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魔法小孩 教會我的事
2012-12-07 | 夏漢玲 Charlene Haney孩子需要的 只是單純的陪伴
身為老師,每一天都有機會影響孩子,進而改變他們的人生。我常想,我所教的對學生而言,受用嗎?他們真的「接受」嗎?真的了解我傳達的概念嗎?在家花了好幾個小時準備,對他們的學習真有幫助嗎?
有個天資聰穎的女學生,表現出的行為只能用「放棄」形容。她的家庭有很大的問題,媽媽跟爸爸貌合神離,但都關心孩子,努力在婚姻即將結束的階段,去做對的事。小女孩擔心父母、家人以及住處。她很怕從一個家變成兩個家;害怕父母分居後,她的生活作息必然會改變。每一天,她都掙扎著度過。
有一天,在寫作課上,我們讀到一本關於《神奇力量》的書,小女孩的眼睛開始發亮。這本書帶她到遙遠的地方,在那裡,小精靈、仙女及魔法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們在班上一起閱讀,討論這本書的意義,小女孩開始又有了生命力。當書中的角色與奇幻世界對話、互動時,小女孩充滿了好奇與希望。她的臉上又有了笑容,她的眼神不再顯得無精打采,她小小的身軀也因閱讀的樂趣又活躍起來。
看見她的轉變,我再次感受到童年的神奇。現今孩童的生命中,或許比以往更需要「神奇的力量」。不是DVD或商業電視塑造的超級英雄,也不是從運動、電視節目、網路等製造出來的虛假神祇。孩童們所需要的「神奇力量」,來自致力於保護孩子、當個好榜樣、付出無所求的成年人。
在這紛亂的世界,身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會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孩子最希望我們給他們「時間」;和他們坐在一起,陪他們閱讀,跟他們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孩子們需要我們騰出時間聽他們的想法,在他們試著表達幽默時微笑,和他們一起感受面對難題時的掙扎。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我們相信他們,讓他們童年的神奇維持不滅。
神奇的安全處所 寫作遠煩惱
對這小女孩而言,她需要老師創造一個安全的地方,讓她相信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孩子想像中的仙女、精靈,以及神奇世界。她需要有人肯定地告訴她:「是的,你可以相信這些、懷抱希望。」一旦小女孩感受到安全及愛,她開始寫、作夢、想像……她的作品變得十分神奇,開始有很多描述和形容,充滿奇妙的文辭轉折和豐富的想像力。她以寫作超越時空,超越悲傷和憤怒。
她開始寫日記,記錄每天的想法、感受、希望,還有難免會有的憤怒。她試著與我分享她寫的東西;字裡行間有她無法以言語表達的感受,在她困難的人生轉折期,這成為我們之間最佳的溝通管道。
我們開始在日記上互相回應,我也給她一點神奇的想法、幾個小小的神奇圖畫。她的父母及學校幾位老師也一起合作,我們開始採用更多有關神奇事物的書本。她的父母開始在各自的家中準備小寶藏──一小串玻璃珠、一小包神奇的「亮粉」,或是臥室衣櫃上一連串的小足跡,讓她去尋寶。
家長及老師們都發現,我們以團隊支持這小女孩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改變了。當我們幫這小女孩,讓她的生命稍微好一點,幫她重新找到內在的光芒時,我們也找到自己內在的光芒。這就是神奇嗎?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美國知名字典)對「神奇」(magic) 的定義是「給人一種著迷的感覺」。的確,當我們幫這小女孩重新找回希望及喜悅時,我們都感覺到有點「著迷」了。
漸漸地,這名神奇的小孩重新找回笑容,又開始有希望及夢想,開始全心去愛。她開始服務身邊的人,付出愛。多年後的今天,小女孩繼續為人服務,大家仍能看見她的眼裡閃耀「神奇的力量」。知名作家格瑞翰.格林(Graham Greene) 說:「總是在童年的某個時刻,因一扇門打開,讓未來走了進來。」
魔法不是念念咒語 愛的能量產生力量
神奇的意義是什麼?不是在舞臺上玩特技、唸咒語,而是真正神奇的力量──來自用心關懷別人,讓對方蛻變、痊癒;來自為了服務別人而不顧己身。
藉由成為慈濟學校的一份子,我更學習到以下真理:透過聚集愛的能量,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我很幸運每天都能為學校的學生及學生家庭服務。我們在美國建立第一個慈濟小學,很榮幸我能在其中學習成長。雖然讓小學成長茁壯的歷程並不容易,但我們為世界帶來的益處是無法衡量的。
每天早上我讀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時,總被我最需要的一句話吸引:「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還有一句不斷激勵著我:「未來的成就完全是在掌握分秒中造就出來,『未來』也是由『現在』累積而成。」
這兩句靜思語以及這小女孩的故事提醒我,永遠不要忘記「愛及服務可以創造神奇」。
(文:夏漢玲 Charlene Haney/美國慈濟大愛小學校長 中譯:匡湘芝 摘自:《美國慈濟世界》1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