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正 找鏡頭 不失禮

2013-06-07   | 施金魚
慈濟志工彩排「行願」迎接臺中靜思堂啟用,簡宏正「喀擦」快門一按,為中區留下歷史性剎那間的永恆。(攝影者:蕭必亨,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1/06)
「拍照,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對方,也不會拍出感人的畫面來。」人文攝影課裡,簡宏正在臺上談的不是攝影技巧,從頭到尾的授課內容是繞著「感恩、尊重、愛」攝影人文禮儀話題。

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攝影人文」一直是他必說的。說「人文」給人文夥伴聽,簡宏正表示倒不如說是在說給自己聽。這是進入慈濟以來,對自己過去過於貢高的內省和懺悔。

子欲養親不在 入慈濟報父恩

九二一地震時,一批批的慈濟人湧入自己的家鄉南投、草屯一帶,煮熱食、發放物資、蓋組合屋,一群素不相識,付出無所求的藍天白雲身影讓他很感動,鐫刻在心底。

地震後一個月,六十五歲的爸爸突然因胃出血撒手人寰,簡宏正很不捨,「子欲養而親不待,我要如何回報爸爸的恩情呢?」悲傷至極,也感到人生很無常。

一向愛看書的他,《了凡四訓》中行善積福的話語浮現腦海,他決定用父母給的健康身體去行善造福,把功德迴向給他們。

於是他隻身去到慈濟臺中分會,報名加入志工行列,有了九二一當時對慈濟人慈悲為懷的印象,他篤定地告訴自己:「這個就是我要加入的團體,我可以實現對爸爸的承諾了!」

加入志工後,有一次師兄邀約去倉庫幫忙,最後只搬動一張桌子,他嘀咕著:「連搬個桌子也要叫我來,還讓我等了半個小時……」對於師兄、師姊不事先規劃的辦事方式暗表不滿,做志工的心也打了些折扣。

後來,受邀去跟隨環保車做回收。那日,他特別提早十分鐘到,想看看慈濟人這次效率會不會好一點?

在等待當中,七十幾歲的環保老兵曾益冰跟他閒聊起去大陸賑災時,一位老人家臀部有一個很大的傷口,仍還在田裡工作,換是在臺灣,可能要住院休息個好幾天了。「但他就是窮,根本無法看醫生……」此時,簡宏正注意到曾師兄淚眼盈眶,慈濟人發自內心的一分悲心,讓他起了尊敬心,而浮動的心也比較沈穩了一些。

體會本分事 志為人文不退心

後來,他受邀承擔錄影,記錄慈濟志工肝癌末期廖秀春的故事。一面記錄,簡宏正內心還是存有很多對慈濟志工不解之疑。他問起廖秀春:「做慈濟,都是一些有閒又有錢的人!」

「哪有?像我的一個兒子在做板模,一位和他爸爸在家裡做麵包,父子間時常吵吵鬧鬧的,我就像『夾心餅乾』一樣……」

「是啊,廖秀春不是閒人啊,她還身染著病……」簡宏正內心解開了一個結。

又有一次,一位師姊來到廖秀春家,抱怨大伯都不幫忙照顧公公,她要載孩子上學,又要顧早點生意,忙得團團轉。那時簡宏正正好在現場。廖秀春就告訴他們:「你們都錯了,照顧爸爸是我們的『本分事』,妳應該跟大伯說:『有空的時候,來幫我替手(幫個忙)一下!』」

「『本分事』!」「本分事」三個字一直旋繞在簡宏正腦海裡,揮之不去。「世俗對『愛』的定義都是以對價關係來衡量,不是二分法、就是三七分或六四分的種種計較。」他對父母的愛因為廖秀春的那句話,有了新的認知。

這時,廖秀春轉頭將剛剛那位師姊送來的一束花,讓簡宏正帶著。「去,將這一束花拿回去送給媽媽,跟她說:『媽媽,我愛你!』『愛』要勇敢說出來!」

他接過了花,心想:「我怎麼可能說得出口!平日即使是關心老母親,也是不懷好口氣!」回去後,他雖是換了有別於以前不好的口氣,將花送到母親手中,終究沒有將「愛」說出口。然而,那一夜,他觀察到母親的臉上有了跟往常不一樣的表情,那是一種母親對子女簡單愛的滿足。

