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開上山走進樹林拐三個彎到府往診卻被拒 醫護說下次再來

2023-04-05   | 卓淑姿 蔡水美
張老先生把心門關了,守在山區雜亂屋內不與人接觸。志工仍不離不棄多次探訪,希望有一天他能走出迷惘的人生。(攝影者:卓淑姿,地點:臺中市新社區,日期:2023/03/26)
灰濛濛的天氣,車窗外偶而還會飄點細雨,八輛車順著蜿蜒的山路,來到臺中市新社區中和國小義診,義診還分為定點及往診服務。3月26日,中區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及志工,總共72位參與,服務18位長者。
 
盼有朝一日 愛融化冰山
 
一行六人共乘一輛車,共同的一念心,備妥醫護箱上車,到了第一個往診住處。地處偏僻山區,將車停在山上的小路旁,李國正醫師熟門熟路沿著小路,拐了三個彎、爬坡而上。因為雨天路面濕滑難行,一路都是雜草叢生和落葉,還得壓低身體穿過樹枝,才能到張老先生的家。

 
中區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志工,依循上人慈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雖然天候不佳,山路崎嶇難行,仍堅持守護山區長者的健康。(攝影者:楊鈞荏,地點:臺中市新社區,日期:2023/03/26)


映入眼簾的是低矮破損不堪的老房子,再往前走幾步路,後方才是主要居住的地方,房子裡堆滿了比人高的雜物和垃圾。聽到李醫師呼喚,從裡面走出一位行動緩慢的老人家。
 
李醫師一如往常關懷老先生,詢問近況和病情,再緊跟著上前去查看罹患骨髓炎的膝蓋。
 
李醫師向老先生表示,「慈濟會盡全力來幫助你,證嚴上人不捨苦難眾生,要志工們見苦才能知福,拔苦予樂。」雖如此安慰,老先生可不領情。不過,今天(3/26)似乎有些進展,老先生竟然願意讓李醫師看看他的傷口,李醫師有感而發——幸好沒有因為天候不佳而未能堅持上山探訪老先生。
 
李醫師說:「以往來看老先生都會被拒絕,沒想到今天(3/26)因緣具足,縱然老先生一樣拒絕就醫,但是並沒有拒絕探視,算是近期的一大突破。」葉慧芬護理師也說:「堅持上來訪視是對的,才能拍到傷口感染的狀況。」
 
前往下一站的車程中,李醫師和護理師葉慧芬及志工討論著,要如何讓張老先生安心就醫?雖然依舊一籌莫展,但葉慧芬護理師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李醫師也認為張老先生的病情是有機會改善,「大家一起努力,幫助老先生破除迷思,走出迷惘的人生。」大家一致認為無私的愛一定能融化張老先生冰凍的 心,期盼藉由一次次的關懷、傾聽,終有一日,能讓他卸下心防,打開心門,願意就醫。

 
「昌哥老來薩」音樂志工,現場吹奏多首耳熟能詳的歌,讓義診充滿溫馨。並捐出今天(3/26)所得,馳援土耳其地震。(攝影者:顏啟烒,地點:臺中市新社區,日期:2023/03/26)


醫病關係 有愛無礙
 
一行人還陸續走訪了五家,行車間,李醫師積極和志工劉曾月娥、黃彩霞,及葉護理師討論當天的往診人數,病歷記錄與病患的身心情況。
 
每一戶爺爺、奶奶看到熟悉的醫護人員和志工到來,都很親切如家人般笑臉迎人。長者們普遍有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慢性病,每到一處,李醫師總是親切問候,了解爺爺、奶奶近來身體狀況並宣導衛生教育。細心叮嚀要規律用藥,勿擅自停藥,也要自我監測血糖、血壓,並固定回診,另外要保持充足睡眠及適度運動。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飲食、控制疾病。」李醫師還親自示範增加肌耐力的上肢、下肢運動,請爺爺、奶奶跟著動動手,動動腳,李醫師苦口婆心鼓勵長輩:「這樣可以延緩衰老,增加活動力。」有位爺爺患有重聽,還習慣說客家話,同行志工劉曾月娥在一旁適時翻譯,讓醫病關係有愛無礙。

 
義剪志工沈秀珠說:「可以用我的專業,來這裡與大家結一分善緣,心中很歡喜。」(攝影者:顏啟烒,地點:臺中市新社區,日期:2023/03/26)


一對一 全程陪伴
 
另外,定點義診服務則設在中和國小一樓跟二樓廊道,有一般科、眼科、中醫、牙醫等。每位來看診的長者,也都由志工一對一全程陪伴;現場還有志工免費幫長者剪頭髮,以及兩位音樂志工在現場以「薩克斯風」吹奏長輩們耳熟能詳的旋律。
 
幾天來鄒阿嬤眼睛不舒服,來義診現場看診,原來是有異物進了眼睛裡,眼科醫生悉心幫她處理。鄒阿嬤說:「平時身體不舒服,都是要孩子回來帶我去看診,慈濟來這邊義診,從家裡走路到這裡,只要五分鐘,非常方便。」志工曾秋蓮怕鄒阿嬤忘記如何使用眼藥水,一再叮嚀:「大瓶的藥水兩個小時點一次,小瓶的藥水三餐飯後點喔!」醫護團隊加上志工,為偏鄉長者帶來方便與溫情,也展現出醫病雙方良好的互動。
 
(文:卓淑姿 蔡水美 臺中報導 2022/03/29)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