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災難來了 怎麼辦?-看慈濟人如何為救援做準備

2023-08-08   | 胡淑惠、陳春淑
研習營志工透過分組應變研討,現場就地演練救援時的工作。(攝影: 陳美玉,地點:新店靜思堂,時間:2023/07/23)
世界各地發生的天然災難,越來越讓人措手不及。7月23日,新店靜思堂國議廳舉辦「北區災害應變中心研習會」,再次溫故慈濟救難系統各環節,要確保一旦災難來了,我們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內,救援無礙。
 

想像,山腳斷層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新北市三重等區超過六百棟以上民宅倒塌毀損,停水斷電,通訊系統幾乎中斷,災民無法聯繫上家人……,慈濟人趕往現場,緊急開設「0206地震災害應變中心」。
 
研習活動一開始,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向在場347位慈濟志工報告,慈濟救災系統的最新發展,他表示,慈濟救災採取「跨界公私協力合作」,不論是公部門還是企業團體,都以合作共善為最大方向和原則,如此才能在救災時,發揮最大功能。除了慈濟簽屬合作的企業團體之外,他也鼓勵志工們平常就要和在地藥局做好緊密連結,才能讓救災的後勤資源,有更為完善的後盾。
 
救援井然有序 需要綿密的準備
 
研習採取分組討論模式進行,與會人員各分六組。各組別依職掌功能來區分。所有的思考都環繞,當災難發生時,慈濟啟動應變中心,志工們如何和公部門保持緊密合作?如何掌握最新訊息?如何協調需要的資源?各組志工該如何發揮組組別功能,讓運作順暢。此外,也設想災難發生時,任何可能衍生的情境,例如,如何協助災民報到?救難物資如何發派和調度?救援物資該放哪裡?甚至也要設想,當殯儀館容量不夠時,該如何應變﹖

 
347位慈濟志工參與「北區災害應變中心研習會」。(攝影: 許金福,地點:新店靜思堂,時間:2023/07/23)


現場志工,對於各組功能的運作細節,討論地非常仔細,例如「報到組」設立的地點應該如何選擇?才能讓災民一眼就可以辨識……,災民的名冊如何掌握?如何估計需要投入的志工人力?後勤志工又該如何補位?當道路中斷「後勤組」的救援物資或人員運送,又該如何解決?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現場志工們卯足全力,相互腦力激盪,也各自分享彼此過往的救災經驗,傳承既有的心得,現場的志工們,都在為救災工作,設想出最綿密的準備。 

慈濟的救援經驗,非常豐富,慈濟慈善基金會慈發處災防組組長劉秋伶提醒現場志工,救災時務必做好「協調式串聯」,除了要嫻熟自己所屬的組別功能運作之外,也必須清楚其他組的運作狀態,不可只將關注焦點放在自己所做事情上,提醒志工們彼此之間,一定要做好串連和整合。
 
慈悲力量需要匯聚 盼更多人加入參與
 
這次的訓練活動讓現場志工們收穫良多,北三北投區志工潘瑜華表示,自己參與慈濟訪視工作多年,了解慈濟的愛對於苦難眾生的幫助。透過這次活動,他看到不同組別志工們的堅強實力,他表示,志工各組間無縫的合作,一定能夠讓彼此間的力量,發揮到最大作用。
 
曾經參與土耳其震災的詹正輝,經由這次活動,更加肯定防災準備的重要性,表示將來也要參與慈濟的救援活動,也會鼓勵身邊的朋友一起來投入,他說:「臺灣如果發生這樣子的事情,這槓桿原理很簡單,就是先去合作﹗」
 
慈濟歡迎所有關懷社會的人們加入慈濟團體,一起匯聚愛的力量,當災難發生時,也有您的溫暖付出。

【更多內容,請參閱<a href="http://tw.tzuchi.org/community/" target="_blank">慈濟全球社區網</a>】

(文:胡淑惠、陳春淑2023/7/26)(文史處楊雅穎編輯)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