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緬甸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

執行項目及成果

緬甸浩劫,台灣馳援

秉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的原則,從97年5月2日至100年7月31日,慈濟動員志工超過2,700人次,與災民攜手度過世紀巨災的危難之際。

一、初期急難關懷階段:
  在初期緊急救援階段,提供災民大米、基本民生物品,讓災民能溫飽,維持基本生活機能與品質,恢復生命尊嚴,同時進行醫療義診服務,照顧災民健康。

二、中期安頓身心階段:
  進行大規模發放稻種及肥料,協助稻田復耕,幫助素有「世界米倉」之稱的伊洛瓦底江畔恢復生機,避免糧荒發生;同時發放文具用品,為受災及貧困孩童補充教育資源。

三、長期重建階段: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工程」,援建受風災損壞的學校,同時為學童提供生活補助及文具用品,讓孩子們的求學路不中斷。在工程進行期間,同時關心當地貧病災民,給予生活及醫療費補助。此外,對收成不好、需要脫困的農民給予協助,以免農地荒廢再次需要糧食救濟,導致惡性循環。 

經過層層關卡與努力,終於獲得緬甸社會福利部代為發出正式邀請函- 救災重建准證,志工立即進行災區土地勘查、評估援建。

納吉斯風災是緬甸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01
2008年5月2日晚間,
熱帶氣旋「納吉斯」(Nargis)橫掃緬甸,
超過13萬人傷亡、
百萬人流離失所,
是緬甸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01

020304

重災區與外界隔絕,只能依靠人道援助組織空投食物援助,災民在路邊等待路過的車子提供救濟

06 06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災民們無奈地面對著倒塌的家園,等待援助。

 

歷史性的一刻:5月15日災後首次發放直接救援

雖然國際社會表達願意提供救援,但緬甸政府嚴格限制外國救援隊伍入境,並且強調救災物資及賑災工作必須由政府直接指揮。在百般受限之下,經過多次溝通,慈濟勘災團於5月10日進入災區,並得到當地政府認同,獲得批准在5月15日展開直接發放行動,後續動員臺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六國慈濟志工,陸續前往緬甸賑災。

07

慈濟是第一個獲得當地政府賑災邀請函的國外NGO

6月14日,緬甸社會福利部對台灣慈濟基金會發出正式邀請函,邀請參與災區援助及重建工程;是第一個以公文正式核准進入重災區的外國民間救援組織。

0809

經過多次努力溝通,慈濟終獲得緬甸政府正式批准在當地進行大規模賑災行動。

從97年5月2日至100年7月31日,慈濟動員志工超過2,700人次,支出新台幣二億四千七百五十二萬七千五百一十六元,嘉惠災民約十八萬人次。

主 要 援 助 項 目 受 惠 人 數
1. 生活物資及米糧發放

11,552 戶

2. 醫療義診服務

8,318 人次

3. 稻種及肥料發放 11,332 農戶
( 總共46,797公頃稻田 )
4. 受災學生文具發放 50,796 人
5. 希望工程—學校援建 3,450 人
( 總共三所學校 )

 

援助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