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八法利益人間 靜思僧團依教奉行

2022-07-26   | 慈濟基金會
德(木雨)師父說,「上人推行什麼,我們就是依教奉行,將上人的教法落實在生活中,是靜思僧團所扮演的角色。」(攝影者:廖文聰,地點:精思精舍人文講堂,日期:2022/07/22)
「宗教之間沒有差異,只有大同小異。心大則同,心小則異。」這是證嚴上人對回答穆斯林胡光中的話,後來胡光中也受證成為慈濟志工。7月22日「全球共善學思會——跨界對談聖職教育的當代展望」靜思精舍德(木雨)師父分享證嚴上人的教育之道,說明上人認為「感恩、尊重、愛」存在各宗教之間。
 
上人對教育之道,最重要就是人文,人格教育的養成是非常重要,人格成,佛格即成。因為基於時節因緣,所以無形的陶冶,就只能寄望於有形的靜思僧團,還有四大八法之中。
 
上人的一天 言行即教育
 
德(木雨)師父表示,僧伽教育是出家人在整個教育中,很完善的學習過程,主要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人的詮釋是,「上求就是不斷的吸收佛法,下化就是為眾生去付出,行菩薩道。不是只有出家人要上求下化,人人都是可學可行的。」
 
僧伽在古代來講,並不是只有出家人,它是合和眾的代表。站在一個宗教家的立場,上人心目中理想僧伽教育,對象不是只有出家人,總是期許對社會大眾有一份責任。
 
佛法云,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提倡「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五十六年來帶著弟子行經人間,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德(木雨)師父說,「上人推行什麼,我們就是依教奉行,將上人的教法落實在生活中,是靜思僧團所扮演的角色。」
 
每個宗教都是非常有歷史,而且教化人心,讓整個人類更美好。「聖職」,以上人的佛教觀來看,是修行者,但不一定是出家眾,而是涵蓋出家、在家都是。就如《法華經.法師品第十一》提到「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上人詮釋,依照佛陀的教法,知解並行,就是如來的使者。
 
在靜思精舍,如來使不止是出家人,還有方便做事的清修士,兩者都是沒有家庭的牽掛,全心為眾生,為傳法。上人的教育哲學,就是身體力行。上人強調「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悟中行。」地點不是學校,也不是只有僧團,是在四大八法,人與人之間的學習。
 
德(木雨)師父說,上人的教育是落實在他的身教、境教、言教。上人一定是身體力行,說我所做,做我所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上人的宣講經典,精舍常住師父編成了一部《靜思法髓妙蓮華》、《靜思晨語》系列。日常生活言行,隨師弟子編成《衲履足跡》;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整理成《靜思語》。
 
將上人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即是盼望文史留芳,後代得以學習。最後,德(木雨)師父以《成佛之道》的一句話——「一切諸善法,同歸於佛道;所有眾生類,究竟得成佛。」作為勉勵。

(文:曾美伶 潘俞臻 花蓮報導 2022/07/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