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慈濟論壇起跑 籲綠色行動造永續環境

2020-11-13   | 彭鳳英
第六屆慈濟論壇記者會,顏博文執行長、何日生主任和與會貴賓共同祝福論壇順利圓滿。(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2020/11/12)
第六屆慈濟論壇將在11月14日於新店靜思堂展開,為期兩天的論壇,邀集產、官、學界以及民間環保團體,以「未來地球與綠色行動」為主題,重新檢視對於環境保護的思維,期待藉由彼此交流互動,建立共知、共識、共行為臺灣和全球永續發展再造奇蹟。
 
環保是永續的答案
 
2020年適逢慈濟環保三十周年、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慈濟基金會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經濟部水利署、中央研究院、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慈濟大學、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合作,由慈濟科技大學、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荒野保護協會、大愛感恩科技協助舉辦「第六屆慈濟論壇」。
 
迎接論壇起跑,12日上午慈濟在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辦論壇記者會,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表示,此次論壇主題是「未來地球與綠色行動」,「未來地球」就是永續發展;「綠色行動」就是要達到永續發展,是現在必須做的,要趕快進行付出的行為。
 
慈濟論壇展開前兩個月,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和慈濟基金會合作「2020臺灣環境永續行為調查」,進行國人環境永續行為的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民眾過去三十年來,無論年齡、性別,其態度、價值、信念、知識行為等各方面,都是正向的表現。葉教授欣言:「臺灣民眾對環境永續行為已有很明確的認知,並且重視與同意必須做好環保。」
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說明和慈濟基金會合作「2020臺灣環境永續行為調查」,進行國人環境永續行為的調查分析。(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2020/11/12)
 
慈濟環保國際肯定
 
地球的另一端美國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Bill Kazer,也透過雲端參與記者會,他以流利的華語分享幾年前來做「臺灣的循環經濟」專題,想了解臺灣的環保政策,民間又是如何配合政府的政策。
 
當時,環保署官員建議他找慈濟,可以讓他看見驚奇。經過採訪,讓Bill Kazer感觸最深刻的是,慈濟的動員力,「那麼多人願意參加環保回收,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能對社會有貢獻。」
 
他發現環保志工普遍都是已退休的年長者,雖然身體狀況不如以前,但是他們覺得做環保非常有意義,認為自己還是有用的;也有受刑人出獄後,慈濟人幫他們重新走回社會,來到環保站付出,找回正常的生活。
 
「慈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個完整的運作系統,在環保站,除了做回收,還有環保教育、醫療諮詢以及配合政府的長照服務。慈濟環保志工除了保護環境,對和諧社會也有很大的貢獻。」Bill Kazer希望新聞界朋友,能多了解慈濟做環保的意義。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何日生主任,感恩Bill Kazer對慈濟的肯定,並回饋:「慈濟體現的整個環境的概念,慈濟人做資源回收是把物質當作有生命來看待,實踐證嚴上人說的珍惜物命,佛法說的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換句話說就是每天在回收生命,寶特瓶回收還有用,何況是自己呢!」重申,無論年長者、身心障礙者甚至犯過罪的人,在環保站都能找到生命的價值。
透過雲端蒞臨記者會的美國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Bill Kazer,希望新聞界朋友,能多了解慈濟做環保的意義。(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日期:20220/11/12)
 
創意啟動環境永續
 
今年的論壇,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青年團隊。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透過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讓年輕人了解環境的問題,成立三年多,淨灘超過二百七十場、演講推廣已經九百多場,出租環保餐具,得到的迴響是人們已經開始改變,代表著社會大眾開始重視海灘環境的問題。
 
但是,畢竟地球被我們汙染太久了,從工業革命加速破壞至今幾百年了,而人類的覺醒才一、二十年。「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不要去問世界改變了嗎?而是要問開始做這件事了嗎?我們有沒有為這件事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陳人平很期待透過這次的論壇以及之後的分享交流,可以讓更多人加入改變的行列,同時相信未來會更有希望。
 
第六屆論壇籌備與舉辦期間,慈濟慈善基金會委託臺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進行IS014067碳足跡盤查與認證,以更科學的方式計算活動的碳排量。顏博文執行長表示,理論上,零碳排是不可能達到,未來可以透過種樹做到碳足跡中和,往近零碳排邁進。
 
給予此次論壇很多指導的蔣偉寧教授表示,很高興看到慈濟三十年來推動環保有了很多的成就。資源回收再利用,環保一條龍在新經濟循環的發展上,不僅是典範更與國際接軌。永續發展必須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增益,和慈濟所做相同,因為慈濟就是社會增益的代表。
 
蔣偉寧教授回顧,2012年聯合國在永續發展會議上提出最大的計畫,就是未來地球的思考,期許以新的想法、新的做法能夠讓未來的地球是永續的、是公平的世界,能讓全人類都能夠成長茁壯。
 
綠色行動,可以說是綠色啟動,是倡議、是啟動,可以讓未來地球實實在在落實綠色行動。蔣偉寧教授更希望的是:「慈濟在環境保護的運動作為上,可以進一步成為永續環境、成為永續發展。」
給予此次論壇很多指導的蔣偉寧教授表示,很高興看到慈濟三十年來推動環保有了很多的成就。(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日期:2020/11/12)
 (文:彭鳳英 臺北報導 2020/11/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