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昆 廚師不煮菜 愛出班

2013-06-30   | 蔡清源
回憶起杉林大愛園區營建的那段日子,郭芳昆開心整個團隊同心協力將工作完成,回程時又分享工作時的感動,不僅自我成長且同時將人間美善留下記錄。〈照片提供:曾金燦,日期:2010/02/07〉
「郭芳昆」--這個名字容易讓人誤認為她是男生,但是在電話中,她會很客氣的跟你說:「我是師姊啦!」

她是一位持有乙級中餐烹調執照的廚師,在婚前從事的是自助餐的工作,所以做飯燒菜對她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2007年受證慈濟委員時,她心想:「在慈濟這麼多工作中,在廚房煮菜做香積應該最適合我了。」而她卻在受證委員後,陰錯陽差地投入跟她專業領域完全不相干的人文真善美團隊;在參與記錄過程中,讓她深刻體悟人生沒有絕對的「得」與「失」。

廚師不做菜 轉行拿相機

剛受證的那一年,郭芳昆只知道配合參與社區的活動,加上她從沒在其他志工面前提過自己的經歷及專長,所以大家更無從得知她有做菜的手藝。她笑著說:「反而是當時擔任音控的慈濟志工陳耀雄問她說:『會不會電腦?要不要來學音控?』」不善於拒絕的她,就這樣被安排參加音控志工的學習。

「一開始,我還滿心歡喜前去學習,有活動時,我會主動到音控室外面等工作。」在等待的同時,站在音控室外的她,不免好奇的往音控室裡探,幾次下來,她發現當時的音控志工清一色都是男眾;她回憶當時的情景無奈地說:「我覺得一位女眾,要跟著一群男眾擠在小小的空間工作,心裡總覺得尷尬與不自在,所以我暗暗地打了退堂鼓。」

做了音控逃兵不久,在一次參與社區讀書會時,負責導讀及身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蔡清源懇切地邀約她參與人文真善美的記錄工作;為免重蹈覆轍,這次她學聰明了,先問清楚工作的內容是什麼?在初步了解人文真善美志工所負責工作的性質,加上自己非常喜歡照相,所以就答應了。

除了承擔照相的工作,郭芳昆同時也擔任起編採派班窗口;會接這份工作,當初她是抱著情義相挺的心爽快答應的,卻不知道這份工作的複雜性。當幾次接到任務,卻找不到人可出班記錄時,她開始心生煩惱,不免對蔡清源抱怨說:「你騙我!編採那有你說的那麼好當,只是打打電話聯絡人而已?」

而蔡清源總是笑著鼓勵她說:「是不簡單啦!但妳做得很好啊……」經過了那段痛苦摸索期,她漸漸了解社區中每位人文真善美志工可以出勤務的時間,當勤務多時,派班派不出人時,她就跟著大家一起出班記錄。在多拍、多上課,聽人家分享,她的拍照技巧也漸入佳境,最重要的是和人文真善美團隊成員從陌生到熟悉。

幾年的派班與出班的經驗中,郭芳昆盡可能的幫忙團隊收集資料,並提醒大家紀錄重點;更讓團隊成員對她多了一份信任與依賴。為了凝聚團隊成員的心,在人文真善美聚會共修時,她會做上幾道拿手好菜與點心慰勞大家的辛苦,小港區人文真善美團隊成員間,如家人般的緊密情感,就是她可以連續當六年的編採而不厭倦的原因。
幾年的派班與出班的經驗中,郭芳昆盡可能的幫忙團隊收集資料,並提醒大家紀錄重點;更讓團隊成員對她多了一份信任與依賴。(攝影者:張簡吉瑞,日期:2012/09/06〉

劫後重生 慈濟是依歸

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對郭芳昆來說是個美麗的意外,而進入慈濟這個志工團體,也不是她人生規畫中的事。喜歡烹飪的她,縱然婚後家庭經濟穩定,而自己也有一份勝任愉快的會計工作,但是她還是無法忘情擁有一家的簡餐店的夢想;就在她準備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時,一場嚴重車禍打亂了她的計畫。

