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粽子飄香 “食”在好健康

2016-06-09   | 陳麗春
端午節將至,南港區志工舉辦綁粽子活動,大家一起為照顧戶,獨居老人及警消人員盡份心意。(攝影者:蔡翠櫻,地點:臺北內湖,日期:2016/06/04)
「今年的素粽有別於往年,主食材用紅藜麥、小米拌著長糯米、圓糯米,增加黏度與Q度,餡料則有白果、水煮花生、栗子及蓮子搭配,完全使用天然食材,以養生為考量。」負責規劃綁粽子的志工林淑惠說明素粽的食材。

6月4日,在端午佳節之際,臺北南港的慈濟志工親手綁粽子關懷慈濟照顧戶、獨居長者,還有平時辛勤為社會付出的轄區警消人員,以及愛護大地不遺餘力的環保志工。

食在好健康

近幾年食安問題不斷,加上人人日漸重視養生,「紅藜麥」已成為當紅的食材,端午佳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為了大家的健康,讓各年齡層在端午節吃粽子時,身體沒有負擔,因此,熟悉養生食材的慈濟志工林淑惠在今年的粽子食材選擇上有了變化。

林淑惠表示「紅藜麥」消化比較容易、沒有負擔,餡料加入栗子、蓮子、花生,還有白果,都是天然食材,完全沒有加工油炸,油脂量比較少,她說:「紅藜麥兼具『三高』的功效與營養,三高就是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高微量元素,另外,還有『三低』的好處,就是低脂肪、低澱粉、低熱量,能符合各族群的飲食需求,可算是寶石級的超級食材。」

志工張采家邀約八十三歲的老母親楊錢一起來綁粽子,而身體還相當硬朗的楊錢也邀約平時一起在行天宮承擔義工的李罔牽一起投入,倆人長期在行天宮擔任義工,服務已屆滿五十年,不論刮風下雨,總能看到倆人在行天宮服務的身影,李罔牽阿嬤與大家分享,前幾年曾隨著服務團隊到日本做義工,當時也參與綁粽子......

對於慈濟李罔牽很護持也很讚歎,礙於年歲已大,只能來參與這些還可以承擔的勤務,這是她第一次參與綁粽子,她說:「在慈濟綁粽子有許多限制,粽子大小要控制、材料數量要控制,剛開始覺得很不自在,但後來發現,參與的人這麼多,不這樣管理,還真不行,這樣的團體真的很好,我學習到了,我真的很開心!」
鄭子峰(右)與多位男眾志工負責煮粽的工作,必需忍受炎熱的氣溫及鍋邊的熱氣。(攝影者:蔡翠櫻,地點:臺北內湖,日期:2016/06/04)


感恩與尊重

此次動員了志工三十六位,一千四百顆素粽,自早上六點開始分工進行,清洗小米、紅藜麥,還有洗粽葉、備食材、拌米……

現場志工各司其職,待一切食材全部就位後,會綁粽的志工分成兩條動線,大家依照每顆粽子的餡料數量,開始有順序的作業,若有不會綁的志工則充當補料員,加速動線的暢通,而煮粽勤務就由志工鄭子峰負責「掌爐」。

「掌爐」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由於近日氣溫在正中午都超過三十八度,一鍋粽子要煮約五十分鐘,三個大鍋子同時烹煮,也因鍋子大小,要將七十串粽子煮熟,需約六個小時,高溫加上鍋子熱氣,鄭子峰與在旁協助的男眾志工,個個汗如雨下,但沒人言苦,人人克盡一分心力,將熱量不高、兼顧健康的健康素粽送出去。

志工陳怡卉感恩團隊的分工合作,她說:「很感恩我們的團隊的『合和互協』,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想利用做好粽子之後,趁著新鮮時,送給我們的照顧戶、環保志工及警消人員,讓他們吃到營養又為健康加分的素粽。」

端午節之際,慈濟志工投入包素粽的行列,希望在佳節獻上感恩,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增添一分家人般的情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麗春 臺北報導 2016/06/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