而也因為廖秀春的那兩句話:「照顧父母是本分事」和「愛要勇敢的說出來」,讓原本是一隻腳在內、一隻在外徘徊於慈濟門口的簡宏正,此時徹底決定要穩穩扎扎地將雙腳跨入,好好地做好錄影工作,也提早退休回草屯老家陪伴母親。

後來,廖秀春病情嚴重住進大林慈濟醫院,簡宏正因工作忙碌,不能即時前往探望。過了幾週,傳來她往生的噩耗,他傷心懊惱的打開辦公室所有窗戶,讓窗外的風為他鬆懈即將潰堤的情緒,「是因為她,讓我解開了內心的疑,安住做慈濟的心…」,面對著八卦山,他嘆道:「人生猶如火車,當兩列火車在會車時,我錯過了……」淚水已模糊了眼前的一切。

下了班,他直奔殯儀館,雙手合十地面對著廖秀春的大體,對她說:「我志為『人文』不退,請您為我祝福!」

從廖秀春身上,他學到「愛與感恩是本分事」,在人文區塊裡他也一直以她的話為基石,與人分享:「愛,是沒有對價關係的。感恩,是本分事,尊重是縮小自己在慈濟世界隊伍浩蕩長,就是因為人人把它當作本分事。」
攝影技術精湛的簡宏正,每逢大型活動,他總先提醒伙伴注意「攝影人文」,因他常說:「唯有尊重,才友愛與感恩,才能拍出有生命的照片!」(攝影者:歐明達,日期:2009/05/10)

長者示教 生活中展人文

承擔人文真善美,他積極認真地投入勤務,當第一次交帶子到大愛臺時,大愛臺同仁看過影帶後有些驚訝地問:「這暈散漣漪哪裡拍的?」

「新田園區啊!」簡宏正不以為意地回答。「有這個景嗎?」對於畫面呈現的完美,大愛臺同仁不住追問。

「有啊!水珠滴在水缸裡就可以拍到。」有照相的底子,懂得鏡頭運動的技巧,首次出勤就交出令人驚艷的作品,也意外地讓他的攝影專長曝光。

從此,他更加積極投入,認識了攝影志工童芳文。在一次共修中,童芳文以長者的風範鼓勵他:「你是我兄弟,希望你能用你的生命為慈濟作記錄!」簡宏正才體會到,原來攝影是一項「生命工程」,不是玩風花雪月的技術而已。

簡宏正還在上班時,接下人文真善美圖像幹事,電話、開會讓他有時忙得喘不過來。童芳文像兄長一樣,有一次專程邀他到家裡,泡了一壺茶,請他品嚐石蓮。

簡宏正手一伸,拿起石蓮就要往嘴裡送。童芳文朝他手背拍了一下說:「憨小弟,按捺要按怎吃啊?(這樣吃不對啦!)石蓮要剝皮,要享受那個美味,心要很靜,要沾蜂蜜,幽雅地吃……」

又有一次,他倆去了一趟日本京都,晚上去散步買了水果回房間吃。簡宏正也是手一伸,拿來水果就要咬了。

「這要削皮耶!」童芳文不慌不忙地提醒簡宏正。

「我又沒帶(水果)刀來,怎麼削?」等不及的簡宏正有點覺得多此一舉了,哪來那麼多規矩,不就是吃水果嗎?

「我來削(皮)給你吃!」童芳文一刀一刀削著水果皮,看在簡宏正眼裡……這位長者的風範,以身示教,「他在教我如何『生活』……」他很感動地對自己說,「這正是我以前『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欠缺的啊!」

知恩回報 見苦知福

童芳文有時候看到這小老弟忙得沒有時間歇下腳,專程從居住地清水來到臺中市,開車載他到三義、南投魚池鄉去沉澱繁忙的心情。

而當童芳文身體逐漸走下坡時,簡宏正陪伴他去醫院、散心。亦步亦趨他形容那幾乎是:「他走一步,我就跟著走一步!」

有一次,他們到三義靜思茶園去拍茶道,拍完後,同行的林昭雄先回到車子旁邊去等候,等了半個小時卻不見兩人身影。正嘟嚷著「這兩個人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時,卻看到簡宏正扶著童芳文已慢慢地走回來,小心翼翼地扶他上車,此時,林昭雄的眼眶紅了。事後林昭雄在一次共修中曾哽咽地分享:「簡宏正對長者的照顧和體貼,雖然讓我等了半個小時,卻很值得!」

