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亂與雜音 體驗精神疾病

2012-11-02   | 楊秀麗
遠從麻坡趕來的劉建利醫師,以簡單易懂的例子,深入淺出,幽默與眾分享,期待志工能傳達正確資訊,並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精神病患。(攝影者:楊秀麗,地點:慈濟馬來西亞分會,日期:2012/09/09)
「每五人便有一人罹患精神疾病。」馬來西亞柔佛州精神關懷協會(MINDA)中文組負責人侯金成指出,邁入二十一世紀,快速發展的步伐及緊張生活,導致許多人們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產生憂鬱症、躁鬱症,甚至還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慈濟馬六甲分會」及「馬六甲精神健康協會」聯合舉辦一場「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課程」,為與會的八十位慈濟志工,傳達正確的醫療資訊,期許大家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正確知識 解緩精神疾病

志工林先生在求學期間壓力大,長期難以入眠,他發現問題後,直接到醫院尋求心理醫師協助。爾後,透過藥物治療,配合運動、健康素食、到大自然減壓,再加上以平常心看待身邊的異樣眼光,而今已不再復發。

志工陳女士和家人,卻是另一種情況,迄今對妹妹的精神疾病狀況,仍然一知半解。「我妹妹在考完初中三年級之後,忽然間大喊大叫,彷彿變成另一個人……父母帶她去就醫無效,後來求神拜佛,印度神都去問、連馬來巫師都曾到家裡做法。」二十多年過去了,妹妹仍然無法自理衛生,常自言自語翻書,只是動作不再激烈驚人。

當年的悲劇已無法改變,林先生和陳女士以同理心,希望用對的方式,配合愛心和耐心關懷罹患精神疾病的慈濟照顧戶。在他們陪伴的照顧戶裡,有一位六十歲的患者,一旦病發,就嚴苛要求九十多歲的老母親,不斷重複同一個動作。例如要求母親連續幾個小時,不斷地開關燈,一不順心,就大喊大叫,讓老母親又累又怕,心力交瘁。

「我希望透過醫師們提供的正確醫療資訊,更有方法去面對或協助,防範精神病患病情惡化。」志工陳女士說道。

講師林美玉(右)透過遊戲,讓志工親身感受精神病患身陷思想囚牢的世界,以免身邊人硬將個人的判斷和期望強加在內,造成病患更大的傷害。(攝影者:楊秀麗,地點:慈濟馬來西亞分會,日期:2012/09/09)
虛擬體驗 瞭解病患世界

在上午的課程中,除了講解外,還安排有實際體驗活動。講師們將志工分組,一組不斷重複臺詞,扮演精神病患,到另一組身邊發出聲音,進行干擾。「精神病患」完全無法聆聽講師在說什麼,進而讓志工們親身感受精神病患,所身陷的思想囚牢世界,瞭解到外人不應將個人的判斷和期望強加於他們身上,造成病患更大的傷害。

體驗活動結束,志工戴先生分享,當下那刻心情雜亂焦慮,耳邊太多聲音,心情急躁。侯金成講師希望與會者學習在和精神紊亂的病患溝通時,應使用「精簡」、「直接」的語句,並用最大的耐心和溫和語氣來應對。

愛心早療 病患家庭有希望

由於女兒患有精神分裂症,侯金成深刻體會身為病患家屬的痛。他提醒與會者善用「413方法」--要有「四不」:不排斥、不歧視、不恐懼、不放棄;「一有」:永遠有希望,還要加上「三種心」:愛心、信心和耐心,才能幫助更多病患及家屬走過生命低谷。

侯金成知道精神病患不會完全痊癒,但擁有正確的醫療常識,可以讓病情控制得宜。當然,提早就醫就能讓傷害減到最低,誠如志工林女士在女兒罹患精神疾病時,馬上尋求正確醫療管道,積極醫治,而今女兒已結婚生子。

上午的課程,在侯金成的充實的心得分享中結束。下午接著由麻坡「家連家精神關懷義工團」顧問劉建利醫師,帶領志工認識精神疾病及藥物使用。

慈濟志工陳女士期待透過正確醫療資訊,防範精神病患病情惡化。(攝影者:楊秀麗,地點:慈濟馬來西亞分會,日期:2012/09/09)
一開始劉醫師即指出:「精神病是由於腦部功能失調而引發,導致知覺、意識、情感和智能障礙的疾病,會改變病者的性格、社交和人際關係。」劉建利醫師說:儘管精神病不能完全根治,卻能達到很好治療,且一般精神病患生命力強,反倒癌症、心臟病等,卻能殺人於無形。

「很多疾病找不到原因,其實大部分精神病患都經歷不愉快的童年,造成孩子心理失調,長大後惡化成精神疾病。」劉醫師提醒大家正視問題根源,以免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勿擅停藥 生活品質有保障

「精神病患如果沒有服藥,無法睡覺,整個臉就像一朵枯萎的花,我們一定要提醒他服藥、告訴他停藥的嚴重性。」以簡單易懂的例子,深入淺出,加上幽默的分享,劉醫師加深志工們對各類精神疾病的了解和用藥。

「我有吃藥,所以妄想不見了,現在也能做工了。」高大憨厚的小傑精神抖擻,一點也看不出他曾是有幻聽、幻覺的精神分裂症病患。劉醫師在講座中,請來病情穩定的精神疾病患者,現身說法,提醒病人一定要依時服藥,不要自己做醫生減少藥量,造成病情惡化,最終導致生活、婚姻出現問題。長期的憂鬱和壓力,還會引發心臟病、癌症等其他嚴重疾病。

劉醫師提醒大家,志工只要做好本分事,切勿角色混亂,引起困擾;除了協助改善病患的人際關係和自我照顧,適時提醒服藥治療,給予信心外,不要讓病患對志工產生依賴;其他的問題就請醫師、專業人士來處理。

敞開胸懷 平常心接納精障患者

最後,劉建利醫師告訴大家,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輕微的精神障礙,沒有人願意生病,但大腦生病的人,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來處理複雜的事,加上記憶、感受、思想同時衝擊腦袋,他們雖不願意,卻也無法控制混亂的思緒及偏離正常行為。

與會的八十位慈濟志工,在講師深入淺出卻不失幽默的分享中,對精神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諒解。(攝影者:楊秀麗,地點:慈濟馬來西亞分會,日期:2012/09/09)
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壓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改善病情;精神疾病同理,也不過是腦生病,但人人卻都談精神病色變,並對患者避而遠之。

精神健康協會家連家義工團秉持「歧視不存在,世界更可愛」理念,期待透過與慈濟等不同團體合作,向民眾宣導正確精神疾病知識,希望大家敞開心懷,以平常心接納患者。

促成活動成功舉辦的陳女士,家中亦有強迫症患者,她期許能組互助會,讓精神病患及家屬能從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力量,精神奕奕地繼續走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秀麗 馬來西亞報導 2012/09/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