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動作都喘氣 代表還有命做好事

2020-06-15   | 李明霂、李相岱
洪果(化名)忍著身體不適拆解芭樂套袋,透明灌食管從胸前衣服鈕扣間外露,不時隨著他身體的起落晃動著,絲毫不影響他做環保的專注度。(攝影者:林明霂,地點:福興環保站,日期:2020/06/01)

清晨六點多,天色剛亮,頭戴紅色鴨舌帽的洪果(化名),騎了二十多分鐘的腳踏車,第一個抵達福興環保站,踩著不穩的步伐找到開關,打開電燈,坐進一堆及膝高的回收芭樂套袋,快速地拆解透明塑膠袋和白色蔬果網,分別丟入不同的簍子裡。
 
他胸前一根圍成一圈的透明小管子,從他衣服鈕扣間外露,不時隨著他身體的起落晃動著,那是他灌食用的管子。「可以動,就不怕辛苦,等不能動了,就要煩惱……」
 
罹癌孤苦伶仃 志工致力關懷
 
罹患食道癌的洪果,今年六十七歲,是慈濟的照顧戶。三年前從臺北搬到桃園,慈濟志工彭滿妹回憶:「他剛轉來時我們不熟,感覺他很謙虛,不太愛講話,後來我才知道他講話會喘,所以話就比較少。」
 
彭滿妹表示,洪果的太太罹患憂鬱症自殺往生,他一個人孤苦伶仃,還好以前的老闆江龍喜照顧他,並提供住處。
 
江龍喜與洪果認識三十年了,洪果是他從事建築業時雇用的員工,後來失聯近十年,後來聽說他罹患食癌住院,江龍喜馬上去看他,「有一年過年,洪果病得很嚴重,住院住了快二十天,我幫他請看護,夫妻輪流照顧,我們就像好朋友,我做得到都沒關係。」
 
江龍喜開心地說,「感恩慈濟給他金錢補助,我就不用再有付出金錢的壓力了。」以前只要是洪果住院,都是他幫忙處理,現在有慈濟照顧,他很放心。
 
長期受病折磨,洪果講話氣若游絲,「脖子裝了四根螺絲,龍骨也有裝螺絲,手術太多遍,手臂都會麻。」他無奈地指著自己的脖子和背部,「醫生說這沒辦法醫治,就長期貼貼布,貼到都脫皮。」
 
辛苦的還不只這些,洪果說,因為他的食道切掉一截,把胃拉起來接,所以灌食是直接灌進小腸,「灌小腸的管子比較小,牛奶、豆漿要是泡稠一點,就會灌不下去,我就要加水稀釋。」也因為這樣,只要顆粒較粗,像果汁、蔬菜汁之類的,洪果都無福消受,長期營養不良。
 
樂善好施的江龍喜(右),與洪果認識有三十年,亦兄亦友,提供房子給他住已近十年。(攝影者:李昭田,地點:江龍喜家,日期:2020/01/03)

受助助人回饋心  翻轉手心手護地球
 
但他沒有因此在家休養,一年前,洪果開始自己騎著腳踏車到環保站做環保。
 
住在洪果斜對面的志工范瑞嬌,只要有慈濟月刊就拿給他看。「月刊有報導做環保,他很喜歡看,我就跟他說,你有環保可以先拿來我家,所以常常一大早門打開,就有一包回收在門口。」偶而遇到洪果,范瑞嬌就跟他說,「如果有空,身體也還可以的話,可以到環保站做環保。」她還擔心洪果經常頭暈,表明要安排她的先生載他去環保站。
 
但,洪果堅持要自己騎腳車前往。從住家騎腳踏車到環保站,平常人約十來分鐘,洪果卻要比別人多花一倍的時間,但他不在意,「我早一點去環保站,車子較少、較安全。」早上五點起床先灌食,六點出發至環保站,洪果日日如常。
 
忍著病痛做環保,洪果一年來努力付出,環保志工看在眼裡,不捨在心裡。一起拆芭樂套袋的環保志工吳秀碧說:「看他走路就知道他人舒不舒服,有時候叫他休息,他都靜靜的不回應,有次主動跟我說,他回家時,樓梯爬不上去,我就跟他說,『拿健保卡去醫院打點滴。』」
 
身體可以趕快好起來,不必再依賴慈濟幫忙,是洪果最大的願望。他說:「我希望能去上班,可是我腳沒力,無法站,感謝慈濟這幾年給我的幫忙。」洪果把環保當作復健,一點也不怕辛苦。
 
他的手腳很快,加上從早上六點多做到中午十一點,很少站起來或休息,大家都公認比不上他。而拆解芭樂套袋,發出的「窸窸窣窣」聲響,洪果把它當成是愛的旋律,演奏著自己想回饋的心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慈濟志工范瑞嬌(中)與彭滿妹關懷照顧戶洪果。(攝影者:李昭田,地點:洪果住處,日期:2020/01/03)
 
(文:李明霂、李相岱 桃園報導 2020/06/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