與功能更進一步了解。

那一年,文發處同時推社區大藏經的上傳,訪視組要去打掃照顧戶,要求出班去記錄,我嚇住了,我没有寫過文稿,我怎麼會?我連忙說:「那一天有親子成長班活動,我無法去記錄。」

2013年大年初六、初七兩天,(左起)潘俞臻、黃湘卉、蘇慧智三人一起回來精舍,承擔文史結集登打志工,趁空檔時拍照紀念。(攝影者:蔡文貞,地點:花蓮,日期:2013/02/16)
訪視組轉而向別組的黃靜蘭求援,她答應了,我問靜蘭:「為什麼要答應,妳也有承擔親子班隊輔呀!」靜蘭回我:「我不能讓別人說,人文真善美没有人。」我愣住了!這樣情懷我從來沒有想過。訪視組第二次請求出班時,我不敢推辭了,「臨時抱佛腳,不亮也光!」我上慈濟社區網,搜尋有關打掃照顧戶的文稿,列印了三篇,反覆著閱讀著。

記得那次出班花了半天的時間,回到家洗好澡已經中午一點鐘了,我趕快正襟危座地打開電腦,登錄慈濟社區網站,準備好好的書寫一番,反覆地登打、修改文詞。

先生知道我有艱鉅的任務,不敢打擾我,默默地把晚餐準備好,下午六點三十分,上樓來叫我吃晚餐,我正得意大功告成了,準備把文稿上傳結束作業,奈何,電腦顯示「離線太久!」當機了,我整個人傻住了:「哪會按呢?(臺語:怎麼會這樣)」我努力了一個下午,「全泡湯了,我的文稿不見了!」當時真是欲哭無淚,用求援的眼神對著催吃飯的先生說。

先生見狀,安慰著說:「没關係!先休息一下,吃個飯才有力氣再做,文字應該先打在Word檔再上傳。」吃過飯七點鐘,再把文稿謄寫在Word檔上,一直到晚間十點鐘才把文稿上傳完畢,隔天,文稿公開了,內心雀躍不已,好有成就感!

莫拉克風災 全面動起來

2009年8月回花蓮參加「志業體同仁營」,因為莫拉克颱風警報的緣故,多留了一天。等到火車通了,學員全部送上車後,王月秀、李啟華以及我三個人,輪流開車從宜蘭、臺北返回臺南,一路上並没有太大的風雨,可是等到車子過了彰化以後,雨勢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大家的心有點慌了,車子過了新營以後,雨水就像水桶一般傾倒,完全看不到前方,車速大概只維持在二十上下。

2013年寒假花蓮教師培訓營,因為全體人數只有一百多人,所以生活作息全在全球寮房中活動,透過營隊的歷練,豐富了黃湘卉的人生。(攝影者:蘇慧智,地點:花蓮,日期:2012/02/16)
王月秀打電話回臺南分會,得知仁德交流道已淹水無法通行,要我們改從三號國道歸仁交流道回靜思堂,抵達時已經晚上九點半了,王月秀又立即的投入防颱勤務中心。隔天,整個靜思堂都是人潮,大家忙著救災,發放熱食。

人文真善美也動起來,許多感人的記錄一篇篇的產生,「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人文真善美平常社區紀錄的學習,當時點滴不漏充分發揮,人人只要時間許可,都勇於承擔記錄災難的歷史足跡,見證人間有愛的時刻,雖然每天忙進忙出,卻沒有一個人有微詞。不久,《人間菩提》中,上人讚歎人文真善美的動員,勇於承擔、使命必達!頓時,我才明瞭「留下才有足跡」這句話的意思,且深以人文真善美為榮。

今年人文真善美十年了,我在人文真善美也有八年,這歷程我挫折過、我悲傷過、我歡樂過,我現在更可以確定,我是一個幸福的女人,也是一個有福報的女人,我有一個默默護持我、鼓勵我的先生,讓我可以全心全意的付出。今年我決定在六月退休,我願意將心力付出在人文真善美功能上,回報這一路陪伴我走過來的每一個人。

(文:黃湘卉 臺南報導 2013/06/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