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貧慰身心 舟車不感勞頓

2016-10-04   | 菲律賓人文真善美志工
菲律賓慈濟人不辭辛勞,乘坐小船到一個小島──拉比尼島Lapilig Island 去關懷生活貧苦的居民及一戶貧困的醫療個案。(圖片提供:菲律賓分會)
在個案訪視中,慈濟人不辭辛勞,乘車搭船也要親身走入貧病家庭,深入了解居民的困難及需要,給予協助就醫與適當的生活補助。2016年9月18日,菲律賓馬尼拉慈濟人與保和島華人志工,前往烏拜鎮(Ubay),及兩個離島,進行訪視、關懷醫療個案。

一行人抵達烏拜鎮後,前往「艾米立奧‧德瓦列紀念醫院(Don Emilio Del Valle Memorial Hospital)」。艾米立奧‧德瓦列紀念醫院是當地醫療設備較完整、先進的醫院。大部分病患都來自保和島各地的居民。

醫院走廊排著許多病床,安置住院的病人與家屬。醫院小兒外科手術醫生伯納德‧陸馬帕斯(Bernard Lumapas)很有愛心,負責接慈濟的醫療病患。

孩子不再自卑 治療後展笑容

醫療個案中有一位六歲的希拉佑‧金波(Hilario Quimbo)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無法正常排便,使肚子日漸膨脹,脹得很大。孩子的父親一年前因大腸癌往生,留下五個孩子,都是母親獨自養育。

家中生活費由二十歲的大哥,在一家百貨公司當油漆工人,月薪菲幣六千元(約臺幣三千六百元)。其他兩位哥哥及一位姊姊還在讀書。一家人要維持平日生活三餐都有困難,沒有多餘的能力給希拉佑就醫開刀治療。
一位七歲男孩優利‧卡來凱,慈濟幫助他在醫院做第三階段的手術;父親(中)很感動直道感謝,並說願以汗水付出回饋。(圖片提供:菲律賓分會)


希拉佑的肚子一天天漲大,不能跟其他健康孩子一樣上學、一起遊戲,他心生自卑、害羞,漸漸與人疏離,不喜歡與人互動。

志工許怡樂說:「初次到希拉佑家關懷時,他因害怕跑進房間裡躲著,不敢出來見人;但看到孩子的身體狀態,知道不趕快讓他就醫,一定會有生命危險!」

看到希拉佑腹脹已是嚴重的情況,慈濟人契而不捨、殷殷勸導,終於讓他勇敢願意去看醫生。到醫院檢查時,希拉佑看到醫生拔腿就跑,從醫院窗戶跳出去。

醫生、慈濟人及社工員耐心與希拉佑及其母親溝通,終於在9月14日安排第一階段手術。

四天後,慈濟志工到醫院探望,已經看不到希拉佑原本愁眉不展的表情。他雖然還在醫院休養,但看到慈濟人來時,已會微微展出笑容。

感動慈濟幫助 父親發心付出

在醫院內還有兩位因先天性巨結腸症疾病的小男孩,一位是Eilnujreh Betalmos 也是六歲,屬低收入戶家庭。另外一位七歲男孩優利‧卡來凱(Yul Brayner Calaycay),慈濟已幫他動第三階段手術。

優利的父親羅思伯‧卡來凱(Rosebert Calaycay)看到慈濟人探望,一直拍胸鞠躬道謝,他說:「非常感恩慈濟幫兒子開刀,現在我要以汗水、出力回饋慈濟。」

保和島華人志工黃三民拿出愛心竹筒,希望羅思伯把愛,用竹筒源源不斷的一直循環。

訪視貧病家庭 先發放慰問金

志工透過拉比尼島里長了解當地居民的情況,介紹當地因貧無法就醫的居民,慈濟人前往探望。(圖片提供:菲律賓分會)
探望三個手術病患後,慈濟人乘船前往拉比尼島Lapilig Island,志工透過里長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況,里長為志工介紹當地有些居民因貧無法就醫,帶著慈濟人前往探望。

案主馬賽利諾‧佛土那(Marcelino Fortuna)四十二歲,患有癌症。八月中旬,在慈濟志工幫忙下,讓馬賽利諾住院治療,可惜醫生宣佈他剩下兩星期生命,於是馬賽利諾回家養病。

島上沒有訊號,志工無法以手機與島民連繫。因而慈濟人特地到馬賽利諾家去關心,看到馬賽利諾臥病在床,只靠服用止痛藥過日子。馬賽利諾有五個孩子,幼女才一歲,長女十六歲。

馬賽利諾因病不能工作,長女羅微娜(Rowena)為了撐起家業,獨身到宿務工作;目前放下工作回家照顧病危的父親。

慈濟人看到馬賽利諾家庭的困難,非常不捨,發放菲幣五千元(約臺幣三千元)的慰問金給他的妻兒。走出馬賽利諾家,志工臉帶憂傷、紅著眼眶,眼淚打轉著。

目前菲律賓慈濟在保和島有四十九個醫療個案,七個長期照顧戶,一百二十五位安心就學學生,每月舉辦志工共修及安心就學人文課程;更希望以慈善醫療,幫助個案戶不因貧,而讓小病成大病。

(文:菲律賓人文真善美志工 菲律賓報導 2016/09/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