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發源地 何日生談慈濟

2014-12-08   | 慈濟基金會
何日生代表慈濟參與「2014印度國際佛教研討會」,以「利他精神作為跨宗教的共同基石」分享上人的思想理念──平等愛、讓一切人愛人、怨親平等愛。(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慈濟在印度的知名度很低,對此我非常難過,發言人能夠參與這次論壇至關重要。」英國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龔布齊(Richard Gombrich)教授曾經發表論文,將證嚴上人與慈濟讚為原始的佛教、當代的儒家,認為慈濟是當代佛教的典型;然而,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卻鮮有人知道慈濟。

為了讓印度人更廣為周知慈濟這個國際性的慈善組織,龔布齊教授邀請慈濟參與「2014印度國際佛教研討會」(2014 Buddhism Rejoins the Great Conversation in India),由發言人何日生代表參與,並以「利他精神作為跨宗教的共同基石」(Altruism asCommon Ground for Diverse Religions),分享上人的思想理念──平等愛、讓一切人愛人、怨親平等愛。

發揚利他精神 從愛開始出發


「2014印度國際佛教研討會」於201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印度浦那(Puna)舉行,共有十二個國家、約二百五十位佛教領袖與學者前來共襄盛舉,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亦在發表演說之列,他以「利他精神」為題,講述上人的三個思想理念,以及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緣起與開展。

何日生首先提到「平等愛」──愛一切人。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以臺灣花蓮為根基,逐步向外推展志業,然而上人鼓勵大家不只要愛佛教徒和華人,更要去愛所有一切的人,不分貧富、貴賤、國界、宗教、種族、語言之不同,只要是需要幫助、關懷的人,都值得大家給予膚慰。何日生說,慈濟裡有很多虔誠的基督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大家只是共同想要成就做好事的心念,而聚集在一起。

「2014印度國際佛教研討會」在印度浦那(Puna)舉行,共有十二個國家、約二百五十位佛教領袖與學者前來共襄盛舉。(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上人透過平等愛「教富濟貧」,更進一步希望「濟貧教富」──讓一切人都能愛人,何日生舉南非信仰天主教的祖魯族黑人志工為例,依照傳統,南非的男人只需要負責打仗,其他的所有工作都是婦女承擔,社會地位非常低落。然而慈濟志工帶領當地祖魯族婦女從事慈善工作,從「見苦知福」中啟發愛心,轉悲苦為付出,現有超過五千位祖魯族志工加入志工行列,走入窮鄉僻壤訪視窮苦貧病、關懷愛滋病患、照顧愛滋孤兒。

愛不只能超越悲傷,更能化解仇恨,何日生最後提到「怨親平等愛」。印尼過去排華問題嚴重,甚至引發爆動,然而,華人在爆動期間爭相離開印尼之際,印尼慈濟志工卻反而更深入印尼社會中,持續發放肺結核藥物、舉辦發放、義診等慈善工作。2002年間,一場暴雨造成紅溪河水位爆漲,釀成規模嚴重的水患,慈濟志工遵循上人慈示的五管齊下──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不僅發揮緊急救難的人道援助精神,更扭轉了華人在印尼社會中的觀感與形象。

當別人做錯時 我們自己要做對

何日生的發言,令在場的貴賓與學者都感到相當震撼,一方面是讚歎慈濟在全球所做進行的慈善工作,不僅是提供物質上的援助,更能給予精神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印度長期處在階級畫分甚為嚴格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in India)下,慈濟對於「愛」的詮釋,提供了印度學者一個不同的思考。

印度種姓制度依照職業將人民區分成四個身分階級──婆羅門(祭司或修行者)、剎帝利(王室或軍人)、吠舍(商人)、首陀羅(農民),另外還有一種完全不列入排等的「受壓迫者(Dalit)」,這樣的身分階級終生不可翻轉,只能期待來生轉世才有可能轉變。

有「印度憲法之父」封號的安貝卡,於1954年在緬甸接受佛教思想的啟迪,重返印度之後號召幾十萬「受壓迫者」一同皈依佛教。(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為了促進種姓之間的平等,有「印度憲法之父」封號的安貝卡(Bhimrao Ramji Ambedkar),於1954年在緬甸接受佛教思想的啟迪,發現佛教非常強調尊重自己生而為人生的尊嚴,主張以道德自我要求,而非透過家庭的出生來贏得社會的尊重。於是,安貝卡重返印度之後,號召幾十萬「受壓迫者」一同皈依佛教,同時提倡三件事情:接受教育、努力成功、爭取權益。

爭取權益就是打破階級制度最好的方式嗎?何日生分享上人對於弟子的教導,「當別人做錯時,我們要自己開始做對,看到別人有錯,我們要自己以身作則。與其花時間去對抗,不如花時間去愛與幫助。」何日生的分享,獲得所有學者們的認同與支持,特別是贊助舉辦此次研討會的巴利森家族。

巴利森家族原本也是種姓制度下的「受壓迫者」,透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種姓制度賦予他們的身分,兩兄弟分別在印度與英國從事資訊產業,在英國的哥哥也準備加入當地的慈濟志工,親身參與慈善工作,而在印度的弟弟也希望透過自己的投入,讓慈濟能在印度生根發芽。

「2014印度國際佛教研討會」會後,龔布齊教授寫了一封信給上人,信中提及每一位與會佛教領袖與學者對何日生的演講及簡報都留下深刻感動的印象,也希望慈濟和印度佛教的連結能變得更緊密,這對印度將會有很大助益,尤其落實平等觀,讓許多貧窮且遭受歧視的受壓迫者也能享有愛與付出的機會。

(文:基金會文發處 整理報導2014/11/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