2010年童芳文往生那天,簡宏正正好在花蓮大愛臺錄製攝影教學節目,來不及見他最後一面。回來後,直奔他家,親口向他說:「我要用你那句話──『用生命為慈濟做紀錄』,帶向全球!」從此只要哪裡有需要,只要時間許可,簡宏正一定義不容辭地去分享攝影人文禮儀,足跡遍及香港、中國大陸,帶動後進,以人文會友。

2006年底簡宏正去了一趟貴州,見識到「人無三兩銀」的困頓環境。由於路途遙遠,天未亮,學童們就得拿著手電筒走一、兩小時崎嶇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上課,而吃的是一塊人民幣的早餐,沒有錢買午餐,只等到放學後再走回家吃晚餐。

「當我們吃著午餐,想到孩子們沒飯吃,幾乎是難以下嚥,他們真的很苦,很苦……」回想當時所見的一景一幕,仍心感哀悽,照見以前在職場的吃、喝、玩、樂生活起居方式,他更加懺悔往昔的無明與昏暗。

他告訴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去付出,感恩對方示現苦難。」也體悟到幫助別人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對方給自己成長機會,這不就是上人常說的:「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的道理了。
多年來簡宏正(左)帶領出堅強的攝影團隊,2013年中區夏綠地浴佛典禮,他本人雖需支援南投地區的戶外場,仍在前一天先來到夏綠地關懷。圖為陳榮豐〈左一〉指著對面高樓位置為置高點給簡宏正知道。(攝影者:歐明達,地點:臺中夏綠地廣場,日期:2013/05/12)

記錄人文 以身作則

有一回,他支援苗栗區的歲末祝福錄影時,現場,有一位民眾因感動而流淚,一位攝影志工迅速地往她身邊靠近,要捕捉她掉淚的畫面。簡宏正將他拉到一旁,懇切地勸說:「可以用鏡頭在遠處取景!要留給人心靈沉澱的空間!」

對於真善美志工出勤務時,只注意到拍好照片,沒有顧慮到尊重受拍者的感受,這樣的狀況讓他很心痛,後來,他和文發處同仁說出內心感受,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到社區去,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簡宏正受到這樣的鼓勵後,當眾發願:「只要社區邀請,我願意去講。」於是從2006年起,他開始受邀到各社區去分享他的「人文攝影」的理念。

於是從中區的龍井、大甲、清水、后里、烏日、太平……至全臺、再到海外,足跡遍及國際間,一場接著一場,他要讓人人知道:「相機不僅是用來拍照,而是藉由它來成長自己。用文字可以走入他人生命,照相也不只是『喀嚓』一聲,要懂得聽對方說話,聽進他人的人生智慧,是一種尊重和感恩,才能拍出有生命的作品!」

曾經有志工問他:「拍照就拍照,為什麼你一直講『人文』?」六、七年來,面對不少質疑,簡宏正語重心長地說:「拍攝時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對方,也拍不出感人的畫面來。」

一次次的人文教學,也是一遍遍自我心靈淘洗,以前有學員聽不懂,他都會懶得多說。現在他會耐心的引導如何為照片加分,告訴他們世界上多少有名的攝影作品,捕捉的不只是剎那間的永恆,更攝心的是照片裡感人的生命故事;不會說故事的照片,等於是一份沒有生命的匠品而已。

投入人文真善美已超過十年,簡宏正用鏡頭記錄菩薩身影,也從中領悟了「框中有寬」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心寬天地寬,付出是本分事,別人幫你要感恩,這不就是上人說的:『感恩、尊重、愛』嗎?

因為廖秀春、童芳文給他生命的啟發,讓他視野拉高,他發願要加倍回饋二位長者,將他們的愛一棒一棒接下去,讓慈濟宗門源遠流長。

(文:施金魚 南投報導 2013/06/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