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富 一路無愧雙親

2013-06-26   | 吳惠富
吳惠富採訪新芽獎學金籌備會議。(攝影者:張如容)
在1960、1970年代,很多外省「芋仔」和本省「番薯」的孩子出生,我就是其中之一。父親是職業軍人,常隨部隊換防駐地。留下母親、我與年幼的弟、妹住在苗栗,父親放假才能回家與我們相聚,這也是當時幼小的我最期盼的一件事。

出現奇妙因緣 人生不再遺憾

六歲那年,不幸家中發生火災,媽媽在熊熊火焰中閃避不及,火噬全身,送往臺北三軍總醫院急救,才知有百分之七十的燒傷,因傷勢嚴重,治療二十多天後往生;當時妹妹四歲,弟弟才一歲兩個月大,也都受到燒傷,尤其弟弟臉部毀容、手腳傷殘。父親擔心再娶妻子會虐待我們因而終身未娶,父兼母職扶養我們長大,直到1991年終操勞過度腦溢血,父親一病不起,讓我再度失去至親,對我而言是一份遺憾的痛。

記得小時候,父親希望我長大能當老師,可是我無從事教職意願,當然就讓父親失望了。但在婚後遇到一個奇妙的因緣,先生為了工作關係,來到了嘉義縣購屋居住,有次在回收來的書籍中看到《靜思語》這本書,雖未詳讀,卻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由於居住地是靠近雲林與嘉義縣的交界點,平常進出交通都從雲林的北港鎮較方便,才與雲林結下不解之緣,就在2006那年受邀參加北港共修處舉辦的一場活動,之後有師姊問我要不要參加慈濟大愛媽媽行列,到校園以《靜思語》教學與孩子互動?當時心想「若父親天上有知,定會因女兒未當教師,還能以大愛媽媽身分進校園為孩子說靜思語而欣慰。」又有先生鼓勵,因此決定踏入校園,開啟另一個人生體驗。

進入大愛媽媽這個區塊後,漸漸認識慈濟,又因未上班,所以在許多師姊的邀約與陪伴下參加讀書會、手語團康、浴佛、歲末祝福、訪視、公祭、愛灑、環保、紅包製作……等活動。

接觸慈濟有了證嚴上人淺顯易懂的法,讓我在參與活動中體會「甘願做、歡喜受」,也因喜歡看上人的著作,更認同上人「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理念,當看到《人間菩提》片頭裡看到的那輕柔的步履,我就認定了人生的方向,除了為自己找到心靈寄託之外,更堅定心念願緊隨上人的腳步行菩薩道。

再現奇妙因緣  記錄人間美善

人生中另外一個奇妙因緣,在於高中畢業考大學時,志願新聞學系或大眾傳播學系的學校,結果聯考兩年都落榜未能如願!這分興趣直到參與慈濟後才實現。2008年知道有人文真善美這個區塊,先學習社區活動文字記錄的工作,雖然很有興趣但畢竟不是本科系,且對電腦一竅不通,所以剛開始都是把草稿改了又改,然後謄寫一份完整文稿請先生或是鄰居的師兄協助打字。

北港生活營吳惠富支援攝影任務。(攝影者:張如容)
時間久了自覺不好意思再麻煩他人,只好硬著頭皮用一指神功敲著鍵盤。萬事起頭難,但相信只要肯學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一字字小心翼翼地敲著鍵盤,只知使用「注音鍵」還不懂其他功能鍵,深怕一不小心按錯了鍵,讓即將完成的文稿給刪除了,常常打完文稿後眼花撩亂、肩頸痠痛。

雖然每次需耗上很多時間坐在電腦前摸索,慢慢鍵機,但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臺灣,全臺的慈濟志工自發性參與救災工作,毅然決然跟著人文真善美團隊進入嘉義縣民雄鄉「金世界社區」災區記錄人間「真善美」,再難應付的鍵機,暫拋於腦後了。

到了災區看到的景象只能用「滿目瘡痍」來形容。志工帶著水桶、鏟子如履薄冰,一步一步地走在滿地淤泥和堆積如山的傢俱中,每踏出一步,看到深烙的腳印,讓人感受天災的可畏,此時錄影機的腳架也無可立足之地了,錄影的師兄還要穩穩握住手中的錄影機,一邊護著錄影機,一邊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

