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毒從小開始 活教材現身

2015-12-02   | 梁毓真
代表教育處體健科出席的劉美娜(左)表示,高肇良(右)的現身說法是反毒的活教材。(攝影者:陳春來,地點:彰化市延平活動中心,日期:2015/11/19)
「這個孩子長得英俊嗎?長大後,給您們當女婿好嗎?」當螢幕播出高肇良國中時俊俏的模樣,慈濟志工高肇良便幽默地詢問著臺下前來聆聽反毒宣導的會眾,大家紛紛舉手大聲說好。

11月19日午後,人潮慢慢聚集在彰化市延平活動中心,有教育處人員、春暉志工團團員、市公所讀書會等,還有社區內的阿公、阿嬤及慈濟志工約八十多人,在退休教師陳美玉的熱情邀約下,前來聆聽慈濟志工高肇良從監獄回到日常生活,而且付出行善的生命故事,希望可以作為一份活教材,因為拒絕毒品要從小做起。

隨境轉性 青春蹉跎監獄中


「小時候爸媽對自己期許很大,但隨著外面的環境慢慢改變,我在國小四年級就開始偷抽菸,把早餐錢拿去買散菸,那時的爸爸媽媽因家裡經濟的問題只忙著打拼努力賺錢,都不曉得這麼可愛的孩子,竟然會偷抽菸還與人打架……」高肇良回憶起當初習氣開始改變的當下,懺悔不已。

高肇良繼續說著:「吸毒就是從抽菸開始,拒菸是第一道的防火牆,但第一道防火牆破壞後,加上國中同學家裡有安非他命,因當時安非他命只是禁藥,沒列入二級毒品且價格便宜,所以有恃無恐一直使用……」直到分駐所警員到家裡搜查毒品,他的媽媽才驚覺到孩子已經變壞了,國中畢業不久,高肇良就被當時的永靖分駐所警察給捉走了。

「我記得有一次,早上員林分局找我,做筆錄回來後,下午北斗分局又來捉我, 警員還拿著槍指著我叫我不要跑,這樣一趟一趟,來來回回的情景,而且一次比一次關得更久……」回憶起過往,高肇良對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感到十分惋惜。
慈濟志工高肇良在反毒宣導活動中分享,凝聚社區一起為反毒努力,以自身經驗讓大家知道他的翻轉人生。(攝影者:陳春來,地點:彰化市延平活動中心,日期:2015/11/19)


高肇良的母親為了他的事情十分擔心,只要郵差送信來大聲喊:「高肇良,掛號!」母親便會衝出去,因為她知道,那都是地方法院寄來的信,母親原本心臟就不好,這些事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就像在她老人家的心上插刀一般,讓她晚上都要用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且越用越重……

一個孩子吸毒,造成家裡這麼大的困擾,情可以堪!「當時我前後共進了彰化看守所、彰化監獄、南投看守所、台中監獄、雲林監獄及嘉義監獄,蹉跎了近十年的時間,十年的青春歲月全浪費在監獄裡!」高肇良表示,吸毒不僅浪費了自己的青春,更傷害了最親愛的家人。

無法回頭 人生懲罰是後悔

當高肇良的父親因急性血癌往生時,他人還在監獄服刑,記起爸爸生前曾說過:「這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不希望往生後,肇良是帶著手銬腳鐐回去見最後一面……」可是高肇良當時身陷毒品的深淵,縱使爸爸的萬千叮囑,他還是拋到腦後,不當一回事。

當主任及兩名員警羈押著高肇良返家奔喪,那一路跪爬進屋,手銬腳鐐碰觸地板「匡噹」的刺耳聲,高肇良心碎了,他後悔自己繼續沉淪在毒海中,沒讓最疼愛自己的爸爸,看到他浪子回頭的那一天,這段痛苦的回憶,至今令他無法忘懷。

因認同慈濟,這次反毒宣導活動的主辦人陳美玉老師,特別邀請高肇良前來分享,她要讓大家知道慈濟人一直在關心社區。(攝影者:楊國華,地點:彰化市延平活動中心,日期:2015/11/19)
高肇良說在他跪爬進屋時,依稀記得當時姪兒稚嫩聲音問著:「叔叔為什麼要當壞人?」這一句話重重的壓在他的心裡,他是長輩,理應當孩子的模,可是高肇良卻成為最不好的示範,即使現在的他已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姪兒還是會說:「叔叔現在是慈濟人,但他曾經是壞人,沒想到在孩子們的心裡,還是記得當時的我……」

反毒宣導 守護孩子的未來

代表教育處體健科出席的劉美娜分享:「邀請高肇良師兄前來現身說法,將自己吸毒造成對家人的傷害與痛苦,讓大家對於反毒拒毒有了基本的概念,尤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份很好的教材,拒毒要從小開始。」

因認同慈濟,這次反毒宣導活動的主辦人陳美玉老師,2011年自教職退休,為了充實自我,這幾年加入慈濟教聯會學習靜思語教學,也參加社教中心手語課程,為的是輔導社區讀經班的孩子,能提供孩子更多好的資糧。

「我在延平社區已經耕耘十五年了,慈濟一直都在,慈濟真的很好,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把慈濟帶進我們的社區……」熱情又積極的陳美玉要讓大家知道慈濟的好。

原本對於社群通訊軟體Facebook、Line等一竅不通的陳美玉,在女兒的指導下,她加緊學習,利用網路科技把這次活動的訊息發布出去,廣邀大家來參加,為的就是希望能藉由高肇良的生命故事,讓每個學校都有反毒的種子能遍地開花。

反毒宣導刻不容緩,陳美玉希望藉著高肇良的生命故事,讓反毒的意識更深植在每一個人心中,並且開花結果,大家一起守護孩子的亮麗人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梁毓真 彰化報導 2015/11/1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