「我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過來……」對於車禍是怎麼發生?她的記憶是模糊的;唯一有印象深刻的是家人憂心如焚的神情。幾天後,郭芳昆因病況穩定轉入普通病房,恰好鄰床的病友,家中是從事餐飲工作,當時躺在病床上養傷的她,無意間聽到鄰床病友與親友探訪時的談話內容。

「快把小吃店收起來吧!整天綁得死死的,做得那麼累幹什麼?」「用命賺錢,再拿錢買健康有什麼意思?」而這些話卻重重敲在她的心裡,郭芳昆看著自己眼前的景況,忽然間覺得只要能讓恢復往日的健康,就是她最大的心願。出院後,她與先生到寺廟唸經拜佛還願;在那段漫長的復建期,到寺院禮佛總能讓她心靈獲得平靜,她發現自己非常享受那樣的感覺。

一直是慈濟會員的她,2005年得知外甥女骨髓配對成功,在陪伴著外甥女去花蓮慈濟醫院捐髓後造訪了靜思精舍,當踏入精舍,郭芳昆的眼淚就流個不停。她哽咽地說:「我說不上來這種感覺,這裡好像是我找了很久的地方,而現在被我找到了……。」同行的一位慈濟志工看到她的情形,理解地說:「妳的緣份在此,想哭就盡量哭吧!」

那一天,她和家人一起拜見證嚴上人,當時郭芳昆在心裡篤定地想:「上人就是我的師父了。」回高雄後,她開始看大愛臺,聽到上人在開示中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她覺得上人這句話是對她說的,她不能只是唸經拜佛,她告訴自己要把身依止在慈濟,把心皈依上人。隔年她開始培訓,並於2007年受證慈濟委員。
郭芳昆(左),到高雄杉林大愛園區,記錄六龜鄉受災鄉親徐智坤先生(右),參與以工代賑營建大愛屋的情形。(攝影者:李佐能,日期:2010/01/31〉

美善在人間 輕鬆看得失

「如果沒有那場車禍,我可能還在過那種汲汲營營的人生;如果沒有參加人文真善美,我將很難體會什麼是最簡單的幸福。」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南部地區重大災情,許多人在一夕間失去一切;災後慈濟啟動救災及重建工作,當時也是人文真善美志工勤務最密集的一年。

她清楚記得第一次隨著志工前往林邊、佳冬等災區做打掃工作「我不敢相信受災範圍是如此的大,災區爛泥及膝,每踩一步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雖然大家身處惡劣環境卻沒有人抱怨,在記錄的同時,志工付出無所求的汗水最讓她感動,此時她深刻體悟上人所說:「能付出,才是最有福的人」也從那一刻開始,對於多年前那場車禍,郭芳昆不再抱怨老天爺的捉弄,反而心存感恩。

杉林大愛園區永久屋在興建時,郭芳昆固定會在假日帶著人文真善美團隊去記錄,為了讓先生更了解慈濟,她常請先生幫忙開車載他們去,在她找不到人手時,她的先生李佐能就會主動承擔起照相的工作。回憶起那段日子,郭芳昆開心地說:「整個團隊同心協力將工作完成,回程時又分享工作時的感動,不僅自我成長且同時將人間美善留下記錄。」

現在郭芳昆已經不再對團員說:「再不聽話,我就去做香積。」而是換大家調侃她說:「做不好,趕妳去做香積。」兩年前,她的先生李佐能因服務的公司遭遇金融海嘯衝沖擊而提前於職場退休,今年(2013)他開始參加慈濟志工的培訓,現在李佐能不但幫忙照相,還買了錄影機學錄影,同時學習剪輯。

參加志工的這些年,郭芳昆看待生活中不順遂,沒有太多情緒起伏,反而是一派輕鬆,她說:「我心中沒有絕對的『得』與『失』,有的是如何將『逆緣』轉為『增上緣』。」

(文:蔡清源 高雄報導 2013/06/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