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半世紀 美善的行動力

2016-06-07   | 黃奕傑 鄧應忠 黃采綺 李建寬
適逢慈濟五十年,一次發行兩本書《行願半世紀》與《隨師行腳》,期望透過一字一句讓更多世人認識慈濟,了解民間慈善組織的核心思想;而在的新書發表會上,社會賢達紛紛到場獻上祝福。(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從1996年開始,靜思人文與天下合作出版,歷年合作出版書籍共計三十八本,而這次2016年,適逢慈濟五十年,一次發行兩本書《行願半世紀》與《隨師行腳》,期望透過一字一句讓更多世人認識慈濟,了解民間慈善組織的核心思想;而在6月6日的新書發表會上,社會賢達紛紛到場獻上祝福。

總是第一線 為臺灣奉獻


新書發表會場,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坐在臺下,欣賞《慈濟五十》紀錄片,他說道:「慈濟是臺灣最有價值的品牌,它從管理的角度,在動員整個組織的能力,應該一般世界上少有企業能夠跟得上。」

而科技業企業家童子賢則是肯定慈濟,穩定社會人心的貢獻,「過去五十年,慈濟帶給臺灣很正面的影響,有無數志工散發熱、散發愛,哪裡有苦難、哪裡有天災,我們都看到慈濟總是走在第一線。」

另外,拍攝《看見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感性說出對慈濟的感謝,「感謝慈濟在過去的五十年,為臺灣奉獻照顧,未來五十年能夠帶領大家,得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五十年點滴 愛堆積故事


從每天的五毛錢開始 ,慈濟人五十年來步步軌跡,化為一字一句,進而出版成書,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五十周年這麼特別的時間,這個時刻讓更多更多人,深入所有的點點滴滴,其實一路看每本書,其實都感受滿滿的愛跟善,其實非常的珍惜,然後我們身為晚輩只有緊緊跟隨。」

天下文化副總編輯吳佩穎表示:「我們跟慈濟合作出版,我們都有一個心願,這個書是面對一般讀者大眾的,藉由天下文化的品牌,能夠把慈濟大愛的精神,跟理念跟故事一起推向臺灣社會,來自於全球華文讀者,而不是只有慈濟人來閱讀。」
一張張上人行腳照片,透過攝影大師阮義忠的鏡頭呈現,他隨師多年,繼2005年《恆持剎那》後,相隔十一年,再次集結精彩照片搭配文字紀錄,而此次主題是看見上人的慈悲與智慧。(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靜思書軒和天下文化合作一同編輯出版《行願半世紀》與《隨師行腳》見證了慈濟用愛鋪路的足跡,同時請來熟悉佛法的文字工作者潘煊執筆,帶領讀者回到不同時空的愛與合。

慈悲的足跡 看見善動力

攝影大師阮義忠整合證嚴上人照片,配上妻子袁瑤瑤文字詮釋,夫婦一同出版新書《隨師行腳》,用鏡頭記錄一篇篇感人故事,想讓藝術品也有貢獻,把善良面的真化為永恆。

一張張上人行腳照片,透過攝影大師阮義忠的鏡頭呈現,他隨師多年,繼2005年《恆持剎那》後,相隔十一年,再次集結精彩照片搭配文字紀錄,而此次主題是看見上人的慈悲與智慧。

攝影大師阮義忠說道:「《恆持剎那》純粹是攝影集,配上上人的靜思語,今年的《隨師行腳》倒是文字是由我家師姊袁瑤瑤來撰寫的;那第一本(恆持剎那)比較強調影像張力,第二本(隨師行腳)則比較強調照片背後的故事。」

從超過十萬張照片中,挑出八十三則動人故事,《隨師行腳》是阮義忠和袁瑤瑤夫妻在慈濟月刊寫專欄的集結,其中上人到環保站看見大家相聚學習、包容,讚歎人間最美就是和,讓他們印象深刻。

上人曾開示,每一天,我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在消耗時間,若懂得把握,將秒秒都換成善行,便可為自己累積福德,阮義忠袁瑤瑤夫妻倆將繼續拍、繼續寫,就是要把人性的善面,永恆傳下去。

慈濟五十年來,秉持慈悲喜捨的初衷,陪伴民眾度過受災時的無助時刻,來自社會各界的祝福,也見證了這一段歷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黃奕傑、鄧應忠、黃采綺、李建寬 臺北報導 2016/06/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