除了不妨礙救災的清理工作,記錄時團隊彼此顧及安全,因我們不是做第一線報導,而是呈現人間真實的溫情,從此次的出班深深體會上人要大家「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同時希望藉由記錄慈濟人愛的行動,善導人人「敬天愛地聚福緣」。這也是人文真善美的責任與使命。

直心是道場  勇於承擔修福慧

2009年培訓學員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之旅在返途火車上,當時承擔人文真善美幹事的鍾淑芬師姊到我面前擁抱我,並在我耳邊輕輕說著:「等妳進來喔!」當下我點頭說:「您要陪我喔!」年底即將受證時,葉大復師姊打電話問:「要不要承擔人文真善美?」於是爽直的答應了。心想:「不就是寫文稿嗎?就如記錄莫拉克風災,出班寫文稿吧!」可是受證後,淑芬卻因私人因素離開了人文真善美團隊。

承擔後,才知道和氣人文真善美幹事,除了聯絡出班還要企劃活動、了解記錄方向,當下覺得自己真是初生之犢,不自量力!原來人文真善美紀錄活動都要比大家先到,活動結束後還要整理作品,上傳到本會才算完成任務。

記得第一次上通識課程在圓緣時要大家繳交三合一作業,當時是如雷轟頂,因為甚麼都不會,平時只會拿一枝筆,透過文發處的課程讓我學習出班要討論、企劃、產生共識,找出主軸與記錄方向。

跨區支援沒二話 邊走邊成長

人文真善美是為慈濟留歷史,有時遇到突發的災難時,更是需要及時動員。

「惠富,在四湖這裡有間木材行發生火災,我記得好像有今年參加委員培訓的師姊開木材行,你要不要打電話了解一下?」2011年7月5日早上約六點二十分,我的先生楊欣融在前往上班途中,經過四湖看到有火災發生打電話告知我。

東勢鄉同安村吃飯擔文化節吳惠富協調人文出班工作。(攝影者:楊芳華)
接著陸續有訊息告知確實是培訓學員家中發生大火,於是馬上聯絡圖像與錄影的志工前往:「師兄、師姊,我們要記錄的是慈濟人膚慰、關懷的畫面,不要去影響消防人員救災,對於受災家屬也不要近距離取鏡頭,仔細聽聽他們的心聲。另再叮嚀:「志工們會準備熱食,也請人文真善美三合一志工關心消防人員和周邊受火災波及的鄰居,多多留意溫馨畫面。」

「師姊,這次的火災面積較廣,有十四戶住家後面多多少少都被燒毀了,可能會需要慈濟志工協助清理,屆時再麻煩人文真善美記錄。」7月7日有近百位的慈濟志工前去清理環境,透過鏡頭看到志工與受災民眾,齊心協力的將被燒毀的家具搬出。大家還相互的叮嚀:「師兄、師姊要注意腳下的玻璃喔!別只顧著拍攝記錄忘了自身的安全。」

「孟詅師姊,這即時性的新聞,您來得及將拍攝帶子送大愛臺嗎?」孟詅師姊回答:「用寄的可能會比較慢!」正當煩惱要如何送新聞帶時,大林人文室的葉璧禎師姊提議:「師姊,大愛臺在臺中,我可幫忙送去。」於是就我和璧禎師姊將拍攝帶送到大愛臺,播出即時性的新聞。

因為活動,各區人文真善美團隊都能彼此支援、配合,大家合和互協為慈濟大藏經做記錄、為菩薩們留下足跡,讓我很感動。

慈濟活動的紀錄不同於一般社會報章雜誌的文章,點點滴滴都是因為那是真善美報真導正的史實紀錄。想當初只是很單純的為自己的未來人生尋找心靈寄託而進入慈濟,幸好一路走來,在茫茫人海中遇到明師、得聞佛法、善知識的陪伴讓我的人生大藏經更豐富,且在承擔中學習成長是修福慧,相信雙親在天之靈,能得以安慰。

一路走來承擔文字志工的時間已經有五年了,這其中多看上人的書,還多方學習,從大愛媽媽轉入人文真善美、活動幹部、人事報到、靜思茶道茶人,所學點滴與成長,都是從做的當下所累積而來的。

(文:吳惠富 雲林報導 2013/06/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