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享樂? 葉秉倫:做不到

2012-07-23   | 李沁倫
葉秉倫以幽默的演講方式,分享自己在慈濟志業體服務的心路歷程。(攝影者:李沁倫,地點: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日期:2012/05/28)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球經濟不斷發展,物質生活的嚮往,象徵社會地位的追求。很多人一生的夢想就是追求高學歷、賺大錢、住洋房、開跑車,然後提早退休,然而在二十三歲那年,葉秉倫竟已實現。

5月26日,葉秉倫趁著到馬來西亞慈濟志業體參訪時,特別為馬來西亞分會同仁分享,他在慈濟志業體工作的心路歷程。

生命轉折在一念 放棄夢想發揮良能

十歲就和家人移居到澳洲的葉秉倫,大學畢業後順利當上律師,在三十二樓高、一整片落地窗的無敵風景的辦公室上班,有著自己的私人秘書,每天一身名牌打扮,年薪百萬的他,早已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有天加班,他在辦公室裡透過落地窗,望著陽光籠罩的雪梨城市,這時他突然聽到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和他說話:「秉倫,大好人生,你在做什麼?」生命的長度有限,但是它的深度和廣度,是我們可以掌握的,人生並沒有主宰者在決定我們的命運,要選擇怎樣的人生只有在自己的一念心。

當下的心頭棒喝,讓他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說:「當我知道全世界有十億人正在挨餓沒飯吃,當我知道現在每四點八秒,全世界就有個孩子因為營養不良或戰亂而往生的時候,我沒有辦法繼續坐在我的辦公室享受這一切,我做不到!」

承擔使命與責任 救世救心盡心力

於是他隔天便開始收拾行囊,捨棄華麗的夢想,回到靜思精舍向證嚴上人報到,他說:「每個人終究要往生,那天來臨時我們能夠帶走什麼?我的百萬年薪帶得走嗎?名牌西裝穿得走嗎?跑車開得走嗎?什麼都帶不走。」葉秉倫分享,往生的那一刻,我們什麼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個業可以是福業也可以是惡業,那就要看自己怎麼造作。

回到靜思精舍,葉秉倫的辦公室從三十二樓掉到底樓,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一點才上床睡覺,薪水卻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但是他做得很甘願、很歡喜,因為他在做的不是一份職業,而是救世救心的工作。
透過葉秉倫的經驗分享,同仁不但有了新的啟發,對工作有更堅定的使命與承擔。(攝影者:李沁倫,地點: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日期:2012/05/28)


在志業體工作的這段日子,他感到非常慶幸,因為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使命和責任,他說:「為了使命而生活,每天都會非常清安自在,就算明天早上不再醒過來,我還是會很開心,因為我知道我已經盡心盡力完成這項使命。」

葉秉倫分享,記得上人曾經說過:「要承擔總要感受到重量在肩膀上。」因此他必須面對恐懼,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所以回到慈濟志業體的這幾年,他到過很多地方服務,過程中也更堅定他的使命感。

無私大愛願奉獻 心靈無限滿足

田嘉敏以前也和一般人一樣,有著平凡的夢想,三個月前她來到檳城慈濟靜思書軒服務,她說:「我覺得在書軒值班很不錯,除了像一般人一樣上班,下班後還可以當志工,我覺得很有意義。」

三年前在新加坡工作,薪水和物質生活比現在好的李靜薇,如今已成為檳城幼兒園的老師。回想以往和朋友相處的畫面,她說:「看到朋友生活如此精彩,生活及物質上如此享受,有時我會有退轉心,為什麼我不要和他們一樣,開心過我的人生就好?」在幼兒園任教一年多,從剛開始的逃避到現在的無私奉獻,李靜薇說:「現在我們所做的事是無私大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當我們用心為眾生服務,心靈上的滿足跟物質上的滿足是很大的差別。」

人的一生中,工作佔了大部分時間,一定要找份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工作,帶著熱誠和使命感去完成,讓每天生活都過得很有價值。

(文:李沁倫 馬來西亞分會報導 2012/05/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