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十年 園區生態首導覽

2016-04-24   | 周小嫃
來自非洲的幹生果實,外表真的長得很像西瓜,因為殼硬所以在非洲當地都加工成水瓢或帽子。(攝影者:陳武良,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6/04/17)
歷經十年植栽的高雄靜思堂園區現已綠意盎然,鼓山慈濟志工吳江松兩年前開始籌備規劃靜思堂生態園區導覽研習,今年(2016年)初春正式邀約大家一起來參與。

首次生態導覽於4月17日正式展開,來自各區十九位對生態導覽有志趣的志工,共同學習與了解園區植栽植物,四個小時的精細解說,令所有參與的志工感動之外,紛紛發願要承擔園區生態導覽的重責大任。

是什麼樹?讓猴子爬不上去

導覽志工吳江松帶領大家從園區東側開始探索,他指著地上豎立的指示牌,風趣地介紹「九芎」是早期原住民的「聘禮木」,部落內的新郎要娶新娘時要先到森林找九芎木,長老依照新郎所砍的木枝來判斷新郎的體能,要合格才可以娶親;更妙的是,九芎木每年都會脫皮,因樹身光滑細嫩到連猴子吃飽力足,一爬就溜了下來,所以猴子就放棄攀爬九芎木了。

園區大愛廣場東側的樹木,在西側也可以看到,這是種植時由陳瑞源教授設計的對襯植栽,在視覺感受上,如同排列在廣場兩側的樹神守護者,它們日日守護著大愛,綿延生生不息。學員仔細聆聽、勤作筆記,將導覽中的重要解說記錄下來,展現出認真學習態度。

導覽志工指著龍柏說,它是珍貴樹種,有庭園觀賞及雕刻價值,因此要價不斐。在大愛廣場東側正面有幾株龍柏,其中一株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遭人偷偷鋸下樹身;然而由於龍柏體積大,無法一次鋸斷,偷竊者竟然分次鋸,導致龍柏傷痕累累。

總務組志工發現後,馬上在樹上吊了一個牌子:「請不要鋸我。感恩!」沒想到,真的沒再來鋸;但是先前的樹身傷痕仍在,導致龍柏無法如往常一樣健康成長,容易罹患植物疾病。吳江松語帶不捨,用手輕柔撫摸龍柏,並邀請大家一起給予祝福。
吳江松(中)風趣地導覽風格,讓學員印象深刻,也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攝影者:陳武良,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6/04/17)

是「魚目」還是「魚木」?

是「魚目」還是「魚木」?學員們注意到樹名很有趣的魚木樹,詢問樹的命名和魚有關嗎?吳江松說,早期原住民捕魚時,因為魚木樹質輕,都會先用魚木樹雕刻成小魚型,放入水裡做誘餌吸引魚群捕食,漁獲效果非常好,因而命名「魚木」,讓學員不禁讚歎原住民的先民智慧。

在東側的植物區裡,學員們還看到一年可以採收兩次、學名為「嘉寶果」的樹葡萄,嘉寶果屬於熱帶雨林的幹生植物,果實長在樹幹上可食用,熟的時候呈現紫色,學員當場試吃,味道酸中帶甜。

一直介紹直挺挺的喬木和灌木,當然不能漏掉小兵立大功的植被植物,貼著土地生長就像是大地的外衣。環繞在嘉寶果、羅漢松、龍柏樹旁的是「金錢草」,因為一葉一葉圓圓的很像銅板而得名。在九芎、樹蘭、瓊崖海棠、海南紅豆樹、黃花風鈴木、酪梨等樹下則有蔓花生與臺北草,導覽志工蹲下身來,手輕撫著臺北草稱讚它耐人踐踏的好功夫,像是有忍術一樣。

來到西側生態植物區,導覽志工特別解說「羅漢松」,它的果實相當特別,因為種子長在果托上面,這樣的組合看起來像是穿著袈裟打坐的羅漢。常讓大家分不清楚又偏偏不是同一家人的艷紫荊、洋紫荊、羊蹄甲,終於在導覽中解惑,葉大不果只開鮮艷花的是艷紫荊、洋紫荊開白花、羊蹄甲開紫花,而水黃皮大多生長在海邊,豆莢成熟後落入水中隨水漂到陸地生長。

日日櫻堅韌 黑松永不分

在介紹過臺灣欒樹、恆春竹柏、茄冬、櫸樹(雞油樹)、象牙樹(黑皮仔)、稜果榕(無花果)及槐樹後,靜思堂西側水池石頭上,眼尖的學員看到一株從石頭縫中長出來的「日日櫻」,導覽志工強調它是自己長出來的,而且還開著很漂亮的紅色小花朵。

