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不孤單 代賑金造希望
2016-10-31 | 林國新 吳帛勳災民自己復市容 露笑容
以工代賑居民展露笑容說:「因為你們的以工代賑,讓我們的街道變乾淨了!」當地NGO團體負責人蓋博(Gabriel)特地向慈濟說感恩,也和當地居民介紹,慈濟是大家真誠的朋友。
穿著黃色衣服的蓋博女士,因為身體不適,身上還吊著點滴,她是當地一個慈善機構的負責人。賑災時,蓋博擔任慈濟和傑洛米市政府之間的橋梁。
雖吊著點滴,卻心繫著賑災之事的蓋博女士,向大家簡單介紹慈濟是來自臺灣的慈善團體,並說:「這裡每一個居民,都有責任讓社區有更多快樂和愛,我知道這是很艱難的挑戰,不管今天或者是明天都很難做到,但是跟慈濟這樣誠摯的朋友一起同心協力,相信目標就不遠。」
慈濟志工也向居民承諾,以工代賑只是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慈濟的愛不會離開,會再想出更貼切的作法,陪伴居民一起走出困境。
日領以工代賑金 便運用
慈濟在傑洛米市以工代賑,讓參加的災民每天可以領到代賑現金,每天領現金對當地人來說是一件新鮮事;因為過去都領週薪或是月薪。有民眾說,這種模式很好,希望慈濟可以擴大這項計畫。
也有民眾說出心聲,以工代賑居民寶傑拉說:「以前都沒有這樣每天領現金,好怕被我花光光,因為我們這裡的薪水,都是以領週薪為主。」
當地居民領日薪還是第一次,但為了發給現金,慈濟志工卻得小心翼翼進行,因為海地治安一向亮紅燈,所以每天到銀行提領現金,都有警察陪同。為求發放周全,到了發放現場,再經由海地本土志工核對身分,便可以讓以工代賑民眾領到代賑金五百元古德(約新台幣二百五十元)的現金。
美國慈濟志工楊曜彰說:「它(海地)的治安並不是太好,我們不希望眾生的錢帶到這裡,發生任何的危險,所以我們就請求市府,提供警力的維安。」
學校成安置中心 難復課
四天以來,慈濟帶動災民以工代賑,已有越來越多災民認識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也有災民趁著慈濟志工到學校發放熱食時,特地向志工訴苦,希望把「以工代賑」延伸到學校。
災後學校成了安置中心,學校的走廊成為晒衣場,操場堆放著生活物資;風災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災民仍在此生活、無家可歸,也導致學校還遲遲無法復課。
一位安置中心的災民無奈說:「都住了三十天了,要不是我兒子在外地賺五千古德(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元),他自己只留五百古德(約新台幣二百五十元),其他的都給了我,不然要怎麼生活,連補助一點點物資都沒有。」
美國慈濟志工邢敏認為:「慈濟或者別的組織,能不能夠幫忙這些安置在學校裡面的災民,先讓他們安心回家去修理房子,這樣子他們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他們(學生)就可以回來開學。」
聽到災民的心聲,志工來到市府教育局和局長商談,根據統計,目前有七百七十二戶家庭、超過數千人分別被安置在七所各級學校;因此,慈濟志工仍仔細評估,想辦法透過以工代賑,期盼解決棘手難題。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林國新、吳帛勳 海地綜合報導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