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精進 秉持一念不放棄

2015-10-17   | 人文真善美志工
慈濟醫療志業策略長張聖原立願發揮應做的、能做的都要做到,想做的也能做到,邀約大家一起努力。(攝影者:汪秋戀,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10/16)
「花蓮,我回來了!」首先進站的火車,載回了臺北慈院的同仁,由趙有誠院長帶領一百零五位同仁歸來;緊接著陸續抵達的火車班次,載回慈濟各地志業體的同仁,雖然時間與起程地點不同,但是返回心靈故事求精進的心卻是一致的。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在開營中,將滿滿的祝福送給參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營隊的學員,「因為慈濟的因緣,這個時間、這個當下、在這裡結好緣,也為家人長輩添福。」

走入人群 為人奉獻

第一堂課「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由慈濟醫療志業策略長張聖原分享醫療志業與慈濟志業如何永續,透過知性、坦白與懇切的分享,讓志業體同仁了解,原來在二十年前就和慈濟醫療志業結下善緣。

進入志業體服務不到二年時間的張聖原,透過閱讀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而體悟上人的醫療理念,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醫療先進學者的理念是吻合的,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在這個世界上,受人尊敬、受人景仰的事莫過於為別人奉獻,走入人群付出無所求,又要說感恩。

張聖原策略長自我省思:「我想做的事比我應該做的事多,我應該做的事比我能做的事多,我能做的事比我已經做的事多。」張聖原立願發揮應該做的事、能做的事都要做到,想做的事也能做到,邀約所有志業同仁一起努力。

張聖原策略長透過閱讀證嚴上人著作,讓他體悟到在這個世界上,受人尊敬、受人景仰的事莫過於為別人奉獻,走入人群付出無所求。(攝影者:汪秋戀,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10/16)
承擔隊輔的陳意容連續兩年來參加宗門營隊共修,接觸到各個不同領域專業的同仁,彼此相互學習。陳意容聽了張聖原策略長的分享,很認同慈濟能成功創立自己的醫療體系,是因為有「悲天憫人、付諸實行」的理念,並且是五十年來如一日。

秘書處何玉菁則分享,她了解策略長想要改革醫療志業體的用心,自己也是做這個區塊,這是一個很大的組織,一定要跟著時代做改變,要進步就是要做改變,就像原本一隻很大很重的巨象,要如何讓一隻大象會跳舞,讓牠能輕盈的走動起來又有效率,真的要費一番心思,她認為這是策略長想要傳達的。

擔任此次「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營隊的課務長田智賢說,課務組在三個月前就開始進行籌備規劃,擬定課程的主旨和方向,感恩指導師父和課務團隊一起來思考和推動,定下今年的課程主軸--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we are here」,傳達慈濟一路走來即將邁入五十年,蓽路襤褸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受挫折或困難,但是只要永不放棄,秉持做慈濟的精神理念跟方向繼續往前行,必定克服種種困難。

肩負使命 承擔責任

在慈善志業課程中,宗教處同仁黃晟祐分享前往尼泊爾地震賑災,是責任也是使命。他跟著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與「慈濟尼泊爾賑災醫療團」第一團成員前往尼泊爾,超過一百箱、一千公斤的愛心物資,經過坎坷路途,難行能行地走入佛陀的故鄉,好不容易抵達尼泊爾機場時,望著堆積如山的藥品、物資,他那時的心情是不管國家、種族、宗教,盡全力救援。

延續尼泊爾的賑災行動,慈濟教育志業在尼泊爾地震緊急援助階段已經告一段落,開始加入進行中長期援助計畫。「以無量網對無明之網--教育志業」課程中,慈濟教育志業體同仁分享在尼泊爾進行的學校援建工程,同時希望將慈濟教育理念深植札根。

為期三天的法脈宗門精進共修,志業體同仁時時謹言慎行,團體行動中,語默動靜更需要將慈濟人文呈現出來。(攝影者:楊孟仁,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10/16)
課程行進間一直陪伴學員的隊輔們,為了與學員一致,也穿著灰衣來承擔工作人員。承擔隊輔的慈濟基金會人力資源處林宜德說:「與其說是來帶學員,不如說是互相學習!」林宜德說,這次有很多都是一級主管來參加,此刻的心情是非常緊張,現在多練習就是希望準備的更好,可以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都有回家的感覺。

多次擔任隊輔的宗教處同仁郭素芳認為,很多同仁都不認識,可以趁這個機會跟他們多學習、多互動,「要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就是重新學習、重新沉澱、重新出發、歸零,然後才能再吸收。」每年宗門營隊都有不同的人來參加,讓郭素芳感覺多一分緣,而且緣很深,如果看到認識的同仁再度來參加,心裡真的感覺非常歡喜。

從踏上清晨的旅途,一直到開營之後豐富的課程,讓志業體同仁對於法脈宗門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體會,未來在志業體的承擔路上,必將走得更穩、更踏實。【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文翊樺、吳惠富、張小娟、蘇慧智、何淑麗、蘇素蓮 花蓮報導2015/10/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