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旺 小觀景窗拓大視野

2013-07-10   | 郭曜勳
李生旺曾參與人醫會石門鄉義診記錄,看到志工躬身為鄉親服務,鄉親以真誠的笑容回應,鏡頭呈現的盡是真善美的人生!人文真善美的使命,從那刻起在他心中油然而生。(攝影者:簡竹海)
李生旺與王家珍夫妻二人,因為出席了一場乾女兒的媽媽趙玲玲受證慈濟委員的典禮,其溫馨的氛圍以及感人的場面,讓他們心嚮往之。就在趙玲玲的引薦下,李生旺夫妻倆2004年一起參加慈濟委員培訓。而這一年,是李生旺人生的轉捩點,有著深刻難忘的回憶……

堅持培訓 走一條正確的路

剛報名培訓不久,豈料長期臥床的父親病情急轉直下,終耐不住病魔的摧折,三月份生旺的父親驟然離世,留給一家人無限哀思。

忙完父親「做七」的法事,緊接著還有客戶的訂單要處理,孩子的功課也得盯著,千頭萬緒讓生旺、家珍就像個陀螺似地忙轉著:「今天還是去上培訓課吧!每一堂課都很重要,我們不要缺席了。」夫妻倆收拾起哀傷心情,暫時將繁瑣的事先放下。

生旺夫妻倆沒有因為父親的後事而忽略培訓,他們堅持不缺課,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一定也會支持與祝福他們走慈濟這條路。

老天一直都是考驗著有心人!眼看著結訓在即,家珍卻因為長期勞累導致身體出現了不適,醫生診斷必須摘除子宮,這對勇敢的家珍來說不足為懼:「只要不會耽誤培訓就好了!」她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受證。

家珍術後,身體上雖仍疼痛,但有生旺一旁扶持,仍堅持地繼續未完的培訓課程。2004年底,生旺、家珍同時受證慈濟委員。因為有一分興趣,生旺隨即加入人文真善美攝影志工的行列,在許多大小活動中用鏡頭為慈濟留歷史。

志工行 看見予樂拔苦的力量

有一回,跟隨「慈濟人醫會」到偏遠的石門鄉做關懷,隨行志工有近百人,就在石門國中設一個醫護站,分有牙醫、西醫、中醫來服務,志工分組承擔香積組、生活組,煮熟食來關懷當地的鄉親。

李生旺持續記錄「慈濟籃球家族」的活動,與慈籃的孩子互動頻繁,逐漸與家長們有更緊密的合作,真善美志工賴怡蓁(右)邀約多位家長加入記錄的行列。(攝影者:何百寅)
喀嚓!喀嚓!生旺不時按下快門,捕捉令人感動的畫面。「伯伯,這杯茶請您喝,小心燙。」志工躬身為鄉親服務,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生旺卻看到鄉親回應的是那一張最真誠的笑容,老人家臉上幾條皺紋,張開嘴只剩幾顆牙齒,這互動之間,鏡頭呈現的盡是真善美的人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動人的畫面,每一張都有我做記錄的見證。」人文真善美的使命,從那刻起在生旺心中油然而生。

醫生膚慰病人、志工引導鄉親就診、還有端送熱食的謙卑身段,透過相機通通記錄下來,這一次的出班,讓生旺親眼見到「予樂拔苦」的力量,心裡的感受非常深刻,也啟發了他要為慈濟志工留下身影的堅定心念。

揹起相機,這一天生旺跟著志工群前往陽明教養院關懷院生。志工陪著院生到戶外曬太陽,生旺手上的相機鏡頭對著他們:「這張笑得很開心!」、「這一張互動非常好!」、「這一張,他們緊緊抓牢著志工的手,好像怕會跌倒的樣子。」拍了數張照片之後,生旺觀察到了院生們對志工的依存度很高。

「那是出自一分信賴感!是對這一身慈濟制服的信賴。」院生有的是肢體的缺憾,有的是智能的障礙,生旺領悟到每個人的境遇如此不同,而自己身體健全,實在應該要惜福。

用心就是專業 真善美志工有福報

當初在關渡區培訓、受證;接著遷居新莊落實社區,在新莊中港區承擔攝影志工,2012年接手新莊中港二的人文真善美行政窗口。生旺剛進來慈濟時,只是對攝影有興趣,對攝影理論及技巧卻是一知半解,後來有資深的攝影志工傾囊相授,才對相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生旺很重視專業技能的提升。

因為持續記錄「慈濟籃球家族」的活動,與慈籃的孩子互動頻繁,逐漸與家長們有更緊密的合作,真善美志工賴怡蓁邀約多位家長加入記錄的行列。

2012年生旺接手新莊中港二的人文真善美行政窗口,帶新人,生旺一向是扮演桶箍的功能,將大家緊緊繫在一起。(攝影者:何百寅)
「我們自己來幫慈籃做記錄最有意義了,透過記錄可以見證自己小孩的成長。」生旺鼓勵家長們加入人文真善美功能,並邀大家一起上北區的通識課程,充實專業知識。有勤務出班時,便會邀約他們一起出來見習:「由資深帶新進一起做,可以增加實務經驗,最重要的是培養三合一默契。」帶新人,生旺一向是扮演桶箍的功能,將大家緊緊繫在一起。

看到大家完成通識課,生旺緊接著再邀請圖像志工杜偉晟及影視志工林明發為大家加把勁,在聯絡處開課提升專業技能。他知道無論是照相、錄影或是筆耕,只要用心去投入,慢慢地就會變成專業,在人文真善美的功能付出,看得多、學得多,收穫也多……」

「當我們在為別人記錄的同時,自己的足跡也在當下,因為照片有圖說,會記錄攝影者是誰?讀『大藏經』時,也會看到撰寫人是誰?能在慈濟的歷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跡,人文真善美志工是最有福報的。」生旺鼓勵新進志工的話,句句撼動人心。

貼心付出 拾得智慧

和往常一般,接到出班訊息,生旺立刻拿筆往行事曆上填寫,撥了電話聯絡大家:「師兄,星期五晚上我們社區的茶會您可以出班嗎?這次輪到我們記錄,還須要一位圖像。」「嗯,很不巧,那天晚上我剛好有事!」生旺聽到有人不克出班的回應,總是一笑帶過。

「沒空啊!沒關係,那就先去出『自己的』班,等下次有機會再出慈濟的班囉!」體貼大家的心,這是生旺承擔真善美行政窗口學會的一分善解。「找不到人就自己補位,反正是一定要完成任務的。」責任心、使命感驅使生旺的動力不斷向前。

忙於志業,有時也會忽略了自己的事業,「對不起啦!是我交貨日期記錯了,您們的貨三天後一定給您,沒問題的。」生旺心中暗自懺悔,有時候遇到這種狀況只能自己皮繃緊一點,連忙向客戶道歉。

有付出就有所得,執起相機,李生旺透過觀景窗,他看見了許多人間的美善與感動。攝影原是一分興趣,但在參與許多慈濟的活動後,看到慈濟人予樂拔苦、對世人的一分愛與關懷,生旺感動於心,他自我期許以身為人文真善美的一分子為使命,要在慈濟道上留下美善足跡。

(文:郭曜勳 新北市報導 2013/07/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