九芎是早期原住民的聘禮木,新郎要娶新娘前要先到森林找九芎木,長老依照新郎所砍的木枝來判斷新郎的體能,要合格才可以娶親。(攝影者:陳武良,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6/04/17)
來到西側山坡上,有許多的「澎蜞菊」,雖然小黃花開得漂亮,但這種植被植物容易長高,常常會暗藏害蟲。在西側的邊緣看到美麗如小朵蘭花的「射干」,還有很有意境的「楓香」,另外有一棵名為「黑松」,吳江松興起詩意吟出「送我一棵黑松,生死相隨永不分」。有人好奇直問為什麼?原來黑松的針葉是二葉一束,從新芽到落葉真是永遠兩葉不分離。

學員學習興致越來越高昂,腳步不停歇來到西側後面停車場,路邊有一株「紅雀珊瑚」,開著像似雀鳥一樣的小花穗,群聚在一起似乎在進行聯誼會。「哇!」突然有學員喊著:好痛!原來是被「皇冠龍舌蘭」的厚大葉緣尖刺給弄痛了,這是它自我保護的方式。柏樹不是都應該高高的嗎?這群柏樹怎麼這麼矮小還貼地生長,導覽志工介紹這就是「偃柏」的特色,是日本的庭園造景的常客。

來自楠梓區的學員胡桂寶指著「黃槿」,很開心地說這是「粿仔樹」,也有學員來附和。原來「黃槿」的葉是蒸糕點的最好墊襯材料,民間到現在都還在持續使用它,是很有價值的庭園植物。

猢猻樹裡能儲水能開洞

園區後山還有魯花樹、無患子、大葉桃花心木、青剛櫟、森氏紅淡比(俗稱日本神社的木神)、孔雀豆(相思豆)、立鶴花、假儉草、胡椒樹、澳洲鴨腳木(八爪章魚)、棋盤腳、蛋黃果(仙桃)、水柳、火焰木、諾麗果、土樟、海檬果、美人樹……許多樹還是學員第一次遇見的樹種。

前面一棵好大的樹,三個志工牽手才能環繞樹身,原產地在非洲的「猢猻樹」,又稱猴麵包樹,它的果實真像一隻大老鼠,果肉可以食用,這種樹沒有年輪,樹幹可達直徑十一公尺,樹高可達五至三十公尺,最特別的是它的樹身中,可以含藏一萬兩千公升的儲水,所以又俗稱「旅人樹」,可謂是天下十大奇樹之一。

導覽志工特別介紹「黃連木」,又稱楷樹,當年孔子的學生子貢為孔子守墓,因為感念孔子為世間楷模,所以在木地四周廣植黃連木,因它的枝幹疏而不曲,藉以形容剛直,所以又稱楷模,楷樹的名字因此而生。

原產地在非洲的猢猻樹又稱猴麵包樹,果實像一隻大老鼠,果肉可以食用,這種樹沒有年輪而樹幹可達直徑十一公尺,樹高可達五至三十公尺。(攝影者:陳武良,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6/04/17)
經過四個小時的生態導覽,學員們收穫豐富,個個心中滿懷志願。來自鳥松區的志工蔡宗成一路認真聽課、仔細觀察,也不斷和導覽志工互動,並勤記筆記。他表示,自從由公家部門退休後就持續對植物生態有興趣,很高興收到靜思堂有生態研習的機會,所以就立即主動報名參加。

蔡宗成分享:「每種植物都有它的功能,尤其是那些珍貴的植物是需要去保護的,能為後代子孫保留這樣的資產,那是非常好的。」蔡宗成還提到,人們不要因為土地開發,而把珍貴物種給摧毀,這不是大家的期望。

說法也能傳法 帶動生態巡禮

在臺北帶孫子特地趕回來高雄、家住楠梓的志工胡桂寶,人在臺北卻心繫高雄的她說:「身為慈濟人,高雄靜思堂就像我們的家一樣。」她想透過這次的生態研習,更詳細了解靜思堂周圍的環境,「今天來這一趟真的好高興,沒有想到靜思堂有這麼多的珍貴植物,而且都照顧得這麼好,許多植物都有別名,也讓我了解到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環境與故事。」胡桂寶期許自己回到社區,要把今日所學與更多人分享,邀請大家共同來愛護珍惜靜思堂的一草一木。

導覽志工吳江松提到,約兩年前有民眾參觀靜思堂詢問到周邊植物,志工們希望能解說而牽起這個導覽的因緣。他謙卑地表示,自己非專業人士,除了努力收集資料,也結合其他志工的協助,才能製作好植物的表示牌、條碼及電腦資料建檔與印刷。

而光是拍攝植物的照片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吳江松說:「希望藉由這個活動培養出導覽人才,配合靜思堂的說法、傳法。如果是會眾參訪時對植物有興趣,就可由導覽人員帶領會眾來趟園區生態巡禮。」他更希望藉著大家認識植物而發出愛心,更能好好疼惜愛護花草樹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小嫃 高雄報導2016/04/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