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專注不會累 福慧紅包迎歲末

2020-10-28   | 江孟樺
大紙卡有七十五組靜思語,將大張紙卡一組組分開,讓每一張紅包上面印製的靜思語不重複。(攝影者:黃秀琴,地點:慈濟板橋園區,日期:2020/10/25)  
時值年終,慈濟年度盛事──歲末祝福也即將展開,今年以「大愛共伴、造福行善」作為福慧紅包的主題。內含的紀念幣也是精心設計,正面是五十五的LOGO,代表慈濟已經走過五十五個年頭;另一面則用靜思精舍的外觀加入設計,打開紅包,慈濟人的心靈故鄉,躍然眼前。  

談起福慧紅包的歷史,可要追溯到1992年。由於慈濟各志業體成員成長迅速,證嚴上人分北中南三區,先後舉行新委授證;並以去年出版書籍的版稅收入,分裝成一萬多個紅包,發給所有參加的慈濟人,祝福大家不僅發「世間財」,並且也發出世間的「功德財」及「智慧財」,希望大家以他的智慧財產所得的紅包, 當酵母努力經營。一年接著一年,這樣的傳統也被延續下來,成為慈濟人的一項精神象徵。
 
細心教導 分工合作
 
板橋志業園區這次預計製作四萬兩千個福慧紅包,志工和會眾們也在相約在10月25日,要來一起完成這份年度的祝福。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今年沒有辦法親自來園區指導,改用影片來教學。
 
「白膠要像小小水滴,粒粒分明,然後將紀念幣輔助器打開,把紀念幣放在裡面,調整好位置,再將塗好膠的紙卡反面對準……」早上八點,慈濟志工及社區會眾一百一十多人,一起觀看製作福慧紅包的教學影片,雖然過程並不困難,但每個細節都必須多用心,志工們也看得相當認真,希望把紅包的每個細節嚴謹完成,也讓收到的人感受到滿滿用心。
 
看完影片,有就進入了製作階段。眼力比較不好的人可以負責紙卡分類,而眼力較好就擔綱組合工作。接著大家分成兩個人一組,分別站在桌子兩端,把一大張紙卡慢慢拿起,輕輕地往旁邊的重疊好,依序五次後,再移至空的桌面,再繼續進行拆圖卡的動作,志工林月娥也一邊提醒:「記住拆時不要折到佛陀的圖形。」
 
志工金雅琴也是製作福慧紅包的種子教師,他仔細叮嚀該注意的細節:「畢竟一年才會碰到一次,一開始大家還不太記得,但經過幾次後,漸漸喚醒了記憶,做得更加得心應手。」對於第一次參與的社區會眾,金雅琴也分享經驗,希望讓大家都能做得很歡喜。在個別指導、協力分工之下,用心組合的福慧紅包,一個個逐漸有了雛型。

 
金雅琴是福慧紅包種子,她仔細叮嚀該注意的細節。(攝影者:黃秀琴,地點:慈濟板橋園區,日期:2020/10/25)

 
大手小手 歡喜分享
 
從大張紙卡拿取,再按照上頭的靜思語分類,接著把外框、立體佛陀圖、紀念幣等等黏貼組裝。紅包接著來到產線的最後一關──綁金線,志工把裁好的金線,先大約打個結,然後用量尺板將結調整至四點五公分的位置,這樣才能不鬆也不緊的套在福慧紅包上面。在專注的意念和靈巧的雙手努力之下,充滿祝福心意的福慧紅包,終於完成。
 
「總是做到都不知道累!」快八十歲的羅董壽美,從板橋園區興建時就會來幫忙打掃,更是每年製作福慧紅包的固定班底,雖然他動作不快眼力也不好,只能負責前頭的分類工作,但他還是做得很開心,連疲倦都感覺不到。
 
除了年長者之外,也有其他年齡層一起來加入。「希望他能藉由學習培養定力。」蘇文玲帶著外甥女林庭如利用周末假日一起來參加,透過製作福慧紅包的過程,希望也能讓年輕人心思專一,磨練性格。
 
歲末限定的福慧紅包製作活動,對於慈濟人來說是祝福、是精神象徵、更是「傳家寶」。透過製作和發放,希望能把智慧和大愛,持續的分享出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綁金線,更需要專注,所以單獨在306教室,把裁好的金線,先大約打個結,用量尺板將結調整至4.5公分的位置,這樣金線不鬆也不緊的套在福慧紅包上面。(攝影者:黃秀琴,地點:慈濟板橋園區,日期:2020/10/25)
 

(文:江孟樺 板橋報導 2020/10/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