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停辦慎防疫 寒冬送暖愛不斷

2021-02-07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陳彥任
照顧戶王女士平時以資源回收賴以為生,歲末年終慈濟志工送來用寶特瓶做的披肩,她像如獲至寶般地擁在胸前,直說:「這是我的寶貝!」(攝影者:陳彥任,地點:花蓮照顧戶王女士家,日期:2020/02/04 )
「這個是我的寶貝!」抱著同仁遞給她的環保披肩,靠近臉頰一蹭,感受到暖意的王女士喜形於色,開心地分享她的心情;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她,收到這份禮物,格外有意義。
 
疫情升溫,人們的行動被限制,就連傳統年節的活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慈濟基金會原本每年舉行的冬令圍爐被迫停辦,雖然活動取消,但那份愛依然延續著,因此規畫「寒冬送暖.安心防疫過好年」獨居長者關懷行動方案,慈濟基金會同仁和志工一同前往長期關懷的照顧戶家中,送上年節賀禮,也帶來新年的祝福,弭平沒辦法聚在一起圍爐的遺憾。
 
走進巷弄  宅配溫暖
 
2021年2月4日下午,文史處三位同仁帶著大包小包的關懷物資,在花蓮市區的小巷裡,跟隨著導航軟體左一彎右一拐,走進那些平常未曾注意的角落。
 
「等你們好久囉!」獨居的張先生一聽到慈濟的聲音,很熱情的招呼大家進去,雖然家裡並不大,但整理得乾淨整齊。一看到慈濟人,他開心的分享了自己的志工背心:「我早上才去回收站幫忙,剛剛才回來!」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法在精舍圍爐,所以我們帶來了好吃的給你,祝你新年快樂!」同仁們打開了物資袋,冷凍年菜——什錦吉祥鍋表達滿滿祝福團圓的心意。志工一項項地向張先生介紹各種物資,包含淨斯能量力能素、香積飯、五榖蔬食麵等等,可以吃上一整個月。特別的是,還有用回收寶特瓶做成的環保披肩,同仁們貼心地替他好好披上,張先生很開心,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
 
雖然張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八歲了,說起話來還是很有活力,不但會自己開啟話題,聊聊街坊鄰居的狀況,更主動提起自己的生命故事,帶領同仁走進他的回憶裡。十七歲時就來到花蓮,跟著鐵匠學習而有一技之長的他,雖然有孩子,但因為一些原因,現在卻也沒再往來了,談起這些往事他的表情露出些許悲傷,不過大部分的時候他依舊展現出樂觀知足的態度。
 
「要做到不能做為止!」問到身體狀況時,他拉起褲管,讓同仁看看他包著護具的左膝,提到曾經在門諾醫院看了幾次,也打了玻尿酸,現在只要季節一轉換就會痛,不過他也提到:「給他痛,總比開了刀之後,不確定能不能繼續正常行走還要好。」
 
雖然面臨關節退化的問題,但張先生還是很有活力,中氣十足的笑聲不斷,直到同仁要離開時,他還一直送到巷口,笑著揮手道別。
 
七十八歲的張先生因某些原因,與子女不再往來,慈濟人的陪伴,溫暖了他孤單的心。基金會同仁為他披上披肩時,他笑容滿盈,瞇了雙眼。(攝影者:張佩齡,地點:花蓮照顧戶張先生家,日期:2021/02/04)


環保披肩  防寒利器
 
一行人一戶接著一戶送年節祝福,也回收了滿滿的笑容,更充實了心靈的活水。原本大多在辦公室進行文史紀錄的同仁們,逐漸放開手腳,投入關懷獨居長者的行動,打開自己的心房和他們暢談。
 
夕陽的照耀下,同仁們來到今天的最後一站──王女士家。以撿拾資源回收維生的王女士,得知今天慈濟會來訪,特別提早結束工作,坐在家裡等待。
 
「阿嬤,我們是慈濟,我們來了!」「來,坐坐坐!」沒幾坪大的屋內,王女士已經準備好了椅子。她看著同仁向她介紹每項物資的保存方式,開心地連著點頭,其中最讓她驚豔的,還是環保材質製成的披肩。
 
「喔,這個讚!」得知這個溫暖披肩就是用她平常撿拾的寶特瓶所製成的,王女士特別有感,她直直比出大拇指,更把披肩抱在懷裡,愛不釋手。「這個很棒,我看電視這樣包著很合適。」以後王女士不管是看電視或是中午坐在椅子上小憩,就更多了一項防寒利器。
 
雖然個子小、身形瘦,但王女士看起來卻相當有活力,談起健康狀況,她還展示了她的法寶──推車,大台的推車是他十年前訂製的,也是每天陪伴她出門撿拾回收物的重要夥伴。同仁們一開始還很難相信她能推得動這麼大台的推車,王女士連忙示範,看她輕鬆上手、運轉自在,這才讓同仁們服了氣,也替她的健朗感到開心。
 
王女士的小屋子裡頭,燈光不大亮,四周更被擺滿了回收惜福的資源圍繞,但大家在裡頭忘情聊天,時不時有開懷的笑聲此起彼落。(攝影者:陳彥任,地點:王女士家中,日期:2021/02/04)

關懷陪伴  不老良方
 
眼尖的同仁們留意到一旁茶几上的藥袋,連忙問起王女士是不是生病了,她說身體很好,只是最近有點感冒,鄰居也都會陪她去看醫生。談起這位鄰居,王女士的話匣子一下子就開了,自從她一年多前搬家到這邊來,住在對面的女士就對她非常照顧,不但時不時和她共餐、提醒她吃藥,還會載她去看醫生,「就像我的女兒一樣。」
 
大家聊得正熱絡,鄰居女士正好路過,看見王女士家裡有客人,也進來一起聊天。她跟同仁分享她和王女士相處的點滴,認為和老人家相處,不能只是叮嚀,必須要好好陪伴她。「我騎機車載她去看醫生都會叫她緊緊抱著我,不可以鬆手,只要鬆手我就會停下來,她再抱緊我才繼續騎。」
 
聽到談及自己,王女士笑得靦腆,儘管沒有血緣的羈絆,她卻很慶幸能夠遇到這麼一位像女兒一樣照顧她的好鄰居。同仁們這也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她能樂觀面對生活的原因。」透過持續地陪伴和關懷,除了長者的生理健康獲得照料之外,心理更能正向思考,即便上了年紀,想法和行動依然能很年輕。
 
王女士的小屋子裡頭,燈光微弱,四周擺滿了回收惜福的資源,但大家在裡頭忘情聊天,時不時有開懷的笑聲此起彼落;直到天色漸晚,同仁們才起身告別,還披著環保披肩的王女士開心地揮揮手,相約下次再來。
 
即使不能舉辦行之有年的冬令圍爐,但透過同仁們的接力傳遞,獨居長者還是能夠收到暖心的祝福。疫情雖然帶來了不便,增添人與人交流的限制,不過以愛為名,溫柔地行動,仍能讓暖意滲透到每一個角落,融化寒冬。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陳彥任 花蓮報導 2021/02/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