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訓賓 菩薩推著我向前跑

2013-06-01   | 張訓賓
張訓賓(右)放棄自己拍自己剪的堅持,從圓緣帶的製作當中學習妥協與圓融,也體悟到只要過程盡心盡力,結果如何就一切隨緣的道理。(攝影者:涂鳳美)
凌晨三點鐘,中秋節前夕的花蓮靜思堂地下二樓略顯涼意,空蕩蕩的人文真善美工作室裡,只剩我緊盯著螢幕上大體老師啟用的畫面,耳機裡傳來的是大體老師的家屬,對親人的不捨之情與對醫學生的殷殷期勉,「寧可你們在我父親身上劃錯千刀,也不可在病患身上劃錯一刀……成就一名良醫,就是挽救千條生命!」

淚水早已在因為連續幾天熬夜而泛紅的眼眶中打轉許久,聽到家屬這一句語重心長的話,終於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不只是因為無語良師的大捨精神,更因為深深地被即將完工的慈濟人醫年會圓緣帶感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大型營隊圓緣帶的剪輯,距離自己進入慈濟開始學習錄影剪輯才剛滿一年半。

工程師離開職場 走進山林當農夫

我原本是華碩電腦公司的研發工程師,因為嚮往山林生活,在三十六歲那一年毅然離開職場,與妻子解寅姑遠赴福山種植有機蔬菜。農場生活雖然緊湊而忙碌,但是對我而言,能夠在農閒片刻仰觀浮雲,傾聽鳥音就是人生至高無上的享受。然而日復一日的農耕生活,隱居山林,遠離人群的孤獨,漸漸地促使自己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2010年在妻子的邀請下,一起到慈濟松山聯絡處參加人文真善美共修。師兄、師姊的熱情招呼,讓長久獨處山林的我倍感溫暖,就這樣夫妻一起走入慈濟,走入人文真善美。

雖然已經有過多次海外營隊圓緣帶剪輯的經驗,每一次參加圓緣帶製作,張訓賓都會用第一次的心情來面對,唯有戒慎虔誠才能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攝影者:林有政)
加入人文真善美志工沒幾天,夫妻便一起承擔北區冬令發放的照相與錄影,雖然是第一次拍攝慈濟活動,我並沒有因為場面盛大而怯場,幸運地有兩張照片被當天的日誌採用,這個莫大的鼓舞,讓我的真善美之路走得更加堅定。

幾個星期後,第一次承擔錄影,就單獨紀錄一場千人參與的「無毒有我」校園愛灑活動,而且那是「無毒有我」活動的首場。幾天後,大愛媽媽為了進入其他校園宣導,希望能播出那天的活動影片,在寅姑的鼓勵下,沒有剪輯經驗的我,勇敢地接下這個任務。

菩薩不斷推著我 往不同領域前進

熬夜一整個晚上,使用最簡單的刀片功能剪出生平第一支影片,後來這支影片陸續在多所學校播出,引起許多學生與大愛媽媽的迴響。自己也因為這一部影片,開始由平面攝影跨入錄影剪輯,一切就像菩薩安排好的道路,推著我不斷往不同領域前進。

或許是長期在電腦研發領域的培養,已經習慣了摸索學習與自我挑戰。為了自我磨練,更要求自己把握每一次出班的機會,即使只是一場小型的愛灑活動,都盡可能的剪輯活動回顧帶,這樣不僅能磨練剪輯技巧,更可以從剪輯中檢視錄影的內容與畫面品質,讓錄影技巧能夠更加純熟。

那一年製作的歲末影片〈選擇原諒〉,不負眾望地拿到合心獎(首獎),在頒獎臺上我就篤定地許下心願,「要不斷地以感動人心的影片,紀錄人品典範的生命故事。」

由平面攝影跨入錄影剪輯,一切就像菩薩安排好的道路,推著張訓賓不斷往不同領域前進。(攝影者:解寅姑)
隔年大愛臺把《人間菩薩》的製作交給社區,我毫不遲疑地承擔起這個使命,雖然已經有歲末影片的製作經驗,但面對《人間菩薩》固定格式與調性的要求,還是有一段摸索與調整期,但是我總沒忘記自己許下的心願,兩年來已陸續完成十餘位菩薩的紀錄。

