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救災低效 他有佛法有辦法

2019-01-29   | 薛燕春
高雄氣爆時,吳坤城負責災區的便當發放,他用心規劃,精準地讓志工做事,希望每個便當送到鄉親的手中都是熱的。(攝影者:莊慧貞,地點:高雄市三信家商,日期:2014/08/16)
講起2014年8月高雄氣爆,高雄苓雅區慈濟志工一定會想起他;說到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大家仍忘不了他,他是同學、家人、朋友公認的孝子,卻在2018年12月2日圓滿六十年的人生,圓滿了成為醫學院學生大體老師的願望。他是吳坤城,一個在大家心中永遠的典範。

轉換跑道 改變思維

2006年從軍中退伍,吳坤城就一頭栽入慈濟,「五十歲以前都為家庭為別人而活,五十歲以後要為自己而活。」受到太太陳麗花做慈濟多年,也一直在耳邊叨唸的影響下,吳坤城脫下軍服就換上藍天白雲,成為全職志工。

習慣了部隊做事總有計畫、程序與步驟,吳坤成一開始很不能適應慈濟「邊走邊整隊」的模式,一天到晚在接變化球,更讓他覺得慈濟志工做事沒什麼效率。

那時候,是高雄靜思堂正在興建的日子,工地有大量的輪值工作要做,當時承擔協力組長的太太陳麗花有時候為了叫不到志工出勤務,常常一邊打電話一邊哭,哭完了抺去眼淚,依然拿起電話繼續打給組員。有一次吳坤城做完慈誠隊的任務準備先回家時,陳麗花對著他說:「你太陽下山之前不淮回家﹗」 

「不對啊?我們慈誠隊長說我們只有做早上而已啊!」吳坤城滿臉懷疑,想著為什麼太太不准他回家。

「你下午要做我的,我們組裡叫不到人所以你要幫我做。」太太霸道地回應,讓吳坤城察覺到太太在人事歷練程度、教育程度,都不像那麼他那麼豐富,但她有堅強的靭力,承擔了組長就是一種責任,無論如何難也要想辦法完成。

往後,吳坤成在大家的「沒效率」之中,有了更不同的觀察角度,看見志工們在一次次地接變化球、讓事情圓滿,慈濟志工的那股儍勁與真誠,真正感動了他。

吳坤成徹底改變了想法,認為慈濟這個組織這麼龐大,組成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各路的英雄好漢都有,程度也就是有高高低低,如同證嚴上人所說,慈濟的美,每在參差不齊。他想,正因為自己的經歷比較豐富,更應該去協助規劃讓工作、人力更能發揮效能。

慌亂時刻 定心送餐

高雄氣爆事件後,高雄苓雅、前鎮地區道路包括三多一路、三多二路、凱旋三路、一心一路等多條重要道路嚴重損壞,民眾人心恐慌害怕,一開始沒有人敢開瓦斯爐,深怕在扭開開關的那一刹那,又引爆另一場災難。

吳坤城每天親自探勘路線,路線圖上密密麻麻的記號是路線圖及數量。(攝影者:莊慧貞,地點:高雄市三信家商,日期:2014/08/13)
高雄慈濟志工在氣爆當晚即動員起來,在瞭解鄉親們不敢下廚房煮食之際,也把高雄靜思堂變成救災中心,在這裡煮餐、派送熱食。但是災難來得突然加上區域廣大,沒人知道每一餐需求的量到底有多少?「先送一千個好了,二千個也不够,三千個……」第一線的慈濟志工不斷追加數量,就擔心「沒報到就來不及做便當,鄉親會餓。」但是半猜半算的結果,不是多太多了就太少。

吳坤城跳出來承擔,他和志工討論出一個方法,請志工送餐時,順便問鄉親下一餐是否還要送,然後他為大家畫了一張統計表,讓大家回報的資訊更正確,從此減少了浪費,更不會有鄉親餓肚子。

便當數量解決了,但要把便當正確送到鄉親手中,仍要想辦法通過災區殘破的道路,由於每天的不同時段,道路管制的路段都不一樣,負責便當發放的吳坤城就每天一定會先到他負責的六個定點去巡視一趟,親自探勘路線,然後在紙板上畫上密密麻麻記號,權充路線圖,這樣他就可以很清楚精準掌握每個定點的狀況,讓每個便當送到鄉親的手中都是熱的,那是一份關懷體貼的心意。

氣爆過後突來幾天傾盆大雨,八月的天氣穿著雨衣更顯悶熱,淋雨加上汗水濕了衣服,吳坤城即便感冒,在慈濟救災整整一個月之中,也只休息了一天,從他手中送出的便當就有將近二萬九千個,每天的發放數量,吳坤城做成統計並畫成曲線圖,為氣爆留下珍貴文史記錄。

導讀自考 佛法近人

十一年前(2008年),吳坤城開始高雄喜捨環保教育站讀書會的導讀人員,每當導讀團隊有志工不能來,他就像個救火員一樣地補位——這是很不容易的承擔。

每次導讀,就像吳坤城的隨堂考,必需大量閱讀經典以及上人的書籍,每本他讀過的書,裡面就像一道絢燦的彩虹,他習慣利用不同顏色記下不同的重點,也同時背下來;這樣對環保志工的導讀時,也才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家貼近上人的精神理念。

當他被宣佈罹患了大腸癌時,由於閱讀經點所厚植的心靈力量,他前後不過只難過了三天,就想到佛法說因緣果報通三世,而所謂的三世不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也可能昨天、今天與明天,更可能是就前一小時、這一小時、後一小時……雖然癌細胞絲毫不留情折磨吳坤城,他卻從中去感受佛法、應用佛法。

2018年10月10日,是吳坤城最後一次導讀「靜思晨語」,如同過往一樣,他用謹慎、恭敬地認真分享,雖然身體看起很虛弱,但是雙眼依然烱烱有神,他說:「跟環保志工分享有一種歡喜的感覺,是他們讓我有讀書的機會,當我站在這邊導讀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疼痛。只不過想說,盡自己可能,再跟這些環保菩薩結一份緣……」
吳坤城藉由抄寫經與上人開示讓自己的心沉靜,也為環保志工導讀「靜思晨語」。(攝影者:廖佳婷,地點:高雄喜捨共修處,日期:2018/10/10)

長存典範 永留心中

2018年12月2日清晨,吳坤城安然往生,臨終他交代太太陳麗花:「要繼續做慈濟。」同時也終於完成了捐贈大體的心願。

2019年1月12日,高雄慈濟志工和吳坤城的親朋好友為他舉行追思會,一百二十位參與者坐滿了慈濟喜捨共修處的佛堂,不時傳來的啜泣聲,是對吳坤城的不捨之情。

追思影片裡,吳坤城的身影黝黑健康,聲音鏗鏘有力;即使往生前,他的眼睛依舊明亮,心猶如明鏡一樣那般清淨。最後一幕,他一抺淺淺的笑容,好像是跟大家約定:「我轉個身就回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薛燕春 高雄市苓雅區報導 2019/01/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