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兄弟一句勸 不要再回頭

2016-11-16   | 阿威口述 李委煌整理
高肇良與受刑人通信,固定往返約有五十位,以正面文字給予鼓勵,或分享證嚴上人開示法語,啟發有心改過的同學一起向善,阿威就是其中一位。(攝影者:黃筱哲)
以前我販毒,拿錢孝敬媽媽,她卻說:「你給的這是骯髒錢,我不用!」我聽了很難受。因為無知,想讓家人過好日子,卻不知道危害多少家庭!現在,雖然很多人不再相信我,但我不想再讓愛我的人失望了……

不讓愛我的人失望

我在臺南明德外役監附設的戒毒班,認識了前來分享的(慈濟志工、更生人)高肇良師兄;之後,我陸陸續續和他通信了有三年之久。今年(2016年)6月假釋出獄,不過才三、四天,我就急著北上彰化,主動想和高肇良見面;離開屏東老家,我不是在乎旁人眼光,而是擔心再走回頭路。

過去數度進出監獄,每次回家後,舊朋友就會再找上門,供應我毒品或引誘我去販毒。忍不住時,我就會這麼想:「拚幾個月,存點錢,就收手吧。」只要有這個想法出來,就真的完蛋了,這條路會不斷重複……

為了擺脫過去的環境與陋習,我曾北上到桃園、中壢,以及新北市的中和、土城等地工作,但仍是一再與毒友聯絡上;總是在一、兩次拒絕後,就無法再抗拒而失敗……

我甚至曾經遠離臺灣去越南,一方面經營事業,另方面也想避開臺灣毒友;只是萬萬沒想到,遠赴國外竟是跳入了另一個深淵。在接觸上管道後,我放下了事業,從柬埔寨運毒進入越南;運毒的暴利,又讓我沉淪下去。

直到後來,一個月內有六位運毒的朋友被捕,我才驚覺不能再繼續;尤其走私販毒可是無期徒刑或死刑,所以只好又回到臺灣。

我從十五歲起進入少年感化院,到後來被判的槍砲、傷害、吸毒等罪,進出監獄加總起來也十多年了。我一人吸毒,全家受苦;所以很想藉著高肇良的經驗來改變自己,真的不能再讓愛我的人失望了。

給自己重來的機會

在母親與大姊的陪伴下,我帶著一點行李,北上彰化永靖;高肇良幫我租好房子,開車載我去找工作。鐵工、焊鑄、園藝搬運……一直找到第五個廣告看板工作,才終於被錄用。

這段時間,不管忙到多晚就寢,我清晨七點半固定醒來,完全不必依賴鬧鐘,因為過去四年,我在獄裏都是這個時間起床。我靠自己的勞力賺錢,雖然薪資不高,但每分錢我都花得很開心、很安心,沒有壓力;我才三十多歲,還算年輕,還有機會重來。

以前,雖然錢賺得多,揮霍時也很帥氣,但我拿錢孝敬媽媽時,她卻說:「你給的這是骯髒錢,我怎麼敢用?這是害人賺來的錢啊!」我聽了心痛難受,只覺得自己不也一樣賺錢顧家?而且也是用生命去拚來的啊!

過去無知,只覺得賺錢、讓家人有錢就好;但沒想到,自己用生命去拚來是一回事,但背後卻是犧牲、危害了多少家庭,以及斷送了多少人的幸福!現在只希望能改過自新,甚至進一步去感化別人也別再做壞事,那就是救了一個人、一個家庭。

吸毒的人,一次次進出監獄,身邊親友也一次次地更不接納,甚至漸漸離我們遠去;驀然回首,只剩下至親還辛苦地支持著。

臺灣的法律,較重視處罰,所以監獄人滿為患。為何犯罪率那麼高?教化率卻那麼低?其實我們也很想改變,但外面的人,是否真的願意拉我們一把?

當然,有時人家願意伸手,我們也不一定敢去回應那雙手,因為長年出入監獄,缺乏自信,難免會擔心「別人是怎麼在看我」?我們也會害怕伸手的人,是用什麼出發點在協助我們?他們是真心的嗎?

雖然我這次出獄還不久,但畢竟已關了將近四年,不但對毒品失去興趣,甚至連想都不會去想;白天正常上班,週末假日有時也跟著高肇良、志工前往監獄關懷或學校做反毒宣導。我感覺得出來,已不像過去那樣,還有可能被毒友說動的欲望。

在假釋刑期結束之前,我每月仍得回屏東地方法院報到,並和觀護人面談。前陣子回去時,遇到了以前在屏東看守所裏,同工廠又同房的「同學」,假釋出獄的他也每月來報到;他偷偷跟我說,其實還是有在碰毒品……

我告訴他,做兄弟的只有一句話勸,就是千萬別再碰毒品了!人生,不能再循環出入監獄;這樣下去,到最後再悔悟就來不及了。我跟他說,若不再吸毒了,歡迎來彰化找我!

記者後記:再次考驗

今年9月初,阿威在彰化員林遭遇車禍,斷了六根肋骨,鎖骨粉碎性骨折,被送往醫院急診;他在痛苦中告知醫院人員,他的緊急聯絡人就是高肇良和慈濟志工。

在母親、姊姊從屏東趕往彰化這段期間,志工等於是他的家人,在旁陪伴照顧;高肇良也先提撥一筆更生人關懷基金,贈予阿威家人應付急難所需。

住院約兩週後,阿威出院返回屏東老家養傷。不得已下,他退掉彰化租屋,暫時離開出獄後難得找到、非常珍惜的第一份工作。才剛重返社會,就遭遇重大考驗,他不免沮喪無奈;同時間,他也感到很幸運,感恩這場車禍只是傷了他的身體,復原後他還有機會再打拚。

他的鎖骨打了鋼板,肋骨傷勢也日漸復原,但日常生活仍需麻煩家人照料;他靜下心來療養,待能自理生活,將盡快北上彰化工作,並接續先前的志工服務。高肇良和志工們也期盼他重返的那一天!

(口述:阿威(化名) 整理:李委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9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