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十一線上 幸福的一家人
2018-01-05 | 王鳳娥炙熱的陽光,將東臺灣海岸湛藍的海水灑照出閃閃金光,大海和山巒層疊的海岸山脈間,是景色秀麗的臺十一線公路,車來車往的旅人,就伴著海的浪濤聲和連綿的青山往前奔馳。
臺十一線的旅程
慈濟志工廖琇芳夫妻和二位女兒,就住在臺十一線旁的魚港小鎮──成功鎮。
育有三女的廖琇芳,大女兒遠嫁西部,未婚的二女兒洪岱瑩和小女兒洪苑菱,因牽掛父母年紀大了,需要陪伴照顧,因此在一、二年前,兩姊妹相繼返回家鄉。
當知道《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於2017年8月13日首次要在臺東藝文中心演藝廳演繹,廖琇芳趕緊把握機會邀先生洪勳明和女兒一起入經藏。7月初開始,在慈濟臺東聯絡處展開一連串的讀書會和排練活動,於是一家人白天就頂著烈日酷暑,到了夜晚披星戴月地密集在臺十一線公路上來回奔波。
每次往返臺東、成功,兩位女兒輪流開車的二小時車程中,廖琇芳和先生無暇欣賞車窗外景色;他們耳朵專心聽〈終曲〉歌曲段落,心裡想著自己要詮釋的動作,有時也會互相提醒:「這一句要走出來」「這裡我們要一起牽手」六、七十歲的夫妻像小學生般,又緊張又期待地努力背誦歌詞,及認真記住每一個動作。
全家演繹最幸福
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廖琇芳受證慈濟委員,她的婆婆李順玉九十歲,是成功鎮最資深的老委員,只是近年因跌倒行動不便,較少參加慈濟活動。2017年先生和二位女兒都參加委員培訓,讓廖琇芳非常高興地說:「能把全家人接引進來做慈濟,又能一起入經藏,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的一件事。」
「臺東第一次有《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要藉這部經的教育性,讓更多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偉大在哪裡。」廖琇芳說。
在音樂手語劇演繹中,家人各有不同的角色和感受。〈終曲〉中,廖琇芳和洪勳明是扮演背駝鬢白塵滿面,掛念著兒女的年老父母;洪苑菱在〈子過〉中,是一位學業完成遠走他鄉的年輕人,忘記家中父母孤寡守空堂和病疾無人問;洪岱瑩則從讀書會、排練、演繹過程中,將大家用心投入的身影,以相機將刹那化為永恆的感動。
如影隨形勤排練
「我不要演了。」七十歲的洪勳明又緊張又煩惱。一開始他不習慣拋頭露面當「演員」,尤其要密集奔波跑臺東且版本一直更改,讓已經熟悉的動作又要改變,加上彩排的疲累,讓洪勳明一度想退轉。
「爸爸,不要擔心啦!聽最後一次的調整動作就對了。」二位女兒鼓勵著。為了加油打氣,在家裡時,洪苑菱就是導演,她把〈終曲〉的錄影由電視機播放出來,陪父母一遍遍地練唱,並指導唱到哪個詞是怎麼走位、有什麼動作和表情。「爸爸您的動作太快了,我們再來一次!」
就著狹窄的客廳空間,廖琇芳和洪勳明如臨舞臺上,隨著歌曲意境,動作自然,真情流露。當唱到「不問自己問兒健,這樣的恩情,難捨也難斷。」夫妻兩人駝著背,在步履蹣跚相扶持中,時而回頭望,時而無奈悲傷搖著頭走著……
這段曲目、這些動作,在無數次重複的排練中,早已在廖琇芳和洪勳明的腦海、心中廻轉縈繞了千百次;好幾次洪勳明半夜夢醒,夢境中恍如也還在演繹。
演繹如真實人生
「真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繹結束後,洪勳明非常開心,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回家後迫不及待向朋友鄰居分享他的喜悅。
「每次排練唱到『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我就哽咽了,這也是我人生的寫照,母親九十歲了,還是常常牽掛我這個七十歲的兒子。」洪勳明很感恩還有老母親可以孝順、親侍膝前,他說這就是幸福啊!
身為媽媽的廖琇芳心有所感地說:「自己的人生就像〈終曲〉劇中的意境一樣,我演到真情流露,也真的流下感動的眼淚。」她想起自己過去忙於照顧小孩和工作賺錢,沒盡心力照顧到父母,如今父母都不在了,她心中有很多的遺憾和懺悔。
演繹〈子過〉曲目的洪苑菱,發現自己過去就像她演繹的劇中人一樣,離家在外讀書、工作很少回家,對父母聲色也不柔和;演繹後,她體會父母養育及栽培她的辛苦,希望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氣,也很感恩媽媽帶她做慈濟,「要精進做慈濟來報答父母恩。」
「我在挑照片時,發現爸媽更老了。」演繹中,洪岱瑩拍下一張張愛的見證,她望著相片中的父母,在〈終曲〉中,飾演一對老態龍鍾的白髮夫妻,覺得選擇回鄉照顧父母是對的決定。
一家人因為一場《父母恩重難報經》入經藏演繹,一同體悟真實的人生,在父慈母愛、女兒知恩報恩中,全家人更幸福了!而在2017年12月16日歲末祝福時刻,廖琇芳陪同先生和兩位女兒接受證嚴上人的祝福,正式受證委員,成為上人的弟子。【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 臺東報導 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