從圓緣帶的製作 學習妥協與圓融

每一次總是要深入地和這些菩薩分享生命故事,遭逢人生變故的故事提醒自己人生無常,改變習氣的故事則警惕自己要持規守戒,不同的故事都會給自己不同的體悟。例如在教聯慈青二十周年特輯中記錄的兩位慈中老師,一個懺悔自己對小孩就像軍事教育,一個體悟小孩要適度地放手,兩個故事也成了自己改善親子關係的良方。

在製作《人間菩薩》的過程中,不僅和許多菩薩結下很深的緣,還因為這樣的因緣,被延攬參與營隊圓緣帶的剪輯。

「怎麼沒有歐洲學員的專訪?」「這一段看起來沒有道氣!」營隊圓緣帶是一個全然不同的領域,它不只在做課程的回顧,更重要的是要延續學員的感動。也許是因為圓緣帶被賦予的角色很重要,所以來自各方的建議與指導也特別多。

大家都出於好意提供意見,有時甚至會有完全不同的意見,在面對時間的壓力下,如何去拿捏各方的意見,有時確實會讓自己起煩惱心。但是我也從圓緣帶裡面學習很多,一向自己拍自己剪的堅持必須放棄,從圓緣帶的製作當中學習妥協與圓融,也體悟到只要過程盡心盡力,結果如何就一切隨緣的道理。
張訓賓(錄影者)原是華碩電腦公司的研發工程師,因為嚮往山林生活,在三十六歲那一年毅然離開職場,與妻子解寅姑遠赴福山種植有機蔬菜。(攝影者:林有政)

看別人想自己 收穫最多還是自己

製作影片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每次參與海外營隊的圓緣帶剪輯,看到那麼多學員不遠千里求法若渴的精神,自己總是被深深地觸動,為了從編採組蒐集回來的大量影片中取出合適的部分做編排,我總要一次又一次地反覆聆聽訪問內容,過程中經常被迫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因為感動的淚水早已模糊了視線。

有一次,在海外培訓營隊聽到一位學員懺悔,從前總是對妻子惡言相向,從沒說過她的好,後來妻子開刀後喪失聽力,想要對她說「我愛妳!」可是妻子卻再也聽不到了,所以他陪太太來受證發願要當她的耳。

為了把這一段三十分鐘的英文訪問濃縮成數十秒,流著淚反覆聽了十餘次才完成,當下趕緊起身給寅姑撥了一通電話,聽聽她的聲音,並說出自己心中埋藏多年的感謝。

像這樣讓人感動的生命故事很多,我總覺得能有機會剪圓緣帶是一個福報;採訪者可能只聽一次,而我卻可以聽十次、二十次,一個採訪者可能只聽到幾個故事,而我卻可以聽到無數採訪者採訪回來的生命故事;雖然過程非常艱辛,收穫最多的還是我自己。

趕在營隊圓緣之前把圓緣帶送到音控室之後,我總會留在會場觀看圓緣帶播放後學員的反應,看到學員們頻頻拭著感動的淚水,這是我最感到欣慰及感恩的時刻,能讓學員把這一分感動帶回僑居地化為行動,就是最大的回報。
為了自我磨練,張訓賓要求自己把握每一次能出班的機會,即使只是一場小型的愛灑,都盡可能的剪輯活動回顧帶。(攝影者:解寅姑)

珍惜每次的參與 希望能做到最好

雖然已經有過多次海外營隊圓緣帶剪輯的經驗,每一次參加圓緣帶製作,我都會用第一次的心情來面對,唯有戒慎虔誠才能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抽絲剝繭找到特殊的感動點。我也用最後一次的心情來面對,證嚴上人總是提醒大家,「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我要把握能夠付出的時候盡量地做,珍惜每一次的參與,希望做到最好。

剪輯是一條漫長而寂寞的路,雖然到過花蓮靜思堂許多次,卻還是只認得地下二樓,因為當其他真善美志工到處拍攝採訪時,我只能待在工作室裡日夜趕工與時間賽跑。常常與寅姑笑說自己現在的生活比以前還忙,又要錄影又要剪輯,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偶爾也很想做自己喜歡的平面攝影,或是單純錄錄影就好,但是再想一想,人人有事做,事事也要有人做,真的很感恩我有能力承擔剪輯工作。

從一個閒雲野鶴的山上農夫一腳踏入人文真善美,一路上各種因緣不斷推著我往前進,雖然也會懷念山上的一切,興起重新回歸山林的念頭;但是只要回顧幾支完成的影片,內心的感動又會鼓舞自己繼續向前走,相信這就是菩薩的安排吧!

(文:張訓賓 臺北報導2013/06/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